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了解回族
19043900000001

第1章 关于编写新型回族史的意见

白寿彝

回族史座谈会已经开过六次。过去的五次会议,我们都有不少成就,对于回族史的研究都起了推进作用。我们相信这次会议对推动回族史的研究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次座谈会主要是讲教育问题,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讲一些比较宽泛的话,但离主题也不能算太远。我讲的就是如何编写一部新型历史书的体例。

这个问题,1983年我在宁夏回族简史座谈会上已经提出过。我当时的主张,是把回族史的体例分成四个部分来写,同目前流行的体例不大一样。这四个部分,我曾经说过:第一,叙说部分,是把过去研究回族史的成果、基本资料同我们应该开辟的回族史的路子,作一个总的论述。第二,综述部分,是要对回族形成、发展的历史作一个综合的论述。这种体例就是我们现在流行的一般历史书的体例。第三,典志,是关于回族史的各种专题的研究。第四,是关于人物的传记。后来在1984年,我们编写《回族人物志》第一册的题记里,我又申诉这个意见。六年过去了,编写新型回族史的意见逐步为不少同志所接受,认为应该这样做。我当时讲了这四个部分,感到比较困难的还是第三部分。这些专题都写什么,当时实在没有好好想,我觉得不太好想。1990年4月间,《回族人物志》的第三册编好了,我在题记里开始提到这些专题怎样写,写哪些方面。当时提了九个题目,我觉得把回族史的一些重要方面可能都包括到了。从那以后,我又继续考虑这个问题,觉得第三部分可以写十二个方面,就是十二个问题。现在提出来向同志们请教,看合适不合适。

第一,地域考。就是要写历代回族分布的情况,包含了历代的军屯、农垦同各地回族人口城乡分布。写到近现代的情况,主要还是写我们自治地方的情况。地域考是纲领性的东西,因为它讲的是我们回族在全国的居住状况。

第二,生计考。就是经济生活方面,包含农业、手工业和近代工业方面的情况。

第三,工艺考。回族有许多工艺方面的特点如雕刻等。

第四,会社考。回族各种团体,辛亥革命前后的各种群众团体,一直到现在的群众团体。

第五,寺院考。包括各地礼拜寺、古今礼拜寺的情况。

第六,教育考。包括家庭教育、寺院教育、学校教育和各种社会教育。

第七,天算、历法。天文学、算学同历法,回族在这几方面都有特别的贡献,在中国科技史上有它的地位。

第八,医药、体育考。回回从外面输入的药品、医术也有它的特点。同时在体育(如武术)上也有它的贡献。

第九,礼俗考。各种风俗习惯,宗教性的、非宗教性的。

第十,经籍考。回回的各种著作,包括回民写的汉文著作、波斯文的著作、阿拉伯文的著作,还可以把不是回回作的,但是在回民教育里常用的汉文教材包含在里面。

第十一,金石考。礼拜寺的石刻、墓碑上的刻文同金属器皿上的铭文。

第十二,语文考。回回常用的宗教词汇、生活词汇,回民在语言表现里的文法形式以及“小儿锦”等,都可包含在这里面。

这十二个方面的问题,就我现在所理解的看,可以说把回族史上的一些主要问题都包含进去了。但在我们实践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新的问题。对于开发新问题、不断开拓新的研究,这恐怕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如果我们今天认为这十二个方面值得考虑,就可以从这里开始起步,有利于工作的进行。

从全书的四个部分讲,现在的情况是第四部分回族人物志正在进行。第一、第二册已出版,第三册已编好,正在排印,第四册大概在1990年底或1991年初可以完成。这一部分的四本,只能写到1949年解放,解放以后,就另外再作考虑了。因为解放以后的问题比较多,人物也比较多,可以再研究具体的办法。就是已经写好的四本回族人物志,也还只是一个初步的稿子,等出版后希望大家不断充实、修改、提高。关于第二部分综述,实际上我们已经工作几十年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前夕,回民文化协进会提供了一本资料,叫做《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那是解放后最初写的一部回族简史。后来,又发展成为国家民委领导的五套丛书里的《回族简史》。现在的《回族简史》又修改了,马寿千等同志费了很大力气,增加了不少篇幅,提出了不少新鲜内容,所以这部分也有相当的基础。第一部分比较好办,有人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可能不用费多大力气。但是如果把这部分的范围扩大,要包含国外的著作,就要稍费点事。从这四部分情况看,第一、第二、第四部分都已经开始工作,比较困难的还是第三部分。我想,第三部分的十二个问题如果合适,或者有所增改,是否可以分别出书,一个题目一本书,这一部分写好以后,和别的部分一起修改提高,再写成一部大的新型的回族史,是否比较好一些。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要这样做,要写十二本书的时候,可以写好先出版,跟《回族简史》《回族人物志》合起来,都可以叫做“回族史丛书”,都可以看成是“回族史丛书”里面的一部分。在写的过程中,工程相当大,需要调查的材料相当多。是否可以分片,按不同地区,分别担任不同的内容。是否在西北的宁夏一个点,它负责哪几个问题,哪几部书的研究,别的方面所有成果可以集中到这里。昆明可以有一个点,把西南各省或其他地方同它担任的几部书集中起来。北京也可以是一个点,也分担一定的任务。把这十二本书都搞起来了,可出版了,下一步就可进行新型的、规模宏大的回族史,看这样好不好。

可以不叫“回族史丛书”,就叫做“回族通史”,仍按四个部分进行,把现有的有关成果吸收进去,多下一点力气把十二个方面的研究搞出来。如果平均每一方面的研究有5万至10万字,即总共有60万至120万字,加上叙说和综述30万字,人物志80万字,全书共170万字至230万字。

组织工作比较不容易,要紧的是要有专人负责,要限期完成,要陆续出版,这样大家就可以看得见自己工作的成果,对工作的开展有利。预计这些工作要加一把劲,人员要配够,要有一定的经费,五年之内是否可有一个初步的规模。这是我的初步的意见,对于写新型回族史包含什么内容,具备什么规模,怎样进行,是很粗浅的意见,不一定合适,请大家指教和研究。我希望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最好能够逐步具体化。回想我们第一次在宁夏开座谈会到现在,已经七年了,时间过得很快。刚开始大家也只能交换意见,通通消息,可现在已经有七年的基础了,我们让工作能够具体化,能够得到比较扎实的成果,似乎还是可以的。这个工作,就目前考虑是这样,回族史作为一个学科讲,工作还多得很,那就以后再说了。现在能不能先把新型回族史的设想实现,我看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少同志在下面反映说:满族有自己的历史,蒙古族有自己的历史,大一些的历史,我们没有。我们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我们的写法、进行方法也跟他们不一样。他们的资料比较雄厚,我们资料分散,这个困难比较大。他们有专门的机构,我们的人力比较分散。结合我们的情况,考虑我们的问题,不要把问题拖得很久,也不要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