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宁夏设施特种果树栽培技术
19054800000011

第11章 设施草莓栽培技术(2)

草莓花序为聚伞花序或多歧聚伞花序。一个花序上着生3~6朵花,一般为7~10朵左右。在比较典型的聚伞花序上,通常是第一级序的一朵中心花最先开,其次由这朵中心花的两个苞片间形成的两朵二级序花开放,以此类推。由于花序上花的级次不同,开花先后不同,因而同一花序上果实大小与成熟期也不相同。

果实由花托肥大形成,果实柔软多汁,每一雌蕊形成一个小瘦果(通称种子),把着生瘦果的肉质花托称为聚合果。肉质花托分为两部分,内部为髓,外部为皮层,有许多维管束与瘦果相连。瘦果嵌生于浆果表面的深度不同,有与果面平、凸出果面和凹入果面三种。不同的嵌入深度与浆果的耐贮运能力有关。一般情况下,瘦果与果面平的品种比凹入或凸出的品种耐贮运性较强。

果实大小与品种有关。以花序第一级序果大小为准,一般为3~60g不等。同一品种其大小也受其他因子的影响,尤其水分不足时大果品种也会相对变小。

三、物候期

(一)开始生长期

草莓根系在10cm深的土层温度稳定在1℃~2℃时,首先开始活动,比地上部开始生长早10天左右。根系开始生长是以上年秋季长出的未老化的根继续延长生长为主,以后随土温不断上升才逐渐有新根发生。地上部越冬的叶片首先开始进行光合作用,随后新叶陆续出现,老叶枯死。扣棚加温后要及时灌水追肥,使新叶及早抽出,为当年丰产打下良好基础。

(二)开花和结果期

一般在新茎展出3片叶、而第4片叶未伸出时,花序就在第4片叶的托叶鞘内微露,随后花序逐渐伸出,整个花序显露。花期一般持续20天左右。在一个花序上有时甚至第一朵花所结的果实已成熟,而最末的花还正在开。因此草莓的开花期与结果期很难截然分开,在此物候期也开始少量抽生匍匐茎。一般情况下,早开花的品种通常是早熟品种。由开花到果实成熟约需1个月左右,由于花期长,果实成熟期也相应延长20天左右。

(三)旺盛生长期

浆果采收结束后,在长日照和高温条件下,首先腋芽开始大量发出匍匐茎。随后腋芽发出新茎,新茎基部又相继长出新的根系。匍匐茎和新茎的大量产生,发根后成为新的幼株,为分株繁殖及花芽分化奠定了基础。

(四)花芽分化期

一般草莓经过旺盛生长期之后,在较低的温度(气温17℃以下)和短日照(12小时以下)的条件下开始花芽分化。对于形成花芽,低温比短日照更为重要。温度在9℃时,花芽分化和日照长短关系不大。短日照条件下17℃~24℃的温度也能进行分化花芽,而30℃以上,花芽停止分化。但温度过低,降到15℃以下,花芽分化则停止。一般草莓多在9月或更晚开始花芽分化。不同成熟期品种花芽分化早晚不同,同一品种秧苗由于氮肥过多,营养生长势强,表现徒长或秧苗叶数过多和叶数不足,这些都会使花芽分化延迟,因此,花芽分化期要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必要时进行断根处理,因为断根能引起植株体内氮素水平的降低,有利于抑制生长而促进花芽分化。

(五)休眠期

草莓为常绿果树,休眠期叶片仍呈绿色不落叶,只呈现矮化现象,即秋季发出的叶片,形小而叶柄短,匍匐于地面生长。晚秋到初冬随气温的降低,日照变短草莓才逐渐相对地停止生长发育,并开始进入休眠。此时给予适合生长发育的条件其也不能正常生长结果。品种间休眠期长短很不一样,南方品种休眠期短,北方品种休眠期长。北方气候严寒,除自然休眠外,还有被迫休眠。

四、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

草莓根系在10℃时开始活跃形成,根系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8℃~20℃,土壤温度过高也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养分、水分的吸收。

草莓的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0℃~26℃。开花期低于0℃或高于40℃都会影响授粉受精过程,影响种子的发育,致使产生畸形果,开花期和结果期最低温度应在5℃以上。花芽分化适于在低于17℃的低温条件下开始进行,而降到5℃以下花芽分化又会停止。植株经过多次轻霜及低温锻炼之后,抗寒力增强。一般能抗-8℃的低温。

(二)水分

草莓根系分布浅,加之植株小而叶片大,蒸发面大,在整个生长期,叶片几乎都在进行着老叶死亡,新叶发生的过程,叶片的更替频繁。采收后抽生大量匍匐茎和新茎。这决定了草莓对水分的高要求。苗期缺水,阻碍茎、叶的正常生长;结果期缺水,影响果实的膨大发育,严重地降低产量和质量。草莓繁殖圃地缺水,匍匐茎发出后扎根困难,明显降低出苗数量。另一方面草莓又不耐涝,不仅需要土壤中有适当的水分,还要求有足够的空气。长期积水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降低抗寒性,严重时会使植株窒息死亡。因此雨季应注意排水。

(三)光

草莓是喜光植物,但又比较耐阴。在强烈阳光下草莓易受干旱与酷热危害,根系受高温伤害生长差,叶片变小,严重时成片死亡。而草莓根系浅、植株矮小,与其他果树不会产生光照、水分、养分的矛盾,故适宜间作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

光周期对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一般品种的花芽分化需要10~12小时的短日照,而匍匐茎是在长日照,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生。

五、育苗技术

草莓生产上主要以匍匐茎分株繁殖。由匍匐茎形成的秧苗与母株分离后称为匍匐茎苗。由此法获得的秧苗没有像新茎苗剪除根状茎后留下的大伤口,不易感染土壤传播的病害,是理想的繁殖方法。

(一)苗圃的准备

苗圃的准备工作是育苗的基础,对苗子的质量起重要的作用。

1.苗圃地的选择和准备

苗圃应选在地面平坦,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光照良好的地块上。前茬以小麦、豆类、瓜类作物为宜。已种过草莓、烟草、土豆、西红柿而又末轮作其他作物的,不宜做苗圃地用。

草莓为喜肥植物。一般每亩地施圈肥4~5方,过磷酸钙100kg左右,或磷酸二铵25kg。结合施基肥,深翻土地,使地面平整,土壤熟化。为便于浇水要打埂作畦,畦宽1m,畦长20m,畦埂要直,畦面要平。

2.母株的选择与秧苗的栽植

母株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秧苗的成活和长势,而且对母株繁殖幼苗的多少起着重要作用。选用母株要求无毒、矮壮、茎粗、根系完整,有较多的新根,多数新根长5~6cm以上,并且有4片以上的叶子。

母本园可以秋栽,也可以春栽,秋栽一般可在8~9月进行。春栽一般在3月中下旬,临发芽前定植好。定植的株行距应根据畦面宽度而定。1m宽的畦面,在中间栽一行,株距为40~50cm;1.2m宽的畦面可栽两行。栽植密度应保证每株母苗有0.5m以上的繁殖面积,即每亩地栽植600~1200株,肥地或苗源不足时每亩栽植株数可少些;肥力差有土地或苗源充足时,栽植量可大些。栽植深度是成活的关键。栽植过深,埋住苗心,不易发苗,且易引起腐烂。栽植过浅,则新根外露,易引起秧苗干枯,不易成活,理想的栽植深度应掌握在苗心与地面相齐,达到上不埋心,下不露根。栽植时应使植株根系舒展,不要团在一起,以利根部生长发育。栽后浇一次透水,而后视土壤干湿程度决定灌水次数。

3.苗期管理

(1)土壤水分管理

在生育期间进行多次中耕除草,使土壤保持疏松,待发生匍匐茎后可不再中耕,但应及时除去杂草,防止草荒。应根据土壤及时浇水。

当秧苗开始旺盛生长时,可施一次复合肥,每亩20~30kg,可在植株两侧15~20cm处开沟施入。产生大量匍匐茎以及匍匐茎苗生根后,可撒一次尿素,每亩5~10kg以促秧苗生长。8月下旬以后控制施用氮肥。每次施肥后结合灌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叶面喷肥,每隔12天左右喷一次0.5%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

(2)去老叶

当新栽秧苗长出新叶后,应及时去掉干枯老叶。在整个生长季,随着新叶和匍匐茎的发生,下面的叶片不断衰老,应及时将老叶除去,以防老叶消耗营养,也利于通风透光。

(3)去花蕾

春季草莓现蕾后应及时去除。去除的时间越早越好,以免消耗养分,有利于早生和多生匍匐茎。去花蕾是育苗的关键措施,不可忽视。

(4)引茎和压茎

匍匐茎伸出后将其在畦面上均匀顺开,以防混交在一起或疏密不均。当匍匐茎长至一定长度,出现幼苗时,人工将匍匐茎摆正,然后在发苗处挖一小坑,用土压在幼苗基部,以利于发根,提高幼苗繁殖系数。压茎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幼苗随时发生应随时压茎,直到8月下旬9月上旬为止。后期发生的匍匐茎生长期短,生长弱,应加以控制,以便集中养分供前期幼苗的生长。

(5)赤霉素的应用

在母株生长旺盛期和大量匍匐茎发生期,可喷5~100ppm赤霉素1~3次,以促使匍匐茎的发生。

(6)壮苗措施

为了培养健壮、整齐一致的秧苗及促进花芽的分化,常采用断茎、断根和假植的方法。

①断茎

当匍匐茎苗长出4片叶子以后,可在其同母株连接的匍匐茎间切断,使其成为一株独立生长的苗。

②断根

在花芽分化以前10~14天可进行断根。抑制地上部营养生长,暂时减少吸收面积,使植物体的氮素下降,促进花芽分化。

③假植

为获得整齐一致的苗子,可于7月上中旬按15cm×15cm株行距假植,至9月上旬保护地定植。假植苗发生的匍匐茎应及时去掉。

当大部分匍匐茎苗长到5~6片叶时即可达到出圃标准,出圃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过早苗子生长发育不良,影响产量,过晚影响花芽分化,降低产量。

起苗时应尽量避免切断根系,最好带土起苗,对苗木进行分级整理,除去非合格苗。若需远距离运输,分级整理后50或100株捆成一捆,保湿包装运输。

六、休眠的打破

(一)栽培方式及其特点

设施栽培根据其栽培方式可以分为半促成栽培、促成栽培、超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不同栽培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1.半促成栽培

是指草莓在秋季完成花芽分化后,在自然低温、短日照下进入休眠状态,然后进入自然休眠觉醒时期,通过人工给予高温、光照等措施,使其比露地草莓提早生长、提早采收的一种保护地栽培方式。

由于半促成栽培是在草莓进入休眠觉醒期开始保温的。因此,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开始保温的时期比较灵活,品种的选用也比较广泛,成熟期也可以拉开。如采用保温性能好的日光温室和早熟、休眠浅的品种,保温开始时期可早;而采用大棚和晚熟、休眠深的品种,保温开始时期必须晚些。相应的,成熟期前者也比后者要早。

另外,半促成栽培在开始保温时,草莓仍处于休眠状态,必须采取措施解除其休眠。解除休眠的措施主要有采用高温、长日照和赤霉素处理等。

2.促成栽培

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草莓完成花芽分化后,在进入休眠之前,人为给以高温和长日照处理,抑制其休眠,使其继续生长发育,达到提早开花结果,提早上市的一种栽培方式。

促成栽培的草莓生产是在冬季最寒冷的季节进行的,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需要建造保温性能较好的温室,甚至需要加温。因此投资较大,技术性较强。但促成栽培可使草莓12月上市,价值高,经济效益好。

促成栽培必须在草莓进入休眠前的10月进行。所用品种必须是休眠浅的早熟品种,如“春香”“丰春”“静香”“丽红”“女峰”“宝交早生”等。这样可以保证最早在12月上旬即可上市。

尽管促成栽培是在草莓进入休眠之前进行的,但诱发休眠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必须采取抑制休眠的措施。抑制休眠的措施同解除休眠的措施一样,必须在保温开始后给以高温、长日照和赤霉素等处理。

3.超促成栽培

是指利用控制环境的育苗装置进行低温、短日照处理,人为地诱导花芽分化,使成熟期更早于促成栽培的一种栽培方式。

由于超促成栽培采用特殊的育苗方式,人为地诱导花芽提早分化,可使成熟期比促成栽培提早1个月左右,即10月下旬11月上旬可上市,其经济效益大大高于促成栽培。

超促成栽培的关键是育苗。半促成和促成栽培采用常规的育苗方法,只是在定植前后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如喷GA3等,一般都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方法简便。而超促成栽培,育苗期要提早到1~2月开始,因此需要保温设施;花芽分化的诱导需要在人工控制环境下进行,需低温冷藏设备,因此方法复杂,技术性高。在品种选择上,虽然各种品种均适于超促成栽培,但为了早成熟、早上市,仍以果实发育期短的早熟品种为宜,即采用促成栽培相同的品种。在设施类型的选择上,宜采用保温性能好的日光温室。

4.抑制栽培

是指通过长期低温贮藏,使已经分化好花芽的草莓苗的生长发育暂时受到抑制,并在预定采收期的适宜时间定植,从而达到提早收获的一种栽培方式。

在目前已有的条件和栽培技术下,抑制栽培的成熟期只能提前到与超促成栽培相同。欲想把成熟期提早到八九月,就必须克服夏季的高温、多雨天气的障碍。抑制栽培对设施类型的要求和对品种的选择与超促成栽培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