书城社会科学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19042100000027

第27章 期刊出版业(3)

私享SHARING:新娘、旅游、移民、文化。《新魅力》和魅力传媒合作,每期推出一对新人,这个“魅力时尚新娘”的栏目目前颇受年轻读者欢迎,新娘的装扮是准备结婚的小青年的膜拜对象。另外“婚礼”栏目每期推出的婚礼现场照片,也成为年轻人结婚场景的参照。

《新魅力》读者对象为城市中的现代时尚人士、成功人士、精英人士。发行采取自办发行模式,面向全国销售。在面向全国发行中,辽宁省大连市的发行量和覆盖面居全国其他城市之首。

五、财经天下

刊号CN64-1070/F,创刊于2011年,周刊,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办刊宗旨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理念,结合西部省份的特殊地理环境及其产业优势,面向大众,以媒体的角度关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反映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升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财经天下》的前身《少年读者》创刊于2000年,是由宁夏新闻出版局主管,宁夏人民出版社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少儿类刊物。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2011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少年读者》更名为《财经天下》,主管主办单位变更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国际标准16开本,全彩铜版印刷,每期定价人民币10元。设置的栏目有:封面故事、特写、专题(杂志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版面),对当下最重要、最热点、最具价值的商业、金融、政经、绿色科技及生活等领域的事件、人物及公司进行报道。编辑团队由来自《第一财经周刊》《环球企业家》等主流媒体的具有10年以上采编经验的优秀编辑组成。出版内容更加注重互联网时代下的读者阅读需求,力求用轻松、有趣、故事化的手法将原创内容呈现给读者,强调原创性、服务性、时效性、价值性、易读性,注重资讯本身的权威性和前瞻性。

《财经天下》读者对象为位于中国一、二线省会城市及经济发达城市的商业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城市工作的白领、政府官员及经济系统公务员、政经产经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员。

《财经天下》发行目标为借助业内最强的发行团队构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商业周刊,杂志创刊初以零售为主要发行渠道,强势推动读者个人订阅及集团订购,加强高端读者资格赠阅和重点场所展示,力求让杂志呈现在目标读者的生活圈和工作圈之中。

零售:涵盖所有零售渠道,核心渠道包括全国各一线及二线城市报刊亭、机场书店、地铁售卖摊点、超市、大卖场、书店、电子商务(网站、团购、淘宝、移动终端)等渠道等。

订阅: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制定优惠订阅政策,推动个人订阅及集团订阅,加大订阅推广及优惠幅度,订阅渠道包括邮政订阅、电话上门收订、网络订阅、团购订阅、移动终端电子支付订阅等渠道。

资格赠阅:建立资格赠阅机制,对符合赠阅要求的目标读者进行一定期限的资格赠阅,既积累了有价值的读者数据库,又能有效地把有价值的读者转化为年订阅客户或者付费购买读者客户。

高端场所展示:涵盖机场休息区、五星级及以上酒店、商务区高档写字楼会所及餐厅、咖啡厅、高尔夫俱乐部、健身房、4S车店、银行营业网点、MBA院校场所等。

《财经天下》目前试刊4期,将于2012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

六、宁夏画报

刊号CN64-1009/Z,创刊于1983年,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主管主办。原为季刊,后改为双月刊,是集新闻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期刊。立足宁夏、兼及西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宁夏与国内各省及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等交流的桥梁,是国内外各界人士来宁参观、考察、投资、兴办实业、旅游观光、访亲会友的一本导向性刊物。

2007年宁夏画报社首先大胆尝试引进社会资金办刊的路子,与宁夏德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变更刊期创办了《宁夏画报?生活版》,单月出版《宁夏画报?生活版》,双月出版《宁夏画报?时政版》,并于2007年8月19日在银川黄沙古渡举行了《宁夏画报?生活版》首发式。在首发式上,宁夏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昌平同志肯定了《宁夏画报》进行体制改革的破冰之举,强调宁夏新闻出版业要勇于探索,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出版单位改革的突破口。2007年11月24日,原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同志对《宁夏画报》作出批示:《宁夏画报》越办越好,群众爱看,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希望《宁夏画报》全体工作人员再接再厉,为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推动宁夏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8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大胆创新,继续加大对画报社改革力度,将《宁夏画报》时政版和生活版合并,由宁夏德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资协办,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局面。率先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办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向市场办刊。同时,在画报社内部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建立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财务管理,加强经济核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出版质量。

2008年《宁夏文化蓝皮书》将《宁夏画报》的改革作为2008年全区文化体制工作的亮点之一,全文刊发了由惠冰主编撰写的《〈宁夏画报〉实践宁夏期刊改革破冰之举》。

2009年文化体制改革中,宁夏画报社随宁夏人民出版社一起转企改制为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占51%股份、宁夏德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占49%股份的国有控股公司。公司注册资金600万元,是以编辑出版《宁夏画报》为主业,兼营期刊、图书、报纸、书刊批发零售、影像摄制、平面广告及艺术类制作等行业的多种经营的现代文化产业公司。

2010年,宁夏画报社正式转企改制成立《宁夏画报》实业有限公司,从企业管理到经营方式都焕发了新的活力。改制后的《宁夏画报》实业有限公司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运营,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按业务需要和公司发展要求定岗定员,实行层级管理。设置部门和岗位为:办公室、财务部、总编室、采编部、广告经营部、设计部、发行部、营销部等部门。《宁夏画报》也进行了全面的改版,改版后的《宁夏画报》定位更加明确,力争将生活版打造为宁夏人文?地理第一刊,时政版打造为宁夏时政?财经第一刊。同时,为了适应改版后画报的需要,《宁夏画报》从2010年第一期开始扩版,将原来的80个页码,扩版为112个页码,增加了画报的容量,使得画报更可读,版面更加精美,第一期发行量一举突破20万册,其后各期都保持在1万册以上的发行量,比以前的发行量增加了3倍以上。在改版的基础上,2010年9月中阿经贸论坛召开期间,由《宁夏画报》实业有限公司策划试刊了《宁夏画报》阿文版一期,发送到中阿经贸论坛和回商大会的代表及下榻宾馆里,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好评。

在2007年全国画报年会中,《宁夏画报》的《美丽银川》《歌唱的理由》《小村张家树》《山城固原》等作品共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七项共13个奖项,成为当年全国画报获奖之最,打破了《宁夏画报》此前从没获全国画报年会一等奖的记录。2008年全国画报年会中再获6个奖项。

2010年元月,被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授予“2009年度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0年9月,《宁夏画报》实业有限公司承办了“美丽宁夏?黄河金岸”全国画报媒体宁夏大采风暨2010年全国画报年会,全国30多家画报媒体、10余家航空杂志的领导和资深摄影记者以及国内摄影名家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此次大会上,画报共有12篇选题获奖。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是画报创刊近30年来一年内获得国家级奖项最多的一次。

2011年7月,第三届宁夏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综合展览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宁夏画报》实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得到了主办方的高度肯定,并荣获了由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名颁发的文化旅游影视产品展最佳组织奖、最佳展览展示奖。

七、宁夏社会科学

刊号64-1001/C,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宁夏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办刊宗旨为努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注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以及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刊载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学术性、原创性、开放性,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一份反映和代表宁夏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综合理论性刊物。

《宁夏社会科学》自1982年创刊以来,一贯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注意刊载内容丰富、科技含量高、观点新颖的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学术研究成果,努力传播一切有益于学术积累、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全面进步的思想理论,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现辟有政治、法律、公共管理、经济、社会、民族、宗教、历史、文化、哲学等栏目,其中,回族学、伊斯兰教、西夏学为特色栏目。刊物先后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双效期刊”“宁夏回族自治区社科优秀期刊”,并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1996、2000、2004、2008、2011年《宁夏社会科学》五次入选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常年连续入选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包括2010-2011年版);2000、2004、2008三次入选中国社科院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是目前宁夏唯一的“三核心”期刊。2003年1月,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称号。1991~2006年的15年中,共有353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科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报刊转载,转载率和转引率居于宁夏各学术期刊之首。在宁夏历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刊载于《宁夏社会科学》上的文章的获奖率也名列前茅。随着期刊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宁夏社会科学》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还分别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宁夏社会科学》编辑部曾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9年以来,《宁夏社会科学》所刊载的文章多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社科基金项目。作者队伍多为全国各高校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全国各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读者遍及全国各地。

八、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刊号CN64-1004/G,创刊于1986年,由宁夏文化厅主管,宁夏图书馆学会、宁夏图书馆主办。办刊宗旨为“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理论与实践并重”“繁荣图书馆学研究,发展图书馆事业,开发图书情报资源,培养新型图书馆员”“鼓励学术探讨与争鸣,扶持新人新作”,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信息学等相关专业的社科类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前身是《宁夏图书馆通讯》,创刊于1979年,16开48页,内部发行刊物。1984年之前一直不定期出版。1985年变更为季刊。1986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由内部发行刊物正式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季刊。通过邮局面向全国征订,订数由最初的4000份很快发展到1992年的7000份以上。2000年从第1期起变更为双月刊,每期从64页增加到72页,每双月15日出版。2001年增加为80页。2002年开本改为国际流行大16开,页码增至88页。2003年页码增至96页。2004年页码增至112页,同年底页码增至128页。2009年变更为月刊。

编辑部现有人员10人。设主编1人,副主编4人。现有专职编辑4人(外聘3人),编务1人。其中,具有研究馆员职称6人,副研究馆员职称1人,馆员职称2人,管理员职称1人。1998年主编高树榆被中国科技期刊学会授予“银牛奖”,时任副主编张欣毅获“宁夏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主编张欣毅荣获宁夏第二届“十佳编辑”称号。2004年时任副主编于建文获中国图书馆学会“全国图书馆学术期刊优秀编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