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开发评价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必须立足于文化资源核心禀赋。因此,构建客观、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估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是十分必要的。文化资源与其他资源不同,其开发过程不但要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要实现自身的价值保护与增长。运用资源品质、效用指标、开发条件三个方面的条件对纳家户文化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其开发优势甚至在全国都具有垄断地位。
第一节评价方法
文化资源开发实质上就是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与其他资源不同,文化资源的开发不但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要实现自身的价值保护与传承。因此,构建客观、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估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文化资源开发评价,在申维辰《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王亚南等《云南县域文化资源评估指标》、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等论著中,都提出过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评价指标。应该注意的是,文化资源评价与文化资源开发评价是两个互相联系但并不相同的概念,文化资源的优劣等级与能否得到开发利用和取得多重效益是两回事。文化资源开发的预期经济效益变数比较多,同样的文化资源在不同的开发策略下,具有不同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经济效益,这正是文化产业作为“内容产业”“创意产业”本身的特点。因此,在文化资源开发评价中,明确其开发价值和开发条件是最主要的,同时,还应考虑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效用价值。下面,我们将文化产业的开发评价确定为资源品质、资源效用和开发条件三项进行阐述。
一、资源品质指标
文化资源的品质是资源开发评价最基本的方面。每种文化都有其特质,而这种特质正是此文化与彼文化之间最大的区别。这种特质的存在,会在外在形式上有明显的表现,容易为外界所识别。文化的教化功能和经济功能是文化存在的主要价值,文化资源需要开发也需要传承。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文化资源品质可分为资源贮存状态、传承状态和文化价值三个指标。
二、资源效用指标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路易斯·卡逊(Rachel Louise Carson,1907~1964年)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开启了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环保革命。1972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指出:“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概念,把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称《地球宪章》)以及《21世纪议程》等文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大会,认真地履行自己的政治承诺,根据《21世纪议程》的要求,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
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传承,形成保护与开发并举、以保护为先的理念。要保护好文化资源所依托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文化资源的载体,使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强调社区参与,把资源开发与资源传承的活化载体结合起来,通过社区居民参与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达到对自身文化价值认识的提高,最终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资源效用指标的设计综合考虑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因素,相应的二级指标分别为社会效用、经济效用和环境效用。
三、资源开发条件
文化资源的开发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在资源品质评估和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还必须对区域内软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水平和科技、教育、人才、管理水平、投融资渠道以及政府政策等逐一做出测度。同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之一,好的环境质量是产业开发的重要依托条件。文化资源所处区域环境状况也是文化产业开发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上述各项指标确定以后,即要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定量化处理,明确其在文化资源开发条件中所占的比重。
指标体系赋权方法很多。对于带有定性的指标体系赋权方法,一般选用统计均值法、二项系数法、两两对比法、循环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其中,层次分析法(AHP)效果比较突出。它可以对非定量事物作定量分析,对人们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描述。层次分析法的主要贡献在于提供了层次思维框架,便于整理思路,做到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通过对比进行标度,增加了判断的客观性。把定性判断与定量推断结合,增强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层次分析法分三步实施: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成递阶层次结构,然后将下一层次的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对判断矩阵的计算,进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最后进行层次总排序,得到各因素的组合权重,并通过排序结果分析和解决问题。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有四个步骤:
第一,建立递阶层次结构。这是层次分析法中最重要的一步,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在这个结构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若干元素,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
第二,构造判断矩阵。对于递阶层次结构中各层上的元素可以依次相对于与之有关的上一层元素,进行两两比较,从而建立一系列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A=(aij)n×n,具有下述性质:
第四,计算组合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计算组合权重是指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若上一层次A含有m个因素A1,A2,…,Am,其组合权值为al,a2,…,am,下一层次B包含n个因素Bl,B2,…,Bn,它们对于因素Aj的相对权值分别为blj,b2j,…,bnj(当Bi与Aj无关时,bij=0),此时B层因素的组合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