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宁夏公民德行教育大讲堂
19053700000032

第32章 播撒中华文化的种子 扎下守规矩的根(3)

首先说一说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虽然不是正规教育,但地位特殊,中华文化特别注重家教,家教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是人生起跑线的教育,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石工程。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结构上出现了更多的独生子女,称之为中国的“小皇帝小公主”,我们不要责怪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我们要反思中国的“小皇帝”“小公主”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可以说是从第一口菜夹给谁培养起来的,换句话说,筷子可以培养起人生的起步。现在大多数家庭结构,六个大人一个小孩,“非常六加一”。一上饭桌,大人都给小孩子夹菜,夹来夹去,从小培养起了孩子的唯我独尊,长大他能养成尊重老师、尊重长辈的习惯吗?如果我们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从小就培养起孩子的一份孝心,恭敬心,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现在不仅在饭桌上,在其他方面,真是分不清谁是爷爷谁是孙子谁是爸爸谁是儿子啦。没有规矩呀!父母最关心孩子除了身体健康外,一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可不行,二是担心孩子变坏,然而怎么样才能防止孩子变坏有想法没办法。我任海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期间,组建了一支高墙之声艺术团,以犯人为主体,策划一台节目,按照未成年犯罪、女性犯罪、职务犯罪、毒品犯罪串起来演了一台节目。由未成年犯演出的一个节目是妈妈我错了。我说还要演一个节目,妈妈也错了。

下面请工作人员播放由在押的未成年犯演出的《妈妈我错啦》《孩子,妈妈在等你》两个节目,催人泪下。为什么这些孩子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有些孩子犯罪,父母竟然是老师,还有双胞胎犯罪,从家庭原上分析有以下四点:一是对子女过分地溺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二是对子女放任而不管。父母忙于应酬而无暇顾及孩子。三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拳脚相加。四是离异。离异的孩子目睹了父母是如何从和睦恩爱走向誓不两立,从而使他们怀疑人间的真情是否存在,觉得世界是如此的不可靠,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的不值得信任,对他们心灵埋下人世间冷漠的阴影。2011年11月24日,我应邀在昆明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2011年年会并讲课,来自全国各地工读学校的校长。据统计,昆明市金殿中学(即工读学校)150名学生中竟然有80%以上的来自单亲家庭、残缺家庭。

其次说学校教育。当今的中国教育可以肯定地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国家教育价值观有值得深思的问题,重学知识技术,文凭主导大行其道。现行的高考制度、就业导向、分数、文凭恰恰成为教育至高无上的追求,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导向性标准。然而从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看,知识、技术、学历固然重要,但是法律素质、伦理道德即如何做人的问题更有决定意义。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德育摆在什么位置呢?大家最清楚,试问:如果家长送给学校一粒种子,学校能还给家长一颗壮苗吗?陶行知说:“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中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现在学校把德育当成学科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有人说,多办几所学校,就可以少建几所监狱。我认为,只有多办几所注重法律道德教育,塑造人生的学校,才有可能少建几所监狱。我给当代相当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画个像:知识富有者,法律弱智者,道德缺失者。这与学校重智轻德的导向有关。特别值得欣慰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耀2020年)》高度重视学校道德建设问题,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说社会教育。现在社会上到处是学校,遍地是老师,一台电脑或电视就是一个老师,一个网吧就是一所学校,一部游戏机就是一个教唆犯,弄的孩子们神魂颠倒,整天围着这几样东西转,严重毒害了孩子们的心灵。来自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以带有黑社会行帮气息的“黑色”污染,以吸食和贩卖毒品的“白色”污染,他们最容易成为犯罪团伙猎取的对象,受到诱惑和利用走向犯罪。

总结经验教训,归结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句话: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海南的一位副省长到监狱视察工作,当他问到了一位服刑人员,学习中华文化有何感受?这位服刑人员说,“如果我早学习中华文化,特别是《弟子规》,我就不会到监狱里来了”。这是多么既普通而又深刻的话呀,这位年轻的服刑人员以他所付出的青春代价告诫社会人:一定要好好学习力行中华文化,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遵守法律。这不就是监狱里有良知的服刑人员对社会的一种呼唤,一种呐喊,一种期盼吗?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以《迟来的爱》为题,报道海南监狱学习中华文化的情况,我理解,迟来的爱也是爱。如果家长、老师从小就用《弟子规》教育下一代,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博爱民众并亲近有德性的人,做了这些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孩子会成为未成年犯吗?解读《弟子规》,我认为就是四个字:做人、学文。两者关系第一是做人,第二是学文,这不是德智体教育方针的历史回放吗?遗憾的是现在的教育价值导向把做人和学文的次序颠倒了。一个人从思想影响源上讲,最重要的有三个主体:父母、老师、所在单位的领导,他们是君亲师啊!每个孩子都有一部摄像机——眼睛,一部录音机——耳朵,他们天天在看父母在做什么说什么。我们常听到大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要重新解读这句话,只有家长、老师好好学习中华文化,我们的孩子、学生才能天天向上。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老师的品德是孩子、学生最宝贵的财富。道德教育缺失确实是最值得反思的社会问题。

与大家分享的第三个人生警示课题是,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监狱对社会人的警示与反思,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课题就是人际交往问题。有些人就是为择友不慎,在人生之路上付出沉重的代价,由此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有这样一位曾在监狱服过刑的贾某,曾经是北大法律系的高材生,人称时代骄子。毕业后分配到海南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工作,法律认定贾某以挪用公款罪被判有期徒刑十年。贾某走向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就是结识了一个外商施某,施某为了达到贷款的目的,请吃请喝,歌舞升平,就这样把贾某拉下水,最后走向犯罪的道路。贾某在讲到自己人生教训时,讲了这样一段话:“常言道:满面春风皆朋友,欲寻知音难上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人生之旅中,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甚至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人际关系、朋友交往看似小事,实为关键。好的朋友不会带你步入误区,甚至可以在你迷途时当头棒喝,促你清醒;而不好的朋友从一开始就注定在坏的方面影响你,诱发你人性中罪恶的一面,使你意志消沉,甚至沦为罪犯。酒肉朋友靠不住,当我入狱之后,真正关心我的是那些昔日的老师、学友,来信鼓励我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而当年那些和我称兄道弟的所谓朋友,现在又去和别人称兄道弟了。”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多么深刻道出人际交往的真谛。贾某人生教训,验证了《弟子规》所讲的“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日害”。意思是,如果能与品行高尚的人接近,会得到无限的益处,个人的品德就会一天比一天进步。如果不亲近品行高尚的人,就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趁机亲近他,到时候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平时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下面这些人不去鉴别,注定你一生不会成功。例如:唯利是图的人、投机所好的人、搬弄是非的人、拉帮结伙的人、口蜜腹剑的人、狂妄自大的人、两面三刀的人、嫉妒心太强的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人、不明事理的人、人走茶凉的人等。建议:把自己所交往的人列个名单,分两个栏目——益友、损友。益友择其善者而从之,损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朋友有信是中华文化“五伦八德”中最重要的内容。讲诚信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诚信是一种道德责任。我们经常把诚与信连用。“诚”是“信”的内在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弟子规》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为焉。”意思是说,我们说话做事应该以诚信为第一,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欺骗、胡言乱语这怎么可以呢。社会本质是一种信托关系,能否诚信不仅取决于国家的制度机制,也取决于个人的道德准则。人人诚信,信用资源乘数蓄积;人人失信,信用资源倍数递减。以道德立身,以诚信立业。海南一家酒店我一进门,映入我眼中的有这样两句话:德在人先,利居人后。颇有创意,富有哲理。后来我发现,倒过来也觉得很妙,“先人在德,后人居利”,诚信缺乏、信用危机是当前社会难以医治的常见病。道德缺失是一种焦虑,是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欲吐不能,欲咽不得,只能艰难消化。信用危机不仅仅是商业危机,而且是更深刻的道德危机、精神危机,2010年6月25日中华网首页有个让我心惊的标题,《调查显示上海超过九成市民为诚实守信会吃亏》,大意是:上海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成的课题组对上海社会诚信问题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会吃亏(摘2010年8月20日《光明日报》十二版)。最可怕的是做人上出现问题,在道德上出现赤字是最危险的。当前道德建设有三个方面最缺失,诚实守信、文明礼仪、感恩向善。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把“诚信”列入20字基本道德规范中,并把它作为当前抓的重点,是非常正确的。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常见的人际关系,八小时之内是同事关系和领导关系,八小时之外是邻里关系和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和领导关系应追求的目标是四句话:政治上做志同道合的同志,生活上做肝胆相照的诤友,工作上做配合默契的同事,感情上做共事一回友谊一生的朋友。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但不能在堡垒里战斗。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城市里的邻里关系不如农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城市里的邻里关系是海内存知己,比邻若天涯。亲人是父母给我们找来的朋友,而朋友则是我们自己找来的亲人。我本人在社会上交际比较广,朋友也比较多。“广交人、深交友”是我的一句名言。人际交往是有学问的,我有个观点,不孝敬父母的人不能跟他做朋友,特别是不孝敬父母,反而对领导必恭必敬,对大款必恭必敬,对异性必恭必敬,这样的人最危险、最可恶,而且最有欺骗性。孝敬父母的人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不孝敬父母的人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孝经》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弟子规》对人际交往有许多精辟的教诲,例如:“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意思是,不要去讨好巴结有钱的人,不要对穷人骄横无礼,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告诫我们:爱富嫌贫的人不能交朋友,喜新厌旧的人不能交朋友。我结交朋友还有另一种感悟:多给予不索取,记住给予比接受更快乐,交朋友一定要摒弃功利思想。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以心相交,淡泊明志,良友不失。生命的过程在于认识真朋友,当你得势的时候,朋友多但真的少;当你失势的时候,朋友少但真得多;当你得势的时候离你最近的人,很可能就是你失势的时候离你最远的人。得势时,客人多的推不出门,失势时,客人少的请不进门。铭记: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人生的德性成就,少了朋友是不能成功的,人生三有:有声有色的工作,有滋有味的生活,有情有义的交往。人生三为:诚为先,善为本,和为贵。人生三大憾事:遇良师不学,遇良友不交,遇良机不握。

另外,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防止“哥们儿义气”在交往中的滋生。“哥们儿义气”是瓦解同志友谊的腐蚀剂,往往成为拉帮结伙、扰乱社会治安、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严重社会毒瘤。在监狱里,有相当一部分犯人带有黑社会行帮气息的“哥们儿义气”。他们以私情私利为重,不分是非曲直,他们提出了为了哥们九不顾——不顾学习、家庭、威信、钱财、影响、前途、后果、身体、生命。他们把固执当顽强,把冒险当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把蛮干鲁莽当英雄,哥们义气害人又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