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19042100000049

第49章 农家书屋建设(4)

2010年6月,区新闻出版局黄洪乾副局长一行7人,对固原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进行抽样检查验收。

2010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在区新闻出版局海军副局长的陪同下,考察了固原市农家书屋建设。

2011年6月,区新闻出版局黄洪乾副局长一行4人,两次来固原市进行工作指导,同时,对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进行抽样检查验收。

(五)中卫市农家书屋建设进程

2008年5月,中卫市建成2个试点农家书屋,分别在沙坡头文昌镇黄湾村、沙坡头区宣和镇敬农村。

2008年6月,中卫市新闻出版局制定中卫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规划。

2008年6月,中卫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2009年3月,中卫市新闻出版局制定本年度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2009年5月,中卫市农家书屋书柜、图书全部配送到位,并正式向农民群众开放。

2009年5月25日,中卫市新闻出版局举办沙坡头区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

2009年6月,中卫市农家书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年36个书屋进行检查验收。

2009年6月,自治区农家书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中卫市36个书屋进行检查验收。

2009年7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行3人,在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海军及图书发行处何英隽处长、副处长李智强,市人民政府王永斌副市长、市新闻出版局范学灵局长等领导的陪同下,对中卫市沙坡头区南关村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进行检查验收。

2009年8月,中卫市申报农家书屋146家。

2010年2月,中卫市新闻出版局制定本年度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2010年3月25日,中卫市新闻出版局举办沙坡头区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

2010年4月,全市农家书屋书柜、图书配送全面完成,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到各村指导图书分类、上架陈列,并向农民群众开放。

2010年5月,中卫市新闻出版局组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检查验收组,对全市农家书屋进行了抽样检查验收。

2011年2月,中卫市新闻出版局制定并下发了2011年农家书屋实施方案。

2011年3月,中卫市新闻出版局举办了沙坡头区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

2011年4月底,中卫市全面完成农家书屋书柜、图书配送任务,并指导各书屋图书分类、上架陈列,全部向农民群众开放。

2011年5月,中卫市新闻出版局组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检查验收组,对全市农家书屋进行了抽样检查验收。

2011年6月,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检查组一行到中卫市两县(一区)检查验收农家书屋工程。

2011年7月27日,中卫市新闻出版局召开了全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互观互学”现场会,来自中宁县、海原县文旅广电局分管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负责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沙坡头区各镇(乡)分管领导及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主任等20余人参加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互观互学”现场会。

2011年8月,中卫市新闻出版局安排专人到海原县海城镇水洼村指导建成标准式农家书屋1个。

2011年9月,中卫市农家书屋信息填报全面完成,全市农家书屋申报、验收、图片全部上传到农家书屋管理系统,做到了准确无误。

2011年6月9~10日,新闻出版局在各县(市、区)自查自验的基础上,组成检查验收组,验收中严格按照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2011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宁新出发[2011]109号)中规定的范围、内容、标准进行。每到一处都认真查看农家书屋中图书、音像制品、书柜、桌椅板凳、消防器材的配备情况,仔细查阅配送目录及登记、借阅资料,详细了解农家书屋的场地建设和日常管理情况。

第四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主要措施及亮点

一、筹建工作

首先,选点定人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宁夏农家书屋工程试点建设情况,在书屋选点上均定位于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公共设施内,以村部文化室或党员活动室为主。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选定,各市、县(区)均按照选定程序确定书屋管理员,并对管理员进行岗位培训。

其次,出版物目录的选定严格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出版物目录选定,组成“农家书屋出版物目录编制小组”和“专家评审组”,外地出版物以总署编制的《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为主,宁夏本版图书的选定以宁夏人民出版社报送的《农家书屋图书目录》为依据,经筛选审定后报总署备案。

二、制度建设

在管理制度方面,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为每个书屋统一配发了《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制度牌,下发了《关于做好农家书屋资产交接及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新闻出版局要依据新闻出版总署制订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区局对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适用于本市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规范书屋管理、运行以及管理员的工作规程。要求每个农家书屋必须有“三本”(即《农家书屋借阅登记本》《征求意见本》和《图书目录登记本》)、“三制度”(每个农家书屋室内上墙的两块制度牌:《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各市局制定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同时要求各市县(区)管理部门建立农家书屋管理档案(即资产档案、管理员档案和培训档案)、工作考评档案以及相关的统计表和图片资料),并要求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

三、建设亮点

各市在建设农家书屋过程中各具特色:银川市农民群众文化基础较好,农家书屋使用率比较高;石嘴山市领导重视,并注重与上级和相关部门沟通,使农家书屋建设具有有力的政策支持;吴忠市把农家书屋建设与文化大院相结合,建活、用活农家书屋;固原市克服地理位置偏远的困难,不断提高农家书屋和每本图书的利用率;中卫市严把验收关,保证书屋的资产不流失。五市农家书屋建设共同特点如下。

(一)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得力

一是健全了领导机构。各市、县(区)均建立了农家书屋领导小组,指导农家书屋建设。贺兰县还设立了县、乡(镇)三级联动的管理机制。二是从民生工程高度建设农家书屋。贺兰县在农家书屋建设上做到了“五个纳入”,即纳入各级政府重要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工程考核体系、纳入文明村镇评选重要条件、纳入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重要内容。石嘴山市惠农区和平罗县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2010年20件民生实事之一来抓;吴忠市将农家书屋建设纳入对各县(区)党委年度工作目标的主要内容,纳入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的考核体系。三是及时沟通,保证书屋建设顺利进行。石嘴山市和吴忠市新闻出版局多次到我局与相关部门联系书屋布点,保证书屋选点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四是制定了建设方案。中卫市制订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将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彭阳县制定了《彭阳县农家书屋实施方案》《彭阳县农家书屋管理办法》及相关计划书,保障农家书屋建设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建章立制,书屋管理有序规范

一是管理制度均上墙。各市、县(区)每个农家书屋点,由自治区、市局配发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借阅管理制度》和《农家书屋读者须知》三项制度,都按要求张榜上墙。石嘴山市要求农家书屋建设从实际出发,坚持“十有四统一”标准(“十有”即有不少于40平方米的房子,有不少于1500册的图书,有100种音像制品,有30种的报纸杂志,有书柜和桌椅,有照明设备,有电视机和影碟机,有专兼职管理员,有各种规章制度,有活动记载;“四统一”即统一名称、统一标志、统一标准、统一借书证)。二是配发图书分类上架。书籍摆放整齐,分类醒目,标签规范统一。贺兰县、吴忠市利通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农家书屋图书的陈放、分类、贴标签普遍较好。三是对书屋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各市、县(区)均请专业人员按规定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有的请县图书馆,有的委托县新华书店,还有每年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集中指导和培训达两次以上。

(三)坚持标准,硬件设施基本达标

一是选址选点各有特色。各市、县(区)在选点上基本上采取摸准村情民意,以方便各村广大农民群众阅读为原则,结合各地实际进行,书屋的选址大多在行政村办公楼、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村民活动集中、常去的地方。彭阳县在选点上还采取了“平均分布、倾斜偏远、打造亮点、均衡发展”的思路。二是硬件建设符合要求。三是书屋环境优美。各市、县(区)都注重了书屋环境布置,营造读书氛围。有的点还张贴了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警句。

(四)机制灵活,不断拓展农家书屋作用

一是落实了开放时间。各市、县(市)农家书屋建设点都按要求实行了对外开放,并且在开放时间上因地制宜,与农民的作息时间紧密结合。二是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吴忠市依托农家书屋开展文体、读书猜谜活动,举办农民读书节、演讲比赛、科技讲座,开展农业科技图书流动展销等活动,带动了农民读书的积极性。灵武市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知识竞赛、作文比赛、图书交流活动,使农家书屋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充电”场所。三是营造了宣传氛围。各市、县(区)对农家书屋都作了宣传,扩大农家书屋的影响力。

四、各市农家书屋建设主要措施

农家书屋工程从2007年开始试点到2011年全部建成,主要是中央政策的有力支持。在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勤奋工作,出思路、想办法,使得这项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各地在具体实践中不乏涌现出一些好的做法和亮点。

(一)银川市

2007年银川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指导帮助下,银川市共建成农家书屋344个,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共投入建设资金688万元。其中行政村273个,涉农社区33个,城市社区38个,每个书屋配备的图书超过了1000个品种,图书量达1505册,报纸期刊24种,音像制品达到了100种120张以上。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为确保农家书屋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银川市政府成立了银川市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李卫东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新闻出版局。各县市区相应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市新闻出版局与承担书屋建设的各单位签订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职责,细化了建设标准。市农家书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农家书屋建设工作。2011年向政府提交了加强农家书屋管理的意见,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考核办法》。市新闻出版局先后多次深入乡镇、街道进行书屋建设调研、指导、回访。关琪局长在实地考察农家书屋建设情况时强调县市区要拓宽思路,创新做法,在特色书屋建设方面做出亮点和品牌。邓华副局长多次亲临书屋建设点,提出要明确责任,强化落实,把好事办好、办实。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将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列为党委、政府“德政”工程来抓。各部门支持协作力度也不断得到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2.科学管理,勇于创新。农家书屋工程包括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四个方面,四者缺一不可。建设好是前提,管理好是关键,维护好是重点,使用好是目的。按照这个思路,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把握细节,注重创新,科学管理,追求实效。

一是严格标准,精心选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开始,银川市就严抓了选点工作,根据上级下达的指标,本着“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好中选优”原则做好书屋选址。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2011年农家书屋建设申报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先期做好书屋的选点工作。同时市新闻出版局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确立的标准,结合各县市区的选点情况,对每个申报村进行实地走访复查,然后确定农家书屋建设村。

二是规范农家书屋资产管理。银川市新闻出版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农家书屋资产交接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书屋资产管理进行了责任分工,由市局、县市区局和乡镇、村四级管理,并建立了农家书屋档案库,防止图书流失。2011年5月“银川市实现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2011图书配送仪式”在市政府行政中心隆重举行,标志着银川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进入了巩固提高、全面运行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