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9054000000005

第5章 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充分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战略重点,实施服务业发展提速计划,优先发展关联带动作用强、市场需求大和吸纳就业人员多的服务业。

第十四节打造西部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

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2015年,全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60亿元。

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以知名景区为龙头、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地文景观为核心,依托“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塞上江南景观)等特色旅游资源,科学规划景区景点,深度开发塞上江南新天府、贺兰山历史文化、六盘山红色生态三大旅游板块,努力将我区打造成我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面向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促进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大力开发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全力打造观光游、娱乐游、红色游、探险游、产业游等五大旅游品牌,建设阳光沙疗福地、塞上避暑宝地、黄河金岸胜景、民族风情家园,力争黄河大峡谷、须弥山石窟、水洞沟遗址进入国家风景名胜区。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形成集观光采摘、酒庄体验、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塞上江南旅游新亮点。建设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特色旅游经济圈。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旅游通道与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游客出行的便捷性。加强旅游休闲度假基础设施建设,在银川市等中心城市适度建设五星级酒店、中高档旅游健身休闲娱乐设施。

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开展区域旅游协作,重点拓展与阿拉伯国家的旅游合作。充分发挥银川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功能,使其成为辐射周边省区的旅游中心。

第十五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挖掘地缘空域优势,构建公路、铁路、航空相互配套、紧密衔接的物流大格局。

扩充“三大口岸”功能,推动口岸物流发展。高标准建设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打通连接国内外的“空中走廊”。完善银川、惠农陆港口岸功能,加强与天津、青岛、连云港、秦皇岛、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沿海沿边口岸的跨区域合作,开辟便捷通畅的出海、出境通道。

加快“三大口岸”、“九大物流中心”和“十大专业市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全区、辐射周边、联接国际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新欧亚大陆桥重要的物流中转基地。着力引进并培育大型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及综合效益。围绕重要工业园区,鼓励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大力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第十六节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加大房地产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住房供给,形成住房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居民收入基本适应的住房体系,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

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完善由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性住房构成的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扩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的供应,适当发展中高档商品房,构建多层次的商品住房供应格局。对中、高收入家庭,实行租赁与购买商品住房相结合的制度。对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政府给予适当支持。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廉租住房制度,政府提供基本住房保障。倡导租买结合、梯度消费。

把保障基本住房、稳定房价和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由自治区政府负总责,市、县级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全面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增加居住用地供应总量,健全差别化的住房税收、信贷政策,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覆盖范围。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房地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完善房地产售后服务,提升物业管理水平,规范住房租赁业务和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

第十七节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

坚持扩大总量、盘活存量、增加品种、优化结构,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推动金融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和转变发展方式服务。

积极引进国家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性公司、保险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办事机构,吸收和利用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投资,构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支持宁夏银行、黄河商业银行、石嘴山银行等地方银行跨区域经营。大力发展证券、期货、保险、担保、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发展创业基金、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质押典当等金融服务业,建立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着重解决县城以下金融网点少、农业保险滞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低等问题。鼓励农业银行加大对三农的投放力度,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扩展邮政储蓄银行支农服务功能,引导各类涉农储蓄资金回流农村。着力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建立健全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完善扶贫贴息贷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农村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农业贷款风险基金。积极开展设施农业、特色种养等农业保险,扩大覆盖面。

加快我区资本市场建设,大力推进直接融资,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银行中长期票据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资产重组,支持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可转债和公司债等多种方式融资。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增长潜力和带动力强的企业上市融资,“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增上市公司5家。

第十八节提升商贸流通业

改造优化传统商贸流通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现代化流通体系,完善便民服务网络,促进城乡居民消费。以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县乡农贸市场、超市、农家店、外埠销售窗口以及流通企业和合作组织为基础,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创新产销对接模式,实施商贸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工程,加快商贸流通业改造步伐。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服务环境,规划设计城市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阅海湾新商圈、万达商业广场、拉普斯商业中心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引导银川等地级市建设中央商务区(CBD),积极引进一批国际国内名牌零售商与商贸企业。大力发展社区商业连锁便利店、超市、放心肉店和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标准化菜场和专业化菜店。

加大清真菜肴开发力度,形成全国知名的清真菜系,全面提升清真产业的品牌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清真餐饮业,强化品牌效应,重点支持老字号清真餐饮名店做大做强,鼓励其跨省区经营。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建设一批农产品综合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冷链体系和配送中心建设,健全农村商贸物流网络,提高农村双向流通水平。

第十九节发展商务会展业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会展经济新机制,以举办特色产品、文化旅游、民族商贸、设施园艺等各类特色精品会展为平台,形成以经贸招商旅游为主体、以国内区域交流合作为常态的会展经济新格局。

进一步加大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策划设计丰富多样的会展平台和会展活动。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宁夏)-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国(宁夏)-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高峰会议”和“中国(宁夏)-阿拉伯国家文化艺术节”,打造国际会展知名品牌。着力办好香港宁夏文化周活动,继续支持银川房车、沙漠摩托车旅游节、园艺博览会、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及自行车大赛等会展节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