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
19054100000015

第15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势与制约因素(1)

4.1矿产资源禀赋优势

4.1.1矿产资源禀赋优势概念

矿产资源禀赋优势是指矿床或矿产在开发前就已具备,并影响其开发的经济效益的某些条件或因素,即矿床的储量大小、品位高低、采选冶难易、埋藏深浅以及供需点之间的远近或距主要运输线(如铁路线)的远近等,也即通常人们所讲的“富、易、浅、近”的因素或条件[39][44]。一般情况下,矿产资源的禀赋优势越大则开发后取得的效益就越显著。

在矿产资源禀赋优势中,包括有储量、品位、开采条件、矿石的选冶及加工性质、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等要素。

(1)矿床储量要素。矿床储量要素不仅要考虑整个矿床储量,而且要关注矿体储量。一般而言,矿床的储量越大,禀赋优势越大。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单个矿体的储量可能比整个矿床的储量更能体现禀赋优势的差异。

(2)品位要素。品位要素涉及到矿床的品位大小,也涉及到品位的变化系数。品位越高优势越明显,但是品位变化系数大就不利。

(3)开采条件。可进一步细分为:①矿体埋藏的深浅。显然浅者优势大;②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复杂者将增加开采的难度及其损失率、贫化率,而不具优势,③矿体的厚度。一般厚度小则一般难以采用高效率采矿法,但是开采难度度最大的常是缓倾斜中厚矿体,所以厚度这项禀赋要素的优势并不是与矿体的厚薄呈简单的正相关。④矿体的倾角。一般说来,倾角陡者更有利于开采,但并非绝对如此,需结合其他条件考虑其禀赋的优劣,⑤矿石及围岩的物理机械性质。易凿、易爆的矿、岩石,禀赋优势大,但围岩的稳固性却不见得愈稳固愈好。⑥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复杂者一般不具优势。⑦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易产生突水事故或开发时涌水量大者,将不利于开采工作,且提高开采成本,将降低其禀赋优势。⑧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4)矿石的选冶及加工性质。又可细分为:①矿石类型或技术品级。矿石的类型或技术品级,将会造成察赋优势的差别。②矿石的结构构造及其中矿物的存在形式、嵌布粒度。这些因素将影响到磨矿后矿粉中颗粒的解离度,进而影响到选矿的回收率及精矿品位。③矿石共生或伴生有益或有害组分的含量。有害组分品种多或含量高,当然会影响禀赋优势;但是,对于有益组分,情况就很复杂,如能有效回收将增加禀赋优势,否则却有可能变优势为劣势。

(5)矿床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指地形及气候条件。

(6)矿区经济地理条件。包括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水源供应、原材料或辅助材料的供应、劳动力供应以及商业网点、文教卫生设施等。显然,当矿床所在地区国土开发程度高,资源较配套时,将大大提高矿床的禀赋优势。

4.1.2矿产资源禀赋优势分析及排序

如前所述,影响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的因素有矿床或矿体储量、矿床品位、开采条件、矿石的选冶及加工性质、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等要素。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某一矿产或矿床资源禀赋优势的大小。

研究矿产资源禀赋优势,有利于正确认识某一地区或某类矿床的资源价值,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地质勘查项目的开发利用和是否继续进行工作作出决策。为此,笔者试图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宁夏全区业已发现矿种资源禀赋优势次序进行评价分析,取得关于全区矿种资源经济特性的认识,以便为后续矿产资源经济区域划分乃至矿产资源产业布局提供基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影响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的要素作了简化,选择那些对禀赋优势影响作用较大,而且便于取得数据的要素。具体做法为:

①储量要素。从全区的视野,选择矿床不同类型的规模数量,漠视影响作用较小的矿体的储量因素。笔者认为,不同矿种的经济意义不同,单纯采用不同矿种的储量绝对值进行比较缺乏可比性。由于矿床规模类型的划分本来就隐含一定的经济意义,如果采用矿床规模及不同规模类型的矿床数量(大、中、小型矿床数可加权求得)进行比较,情况可能会好。

②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因素包含选择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为了便于使用和对比,不再细分,笼统采用“自然地理”要素。

③经济地理条件。按照其含义包括有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水源供应、原材料或辅助材料的供应、劳动力供应以及商业网点和文教卫生设施等诸多方面。为便于使用和比较,采用与自然地理条件因素一样的原则,笼统采用“经济地理条件”要素。

④其它要素。包括矿床品位、开采条件、矿石的选冶及加工性质等方面,由于此类要素所涉及的内容比较繁杂,而且多为较为微观的因素,数据取得相对困难,对于全区范围内缺少比较意义。因此,这些“其它要素”在研究中不再考虑。

基于上述的研究前提,采用如下的评价步骤和程序,以全区各主要矿种作为评价对象,来评价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小。

(1)矿产资源禀赋优势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1)评价步骤和程序[40][41]

①明确评价对象。这里以全自治区的主要矿产资源矿种为研究对象,确定其资源禀赋优势的次序。

②收集、整理和分析影响经济评价的各种因素(条件)的详细资料。如上所述,拟采用反映储量要素的不同类型的规模数量、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三指标。

③构造评价体系。由于矿产资源禀赋优势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构造、搭建一个科学的评价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合适的评价系统能使复杂问题条理化、层次化,从而便于进行系统的评价研究。

④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资源禀赋优势评价研究。国内外已研制出一些先进的综合评价决策方法,其中,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

层次分析法(AHP)是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其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42][43][54]。

⑤最后要对得出的评价结论进行分析。

2)评价体系构造方法

这里选用层次分析法来构造评价系统体系。

①确定系统问题的总目标,构造“目标层”。在进行区域各矿种资源禀赋优势评价过程中,确定最优矿种是总目标。目标层是系统分析的最高层。

②确定系统问题总目标的影响因素(条件)。这些因素(条件)构成了对总目标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因素也构成为约束层。

③确定各种影响因素所包含的评价指标,构造完成“指标层”。

④选择评价对象,构造评价对象层。这是系统分析法的最低层。

(3)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级要素相对重要度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计算综合重要度。

(2)各矿种资源禀赋优势分析及排序

1)各矿种资源禀赋优势分析

①构建全区各主要矿种资源禀赋优势体系评价图

截止2008年底,宁夏全区已发现矿种46种,有探明资源量的矿种约20种。在已探明资源量的矿产中,以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为主,而金属矿产较少。其中,能源矿产以煤炭最多,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灰岩、石膏、岩盐、芒硝、高岭土、白云岩、磷块岩、硅石等,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金等。

在全自治区已经探明资源量的20种矿产中,如不考虑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液体或气体矿产的话,则主要矿产有17种。若再去除资源量较少或经济价值不高的页岩、石英砂、膨润土、高岭土、辉绿岩和贺兰石等6种矿产,则只有11种主要矿产。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把石膏、岩盐和芒硝3种盐类矿产合并,则宁夏主要矿产有9种,即煤炭、石灰岩、石膏(含岩盐和芒硝)、白云岩、磷、硅石、铁、铜、金等矿产。

根据上述的评价程序和要素选择方法,这里仅建立全区包括煤炭、铁、铜、金、磷、石膏(含盐类)、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等9个矿种的资源禀赋优势评价系统。

②确定判断标度

采用saaty的1—9标度法。

③指标含义

本次在评价矿种资源禀赋优势时,为简化评价工作,只采用上述的规模矿床数量、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三项指标,对它们不再细化。这里的约束层与指标层合一,构成系统分析的中间层。同时以各矿种为评价对象,以此构成评价层。

这里,规模矿床数值定义为各矿种大、中、小型矿床数的加权值,其权重值分别为大型矿床0.6,中型矿床0.3,小型矿床0.1。自然地理条件是指各矿床主要分布地的地形、气候等条件。经济地理条件是指各矿床主要分布地包括交通运输、能源供应、水源供应、原材料或辅助材料的供应、劳动力供应以及商业网点和文教卫生设施等诸多方面条件综合。

综上,无论是层次单排序,还是层次总排序,各层次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均小于0.10,因此,认为各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52],因而各要素排序可靠。

2)各矿种资源禀赋优势排序

根据对上面9种矿种资源禀赋优势的计算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全区煤炭、铁、铜、金、磷、石膏(含盐类)、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等9种重要矿产资源中,资源禀赋优势最大的是煤矿(权值0.2336),其次是石膏(含盐类)(权值0.1632),第三位是石灰岩(权值0.1492),第四位是硅石(权值0.1282),第五位是白云岩(镁)(权值0.1088),第六位是磷矿(权值0.0634),第七位的是铁矿(权值0.0556),第八位是金矿(权值0.0551),最后一位是铜矿(权值0.0430)。

这些结论,与我们以往的认识基本一致。

4.1.3优势矿种

目前全自治区已经发现的矿种有46种(包括一些亚种)。其中,明显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依次有煤炭、石膏(含盐类)、石灰岩、硅石、白云岩、磷、铁、金、铜等9种矿产。这里,择其要者叙述于下。

(1)煤炭

煤炭是宁夏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矿产资源储量简表》,并结合“宁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课题研究资料,到2010年底,全区累计探获煤炭资源储量381.3亿吨,保有资源量储量375.0亿吨[23][85][86]。其中,炼焦用煤(气煤、肥煤、焦煤和廋煤)约占14%,非炼焦用煤(贫煤、无烟煤、不粘煤、长焰煤和褐煤)约占86%。

全区有贺兰山、宁东、宁南和香山4个含煤区。前三个含煤区有厚度大、层位稳定、煤质优良且储量丰富的特点,是宁夏煤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占全区煤炭资源总量的99%。仅宁东含煤区探明储量达307.1亿吨,相当于东北三省探明储量的总和。含煤区一般煤层埋藏较浅,不少基岩出露地表,且分布山区、荒漠,不占耕地,便于矿区开发和合理布局。

宁夏煤炭预测资源量潜力巨大,据“宁夏煤炭资源潜力评价”课题研究:截至2010年底,全区煤炭资源潜力尚有1471亿吨。贺兰山含煤区在大约46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潜在煤炭资源量约83.8亿吨,其中,分布在600米以浅深度的有18.8亿吨,分布于600—1000米深度的有19.1亿吨,分布于1000—1500米深度的有20.4亿吨,分布于1500—2000米深度的有25.6亿吨;宁东含煤区在大约561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潜在煤炭资源量约1262.2亿吨,其中,分布在600米以浅深度的有8.2亿吨,分布于600—1000米深度的有57.0亿吨,分布于1000—1500米深度的有259.5亿吨,分布于1500—2000米深度的有937.5亿吨;香山含煤区在大约565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潜在煤炭资源量约42.8亿吨,其中,分布在600米以浅深度的有14.1亿吨,分布于600—1000米深度的有9.2亿吨,分布于1000—1500米深度的有7.2亿吨,分布于1500—2000米深度的有12.3亿吨;宁南含煤区在大约49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潜在煤炭资源量约82.2亿吨,其中,分布在600米以浅深度的有3.1亿吨,分布于600—1000米深度的有2.1亿吨,分布于1000—1500米深度的有9.4亿吨,分布于1500—2000米深度的有67.6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