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宁夏公民德行教育大讲堂
19053700000059

第59章 孝道与幸福(2)

上下争利丧国釜底抽薪修德

2500年前,梁惠王听说孟子很有学问,能帮他治理国家,让他的国家富强,有一次就把孟子请去了。见到孟子的第一句话就问“:孟老先生啊,您的到来,能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什么利益呀?”孟子叹了一口气,说“上下交争利,则国危矣!”一个国家上上下下都以利字当头,利字为中心,那你这个国家就危险啦!我们今天道德的缺失是我们太多人是以这个利字当头了,见利忘义了。

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去采访上海德盛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制造染色馒头的那个工厂。那个馒头是在超市收回来的,都是过期了,长着毛的、发了霉的馒头,收回来以后重新扔到搅拌机里面,然后倒上面粉、水、染料,棒子面都舍不得买。棒子面和白面差不了多少钱,就为了省着几分钱,用染料顶替棒子面,重新搅拌,然后做馒头,一天大概生产50万个。源源不断地送到上海市民的餐桌上,好多年了都这样。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就问生产馒头的工人:“老大哥,我问问你,您做的馒头你们自己吃不吃啊?”老大哥坐在旁边抽着烟,头都没抬:“哼,打死我都不吃!”如果他学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有一句有名的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不吃,为什么还要造出来让别人吃呢?很多人就是被这个“利”字闹的。我就想问问这个工人,你自己不吃你自己做的馒头,可你自己吃不吃别人养的鸡?养的虾?养的鱼?别人种的菜啊?你还是得吃!

所以现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了。大家都不吃自己做的,不吃自己养的,但是吃别人的,你还是一个受害者。你既是一个制毒者,又是一个受害者。我们整个社会形成这么一个恶性循环,走不出这个圈去。问题出在利字这里。那么,我们传统文化是解决什么问题的?传统文化浩瀚精深,但是它的根本是一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四个字:“道德文化。”道德问题解决了,信誉建立起来了,我们的社会就会走向和谐。

富有反而抑郁尽孝解决问题

大家会想,我的房子也大了,我也开上车了,我工资也高了,但是我的幸福感、幸福指数却没有同步增长。对个别人而言,反而更糟糕了,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现在每年有大量的抑郁症患者。经过调查,这些抑郁症患者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家、有钱人、成功者。他有钱了,他有财富了,他成功了,怎么反而走向抑郁呢?是为他出现了心理危机!心里得不到平衡,为他有钱,还有比他有钱的;他成功,还有比他成功的。欲望膨胀的速度超过了财富积累的速度。人的这种不满足、不知足,形成了这种失衡。失衡严重了、放大了,精神就容易崩溃。抑郁症患者,导致我们社会每年有25万人自杀成功!

大家奇怪,怎么还有自杀成功、不成功的?这抑郁症走到极端,就很容易走到这条路上来。每两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成功。有多少不成功的,大家知道吗?8个不成功的。大家想想看,25万成功的乘以8,一年想自杀的人有圆园园万!很大一个数字。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解决自己的生命呢?一定是自己的心理问题纠结,无法排解了、失衡了、崩溃了。心理危机已经到达了难以逾越的程度,只好用这种方式解决。

我们传统文化能不能帮他解决呢?当然能!传统文化就是来修心、修身的,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就会发现,人应该活得是非常平和的、喜悦的、开心的、快乐的。无论是我们人与自然,人与人,还是我们人自身,传统文化都是解决我们难题的最好途径。而且这一点已经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认识了,现在全世界政治精英、科技精英、文化精英逐渐都在形成这样的共识。

既然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么好,我们该怎么弘扬?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光那些古圣先贤的经典著作,你穷其一生也未必能读多少,知道多少!那么,最好的切入点是什么呢?就是孝道!孝道是我们中华文化共同的根基,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根基!

孝效笑三层面本意效法结果

孝道该怎么学?怎么做?从三个层面,孝为何意?孝有何用?孝该怎么做?我相信这几天,前面的专家学者从孝为何意上讲了很多,孝有何用也讲了,那么今天我该侧重一点孝该怎么做。那么孝为何意呢?我来从自己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孝这个字,上面一个老和下面一个子的会意字,两部分合成一个字。孩子小的时候老人领着孩子走,当老人老了走不动的时候呢,孩子背着老人走,一个字一目了然,中国老祖宗创造的汉字、方块字了不起,有智慧!我大家看:“孝、效、笑”这三个字,一个是孝的本意,一个是孝的方式,一个是孝的结果。孝的方式就是效仿。孝不是用嘴说的,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要靠身教重于言传。比如一家人坐在这里,爷爷奶奶在这坐着,爸爸妈妈在两边坐着,边上还坐着一个心肝宝贝。这一个独苗,一个独生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爸爸就拿起筷子了,这爸爸第一口菜,一个大虾,夹给谁呢?爸爸不说话,他把这个虾夹到他的爸爸那里。儿子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也会把他碗里的大虾夹到爸爸的碗里,这就叫教育,这就叫效法,这就是我们孝道的传承。几千年来,我们的孝道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但是,我们现在有很多的父母不明白!认为我就这一个家,我就要给我心爱的宝贝,就要给我这一个独苗。结果,这儿子就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为,家里就我一个小孩,享受是应该的。如果每个父母都懂得身教重于言传这个道理,用身教重于言传的方式让你家的孝道代代相传,你的结局一定就是开心的、快乐的、是笑的。

人有五伦大道孝悌理顺关系

中国老祖宗关于道的文化讲得特别多,专门有一部经典,叫做《道德经》。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道好理解,我们地球处于宇宙的一个部分,有各种各样的星系,就说银河系、太阳系,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4700亿颗。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我们地球还有自己的卫星。这么多星星就在天体里面运转,天天没日没夜的,但是怎么都这么相安无事,安安稳稳的?为每一个星体都是按照它们原有的轨道行驶。

能不能不按轨道运行?有!科学家分析,在一亿两千万年前就有一颗小行星脱离了它自己原有的轨道,撞到我们地球上来了。结果就导致一场毁灭性的打击,很多大生物,像恐龙就在那次打击中消失了。所以说不按道行驶,结局就是毁灭,这是天道。

那么人道呢?我们的人道、人类社会、人与人、人和自然等等,有没有规律可寻呢?有!我们的古圣先贤,在2000多年前就看到了人的基本关系五伦大道: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如果你处理好基本关系的话,你就是按道行驶,你的人生就会很顺畅,所以称之为人伦大道。到21世纪了,这个关系难道就没有变化吗?看看我们周边,看看我们的所有关系,基本关系还是没有变化。可以用纵横两条线来概括我们的所有关系。纵的这条线,我们老祖宗称之天地君亲师。过去家里都摆天地君亲师牌位,这是要敬的,是要供的,非常看重。纵的这条线把我们所有关系都概括了。横的这条线是夫妇、兄弟、姐妹、朋友、同事、同学。纵的这条线与横的这条线有一个交集点,这个交集点就是孝!如果你把这个孝做好了,这两条线都能理顺。

中国人特别看重家文化。我们都有一个小家;在单位上,以厂为家,以企为家,以校为家;再大就是国家了。我们的人伦之道就是从家开始的,怎么从家开始呢?首先你把这个孝道做好,在横的这条线上就会出现一个字,很重要的一个字,叫做悌。为什么我们老祖宗要“首孝悌”?你只把孝悌做好了,你这两条关系,都能理顺。如果你做不好,这两条线,一个小家你做不好,大家怎么可能做好呢?这就是我们的人伦之道。

做好每个角色就是有德的人

明白五伦大道的道理,按照这个道去行使,你就是叫有德,这就是道和德的由来,得道之人谓之德。我们现在讲道德建设,首先我们要明白道。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有一个位置,比如一个男人,首先你是一个儿子,那再长大一点,你可以成为一个父亲,再长大一点,你就可以成为一个爷爷。当你成为一个父亲的时候,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工作以后你还可以成为一个员工,成为一个领导。一个人一生的角色要变换很多次,但是你在本位的角色,做好你这个角色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一种德!

做儿子的本分是什么?是孝!孝敬好我们的老人。兄弟的本分是什么呢?是悌,悌道!如果我们做好我们的每一个本分、每一个角色,你的关系一定是顺畅的,你的人生一定是和谐的,这就叫顺道者昌。反之,逆道者亡。老祖宗告诉后人一定要按道行使,要敦伦尽分,干好你本分上应该干的那些事情!敦伦尽分,这就是道德。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又重新提出来要加强四德建设。哪四德呢?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我们每个人在家庭、在社会、在国家、在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位置。你干好你这个角色,干好你这个位置应该干的事情,那就是敦伦尽分!那就是有道德的人!我们这个讲坛非常好,就是弘扬中华文化,教导大家做有道德的人。

道有几个属性,首先是它的不可变更性。刚才我说了,我们如果不按道行使,没关系,你可以不按道行使,逆道者亡。第二大属性,叫做大道至简。真正的道,不是玄而又玄。玄而又玄的东西是术。大家学习传统文化很自然的接触一本小书,叫做《弟子规》。1080个字,字也不多。《弟子规》是清朝末年一个秀才叫李毓秀写的,距今260年。

他是一个大儒,对儒家文化研究的非常深透。他想,老祖宗这个文化太宝贵了,太了不起了。但是由于文言文让我们孩子接受是有难度的。怎么把这些宝贵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让我们的孩子接受呢?他就把许许多多的儒家文化经典集大成,再把它白话化,然后让孩子们好学习、好记忆、好理解、好力行,就形成了今天的《弟子规》。1080个字,就113件事儿,你要全做到,那就了不起。这就是我们道德的文化。

还有一种属性,只能发现,不能创造。为道是规律、是本质、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孔子说:“述而不作。”他们都是发现者,他们发现的都是规律。发现这些事物的必然联系,然后告诉后人一定要按道去行使。按道行使,你们就会有一个顺畅的人生,这就是道的规律、道的属性。

汉朝以孝治国验证长治良谋

2500年前,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曾子坐在一起了。他就问曾子“: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什么意思呢?他说的先王是周文王、周武王那个时代,有治国的良方妙药,使得国家上下无怨,民用和睦,和谐社会。你知道他这个治国的良方是什么吗?那曾子赶紧站起来了:“参不敏,何足以知之乎?”学生我很愚钝,怎么能知道这么高深的道理呢?这时候,孔子就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第一个实验者是汉朝。汉朝统治者打下江山以后,就开始考虑了,怎么能让我们这个江山固若金汤、长治久安?找了很多高士参谋。有人就把孔子的这句话搬出来了。经过大家讨论以后决定以孝治国,以孝治天下。皇帝先开始带头行孝,皇帝的谥号的前面都要加一个“孝”字,如孝文帝、孝景帝、孝章帝。皇帝亲自去孝敬父母。还有一种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式叫举孝廉。哪里有个孝子,怎么怎么孝敬父母。派官员下去考察,小孝当小的官;大孝当大官。

大家听了王希海的故事了吗?要是在汉朝,王希海得是个什么官啊?他们开玩笑,说王希海要是在汉代的话,弄不好就是个民政部长。用这样的一系列方式,就使得汉朝长治久安426年!这是从秦代封建制度以来,历史最长的一个朝代。426年,以后的再也没超过它。所以说,我们今天中华民族深受汉朝的影响。我们说的话叫汉语,写的字叫汉字,确实是很受汉朝的影响。到以后的历朝历代,打下来江山很不容易,坐江山更不容易。那怎么坐好这个江山呢?我们以史为鉴,打开史书一看,汉朝了不起!坐了400多年。他怎么坐的?他的智慧叫以孝治天下,果然管用!好吧,我们也以孝治天下。从汉朝以来,几乎每朝每代都提出了“孝治天下”,只不过有些朝代执行得好,有些朝代落实的差,所以,这些朝代长治久安的情况就各有不同。

幸福从孝着手最高境界无我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明白孝对于维护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起着重要意义。那么,对于我们的社会、家庭、个人呢?我们就说一说个人吧,我们个人的幸福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