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19042100000052

第52章 新闻出版项目(1)

第一节宁夏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新闻出版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进一步支持宁夏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实现边疆地区人民和各少数民族享受基本文化权益,新闻出版总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于2008年11月出台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支持宁夏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决定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对宁夏新闻出版事业给予支持,促进宁夏新闻出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施意见》从大力支持宁夏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步伐;通过国家出版基金、民族文字出版资金等,对宁夏出版服务“三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少数民族、科普等类别的出版物给予支持;扶持西夏学学术文献丛书的出版;支持宁夏开展农村发行网点的建设,完善城乡之间的出版物发行网络;支持宁夏开展阅报栏建设,指导建设规划;支持宁夏报纸出版业编辑制作手段、新闻传输设备、印制设备的升级改造;支持宁夏党委机关报办农村版,巩固报纸舆论宣传主阵地的地位;指导宁复印刷复制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鼓励大力发展高档印刷、特色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刷,淘汰落后的印刷生产设备,努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国务院下发的新闻出版总署新“三定”方案要求和“扫黄打非”工作“指挥顺畅、统一高效”的原则,协调宁夏回族自治区“扫黄打非”办公室挂靠在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理顺“扫黄打非”工作体制;鼓励宁夏出版“走出去”,支持宁夏出版单位参与国际图书贸易和版权贸易,对其参与总署主办的各类国际出版展览,提供免费展位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宁夏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支持宁夏新闻出版业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指导宁夏回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进行机构改革;支持宁夏人民出版社转企改制,组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支持《宁夏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三项制度”改革;支持宁夏新闻事业发展工作主要通过加强和改善服务及提供项目支持的方式进行。宁夏新闻出版局负责对实施意见中所涉项目进行认真调研和精心设计,按国家有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及时上报,通过规定的评审、论证后,由新闻出版总署给予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

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把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出版发行、印刷、会展和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规划建设自治区级文化创业创意产业园区,鼓励各市、县(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争取有1个进入国家级示范园区行列。把培育壮大文化企业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鼓励有实力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报业传媒公司等重点文化企业竞争力。做大做强宁夏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支持具有自主开发、文化创新和运营能力的新兴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引导社会资本向影视、动漫、创意、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领域流动,培育能够独立运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骨干企业。“十二五”期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力争达到15%以上,到2015年,全区有1~2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文化企业,有5~10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文化企业。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实施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课题,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区出版、印刷、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区域特色文化交流展示平台等,建立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我区将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等产品市场,培育区域性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建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版权交易所,加强版权保护。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服务和管理,引导文化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同时,我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一是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以及“沿黄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扩大了文化产业的市场;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增长较快,拓展了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空间;三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将有力地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全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带来活力;四是新闻出版总署“东风工程”的实施和落实《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支持宁夏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力度加大,我区新闻出版业发展将获得更多的国家支持;五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是确保我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六是随着印刷工业技术进步的加快和社会需求的增长,特色印刷业、绿色印刷业、数字印刷业等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七是宁夏作为中阿经贸论坛的永久举办地,将为我区版权贸易搭建新的平台,为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良好的机遇。

由此可见,宁夏新闻出版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下,“十二五”对宁夏新闻出版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对于宁夏新闻出版业能否成功实现发展方式与市场化的转变,能否确保全区新闻出版业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能否形成产业优势,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节制约宁夏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因素

按照国内外通行的统计口径,一个产业占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上即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占到5%以上即为支柱性产业。广东、上海、北京、湖南、湖北等省市新闻出版业产值在当地国内生产总值占比均达到或超过5%,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相比之下,我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水平还很低,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宁夏新闻出版业形成了编辑出版、印刷制作、发行销售为一体的新闻出版产业体系,出版物市场保持了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总的来看,在推动我区新闻出版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我区新闻出版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基础较差,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市场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和地区封锁依然严重,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型迟缓,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等还不适应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是思想观念亟待转变。我区国有新闻出版单位从业人员思想观念滞后,没有完全从事业单位体制下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缺乏科学发展的思路,“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主要表现在因循守旧,缺少开拓意识和敢闯、敢干的拼搏精神;盲目乐观,得过且过,没有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开发出更多的精品力作;缺乏市场意识和长远眼光,缺少精打细算和精心谋划,造成产品滞销;缺乏调查研究,产业意识不强,不善于培养市场增长点,市场运作意识和能力不适应发展的要求。

二是体制机制上还存在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束缚新闻出版业快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新闻出版生产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过去一段时间,出版单位实行的是“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其结果是人往事业靠、钱按企业拿,单位没活力,事业难发展。经过5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我区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完全转变旧有的管理模式、运行方式,一些出版单位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僵化的管理体制和落后的运行模式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改革创新的任务依然艰巨。在运行机制方面,全区新闻出版单位还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责、权、利相一致的工作机制,缺少激励和奖惩机制。有的出版单位绩效不挂钩,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员工没有压力,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效率意识、效益意识、节约意识、成本意识,难以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新闻出版行业发展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我区的新闻出版业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出版单位普遍规模较小,活力不足,整体传播实力较弱;单品种的出版物发行量太小,在国内有影响的出版产品不多;资本实力不足,难以有效参与国内国际竞争,除有优势的民族文字方面的项目外,其他新闻出版“走出去”战略实施起来困难较大。

四是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由于新闻出版产业在我区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过低,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发展新闻出版产业的优惠政策不多,尤其是在土地、规划、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不明确,不能有效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新闻出版产业。

五是高尖人才队伍匮乏制约了长远发展。我区国有新闻出版单位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对人才难引进、留不住、用不活;民营单位受经济实力和人才政策的限制,难以吸引真正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培养工作方面也比较滞后,造成我区新闻出版领域的“大家”寥若晨星,缺乏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和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这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抓发展来解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文化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优化,速度较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产业整体质量不断提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节宁夏出版产业项目建设综述

出版产业发展目标必须要有项目作为支撑才能实现。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文化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不仅给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且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创造了的机遇。近几年,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在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新闻出版产业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项目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之一。从2007年至2011年,按每个农家书屋投入2万元建设资金(中央投入80%,地方配套20%)计算,中央财政共投入4456万元,地方投入1114万元,用于我区2785个农家书屋建设。其中2008年建成10家试点,2009建成200家,2010年建成1100家,2011年建成1475家,我区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农家书屋为普及农民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文化消费需要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新闻出版总署项目库建设

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建设是总署落实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区项目库建设最重要的“助推器”。

项目库入库项目优先安排已列入国家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国家或地方新闻出版改革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重点支持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项目,符合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方向,对全国和项目所在地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的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对促进新闻出版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加速新闻出版产业转型,具有基础性与示范性作用的重大科学技术项目,国家级新闻出版基地(园区)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对新闻出版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做好项目库建设,可以实现我区新闻出版重大项目动态跟踪和常态化管理,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获得国家支持新闻出版业发展有关政策落实的重要平台,对推动我区新闻出版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