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
19054100000014

第14章 矿产资源禀赋特征及勘查开发现状(3)

根据“宁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2009—2010年)研究:铁矿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和卫宁北山两个地区,资源潜力约9111.8万吨,其中,500米以浅资源量约6799.8万吨,1000米以浅资源量约9111.8万吨;334—1资源量有467.23万吨,334—2资源量有5922.9万吨,334—3资源量有2721.7万吨。铜矿主要分布在卫宁北山、香山—烟筒山、月亮山—六盘山等地区,资源潜力约51.5万吨,基本上分布在500米以浅的深度;334—1资源量有8.1万吨,334—2资源量有43.4万吨。金矿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卫宁北山、南西华山等地区,资源潜力约28.1吨,其中,500米以浅资源量约17.8吨,1000米以浅资源量约28.1吨;334—1资源量有4.7吨,334—2资源量有23.4吨。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六盘山等地区,资源潜力约17.38万吨,主要分布在500米以浅深度,基本为334—3资源量。

从区域构造、沉积环境、沉积建造、物化遥异常特征、矿床(点)分布情况看,宁夏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金属矿产找矿远景区,即宁南铜、铅、锌、金、银、铁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和贺兰山北段铜、金、铁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前者地处秦祁昆造山系北祁连造山带(北祁连古生代弧盆系)东段,是北祁连多金属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后者地处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被动陆裂陷区的贺兰山北段基底杂岩带,紧邻阿拉善多金属成矿带[35]。

以上区域已发现较多金属矿床、矿(化)点,并分布有大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多数异常与已发现矿床、矿(化)点叠加成带展布,与区域构造和侵入岩—热液蚀变带密切相关,成矿地质条件较优越,具备良好的成矿前景。

(4)非金属矿产及潜力

宁夏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膏、硅石、灰岩(含化工灰岩)、冶镁白云岩、岩盐等5种,已经探明矿产地有60余处。其中石膏14处,硅石10处,灰岩(含化工灰岩)27处,冶镁白云岩9处。除岩盐矿产外,其余四种矿产的资源量已位居全国前十位。

石膏主要分布在海原县东北部和盐池县中部南北一线、中卫市西部。据《宁夏自治区2010年矿产资源储量简表》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区累计已查明石膏资源量约28亿吨,预测(334)资源量约1.1亿吨。以往对石膏的勘查评价均在垂深100m以浅,在100m以下找矿潜力巨大。

硅石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中北段。查明资源量13亿吨,预测资源量约213亿吨,但多为普通硅石。以往对硅石矿的勘查评价均在垂深100米以内,在100米以下找矿潜力巨大。

灰岩主要分布于青龙山、天景山、米钵山和贺兰山地区。据《宁夏自治区2010年矿产资源储量简表》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溶剂用灰岩累计查明资源量24841千吨;电石用灰岩累计查明资源量76349千吨,预测(334)资源量38187千吨;制碱灰岩累计查明资源量19200千吨,预测(334)资源量927千吨;水泥用灰岩累计查明资源量1108698千吨,预测(334)资源量3120421千吨;制灰用灰岩累计资源量850千吨。以往对灰岩的勘查评价均在侵蚀面以上,垂深200米以下找矿潜力巨大。

白云岩主要分布在青龙山东道梁,此外有少量分布于贺兰山中段及固原市东部。据《宁夏自治区2010年矿产资源储量简表》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自治区冶镁白云岩累计查明资源量65573千吨,预测(334)资源量56106千吨;玻璃用白云岩查明资源量也有1430千吨。以往对白云岩勘查评价均在垂深100m左右,最大勘查深度150m,垂深300m以浅找矿潜力巨大[35]。

岩盐主要分布在固原地区六盘山早白垩世盆地硝口和贾塘—罗川一带。硝口—上店子地区30k平方米区域内已探明岩盐资源量可达29亿多吨,外围成矿远景区预测岩盐资源量可达80亿吨。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矿产资源储量简表》数据显示:仅固原原州区中新生代盆地盐硝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区预测岩盐(固体NaCl)(334)资源量有366亿吨,资源潜力巨大。

3.2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3.2.1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全区各类矿产资源勘查程度,受市场需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勘查工作的要求、矿产地的区位条件、矿产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以及勘查资金投入等诸方面综合因素制约,各种矿产资源勘查程度参差不齐。迄今为止,矿产资源勘查主要集中于贺兰山、灵盐台地、卫宁北山、香山—天景山、青龙山、南西华山和六盘山等地。

长期以来,单矿种矿产勘查是宁夏矿产勘查工作的主体。投入工作相对较多的矿种主要是煤和油气,其次为石灰岩、冶镁白云岩、石膏、金、铁、铜等,其它矿种的勘查工作投入很少。

煤炭勘查程度相对较高,但四大煤田的勘查程度差别很大。贺兰山煤田查明程度较高,现已进入“摸边探底”的挖潜勘查阶段;宁东煤田主体处在提高资源储量级别和深部扩充勘查阶段;而宁南煤田和香山煤田仍处在找煤勘查阶段。

冶镁白云岩勘查主要集中于青龙山和贺兰山中段地区。除部分地段达到详查程度(地表浅部)外,大部分地段只达到普查程度。现有基础储量仅可满足近期需求。从中长期发展考虑,冶镁白云岩勘查程度远远不够。

石灰岩分布广,远景资源量大,工业种类多。以往勘查主要针对水泥灰岩,查明资源储量11.1亿吨,查明的比例不到远景资源量的30%。而用于化工的优质石灰岩以往查明的矿产地有4处,查明资源量仅有4.3吨,远不能满足目前工业开发利用需求。中期内石灰岩的勘查程度需要尽快提高。

石膏矿产目前仅少数产地作过详查工作,但对于优质石膏的勘查则几近空白,对优质石膏的分布、赋存特征和资源储量均不清楚。

硅石资源查明程度低。目前仅有少数硅石矿或矿段进行过普查和详查工作。对于优质硅石矿产地和优质硅石的分级勘查几乎是空白,很多矿山矿石质量状况与分级并不清楚,严重制约了其规模化开发利用。

岩盐(钠盐)目前只开展了区域性远景调查和局部地段的预查,初步证实了巨厚的盐岩矿层的赋存,初步确定了其远景资源分布地段。

除以上矿产外,其它能源和非金属矿产的勘查程度普遍较低,尚无可供开采的基础储量。其中,煤层气仅进行了区域性的地质调查评价和远景资源量预测,未开展专门勘查,迄今1口参数井也没有;油页岩仅限于路线地质调查,远景尚不清楚;煤系高岭土、膨润土等也只开展过路线调查和局部地段的预查,资源状况同样不明。

金属矿产勘查是宁夏矿产勘查工作的难点所在。目前尚无大的突破,仅发现了少数小型矿床和较多的矿点、矿化点及异常。其中只有铁、铜、金等提交了查明资源储量,在全国同类矿产资源总量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铝、铅、锌等更是无查明资源量。以往金属矿产勘查主要集中在卫宁北山、香山和南西华山等地表矿化较明显的地区。勘查思路多是就矿追矿,部分矿点的勘查甚至是无效重复,工作方法也多局限于地表槽(坑)探,钻探工程较少,且深度多在300米以内。

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以往仅在卫宁北山局部地区、贺兰山北段、六盘山西南段、西华山、南华山及宁东台地局部地区开展过零星的调查,未发现有意义的铀矿产地。近年来在包括宁东局部地区在内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和六盘山西麓等地进行了铀矿预查和普查工作,已陆续发现了一些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点,尚需进一步勘查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地质矿产勘查资金投入持续增长,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矿产勘查成果明显增强,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成效显著,地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勘查年报(2010年度)》,2010年,全区地质勘查投入总资金80221万元,同比增加116%,其中,中央财政投入9023万元,地方财政投入6644万元,社会资金投入64554万元。

2010年,全区直接用于矿产资源勘查投入72290万元,占全区地质勘查投入总资金的90%,同比增长125%。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570万元,占总量5%,同比增长289%;地方财政投入5665万元,占总量8%,同比减少33%;社会资金投入63055万元,占总量87%,同比增长175%。2010年,全区开展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共计64个,完成钻探工作量63.09万米,同比增长48%,再创历史新高。在矿产勘查资金投入上,呈现出社会资金占主导,中央财政有较大增长的态势。

2010年,在全区64个矿产资源勘查项目中,能源项目39个,勘查投入资金64818万元,占总资金的89.66%;黑色金属项目3个,投入资金594万元,占总资金的0.82%;有色金属项目7个,投入资金1012万元,占总资金的1.40%;贵金属项目7个,投入资金2786万元,占总资金的3.85%;化工建材及其它非金属项目8个,投入资金3080万元,占总资金的4.26%[36]。在勘查资金投入结构上,能源矿产勘查只有煤炭,且投入最多,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有色金属和化工建材。

总体上,宁夏煤炭和主要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从总量到资源量类别,以及质量情况,都存在勘查程度偏低的问题。提高勘查程度,是今后矿产勘查工作的重点。而铁、铜、金、银、铅锌等具备一定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可能的金属矿产的勘查程度更低,发现并确定其资源潜力是今后勘查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3.2.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年报2006年度》统计,宁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的矿种,依次为煤、建筑用砂、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岩及铁矿,其年产矿石量50—3300万吨;其次,为电石用灰岩、石膏、冶金用石英(砂)岩、熔剂用灰岩、陶瓷土、水泥配料用泥岩、水泥配料用板岩,其年产矿石量15—40万吨;第三为铸型用砂、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砂、制碱用灰岩、膨润土、砖瓦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陶粒用粘土、砖瓦用砂、冶金用白云岩、重晶石、硫铁矿,其年产矿石量0.2—7万吨。

此外,石油(气)矿产地现均开发利用;地热(水)、煤层气、铜、芒硝、贺兰石等均为小规模利用;磷块岩、白云母、辉绿岩、耐火粘土、铅、锌、脉石英、冶镁白云岩等矿产,以前曾采、现已停采;油页岩、岩盐、泥炭、银、煤系伴生元素锗及彩石类矿产等尚未开发利用[37]。

3.2.3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区矿产资源储量和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勘查投入时多时少。虽然近年来地质勘查投入明显好转,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前几年,地质勘查工作出现萎缩,投入严重不足,地勘队伍人力资源流失严重,技术装备落后,勘查项目很少,大多数矿产的资源储量增长缓慢,部分矿产资源因勘查程度低,存在着一定的开发投资风险。

(2)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低。多数矿山开采规模小,特别是占全区矿山总数98.9%的集体和个体煤矿、建筑用砂、石材、砖瓦粘土矿等小型矿山企业,生产设备、采掘工艺落后,管理水平差,经营粗放,生产效率偏低。

(3)开发矿种少,以煤和建筑用材料为主,其优势矿产石膏、冶镁白云岩、优质石灰岩及硅石等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4)对优质矿产,科学开发利用不够,不能物尽其用,如:太西煤(无烟煤)、炼焦用煤大多用作燃料和动力用煤,冶镁白云岩、优质石灰岩用作建筑石料或作道路渣石使用等,造成优质资源浪费,使其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5)矿山环境问题突出。全区绝大多数矿山企业重采轻治,没有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煤矸石、尾矿、废渣、废水不合理堆(排)放,侵占、污染土地和水源,破坏植被;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