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宁夏中兽医志
19055400000009

第9章 概述(2)

1926年,芬兰商人维利俄斯在洪广营创办甘草药膏厂,开创了宁夏中药加工之先河。但因种种原因,1928年停办。1940年4月富宁商行复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停办。

抗日战争期间,宁夏银行在民间低价收购大烟、羊毛、驼毛、发菜等运往兰州、西安销售。并统购甘草、苁蓉、当归、锁阳等药材。1939年,马鸿逵见贩运枸杞等土特产获利甚巨,于是在宁夏银行内设“富宁商行”(对外仍以宁夏银行的招牌活动,内部账目自立),垄断枸杞经营。做枸杞出口贸易,由宁夏银行出面压价收购,地方税局、军警限制药商采购,枸杞价格因之狂跌,杞园减少三分之一。

1935年,宁夏省建设厅为推广养蚕,在中山公园设立养蚕试验所,由三名职业学校毕业生主持。该所工作分饲养、作茧、缫丝三个阶段,每期成绩详细记录并拍摄照片,制定成册,以为宣传和蚕农参观之用(《宁夏省建设汇刊》)。经数年试养,认定本省适宜养蚕。1940年农业改进所育桑苗24万余株,各县农林试验场亦培育桑苗。省政府规定黄灌区七县农民凡12岁以上者每人植桑10株,计划在五年之内完成种桑养蚕推广(《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建设篇》)。但后来推广不力,未能实现。

总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中兽医被视为“医方小道”,“故无人学兽医久矣(《猪经大全·序》)。”1904年北洋军阀在河北保定开办了北洋马医学堂,从此西方兽医在中国开始系统传播,1914年国民党发出废止中医药宣言,1929年国民政府为了适应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悍然通过了“废止旧医,扫除医疗卫生之障碍案,”尽管在国人的强烈反对下逼迫收回成命,但广大民间兽医遭受歧视和压迫,中兽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障碍。宁夏中兽医事业同全国一样,当时没有官办中兽医组织,民间兽医不仅人数少,而且其中仅有少数固定设点开展门诊诊疗,大多数则走乡串户,疗畜病,施骟割,赖以糊口。家畜瘟疫流行,“家有千万,长毛的不算”和“羊上一千,血水不干”

就是真实的写照,农牧民倍受其害,又只能把它看作是“天时不顺,鬼神作祟。”并形成了在猪圈门上贴“打猪鬼”画,“建圈敬神”、“过年烧香”、“年后出行”的习俗。1916年化平县发生牛瘟,青灯教以“祭纸人,剪鸡尾”以及“割妇乳童茎”祈求“天雨靖之(民国·《化平县志》)。”1925年泾源县再次暴发和流行牛瘟,造成“十栏九空”的悲惨情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使兽医机构逐步建立,中兽医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中兽医理论技术全面发展,中兽医学术空前活跃。纵向看,新中国的六十年,宁夏中兽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组织阶段(1949~1965年)。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当时全省约有民间兽医220人,他们当中固定开药铺搞门诊的约20人,走乡串户行医或栽桩看病的约50人,农医结合搞阉割治病的约150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耕畜,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兽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织兽医人员,建立了各级各类兽医机构。首先,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国务院关于民间兽医工作的决定》和农业部《关于中兽医“采风”和编辑中兽医药物志的通知》《关于建立畜牧兽医站的通知》《关于整顿和充实畜牧兽医站的指示》等文件,制定了对民间兽医团结、使用、教育和提高的政策,提出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兽医工作方针,指明了中西兽医结合的发展方向。组织专业人员成立了宁夏农业厅畜牧局及下属的兽医防治大队和兽医诊断室,组织民间兽医成立了县、社两级兽医站。建立宁夏农校、固原农校和宁夏农学院,设置畜牧兽医班(系),开设中兽医课程,培养兽医专业人员,同时举办3期中兽医训练班,对民间兽医进行培训提高。成立宁夏农业科学院兽医系,开展兽医研究。建立宁夏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防疫药品。其次,成立了西北兽医协会宁夏分会、宁夏畜牧兽医学会,召开甘肃省第一次民间兽医代表会议、首次全区中兽医座谈会,开展学术交流,整理验方,编写了《驼病诊疗经验》《初学治猪》《元亨疗马集驼经注解》《元亨疗马集造父八十一难经注解》等专著。第三,自治区卫生部门组织人员对泾源县、贺兰山和六盘山区中药资源进行了三次调查。

第二,耽误阶段(1966~1976年)。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在之后的十年中,中兽医界也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注重闹革命,中兽医技术被耽误,发展缓慢,只是在引进捶结术、电针治疗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宁夏农业厅和林业厅合并成立宁夏农林局,下设畜牧处和畜牧兽医站;宁夏大学分出畜牧、农学系,在永宁县王太堡村成立宁夏农学院;宁夏农校停办;宁夏兽医生物药品厂重建开始试产13种兽用中成药。其次,宁夏农林局畜牧处举办了一期中兽医训练班、一期家畜电针疗法和捶结术学习班、两期兽医新技术讲习班。第三,召开了中兽医科研协作会议和全区老中兽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派员参加了西北地区第一次中兽医经验交流会及科研协作会议;编写了《兽医新技术资料选编(上、下册)》《大家畜常见病治疗》《全区老中兽医经验交流会议资料选编》《家畜防疫手册》《宁夏中草药手册》等专著。第四,卫生部门组织人员对泾源县和全区中药资源进行了调查。

第三,提高阶段(1977~2009年)。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中兽医提高创造了一个历史发展机遇。广大中兽医人员团结合作,理论研究达到国内领先,针灸等技术有新的突破,中兽医发展出现新局面。首先,宁夏畜牧局升格为一级局,地、县相继成立畜牧处、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区、地、县、乡建立了四级技术推广和服务机构,完成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三定(定性、定编、定员)”工作。其次,宁夏农校恢复建校,一院两校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全国出版大、中专院校中兽医统编教材;举办了兽医实用技术巡回讲座、家畜普通病培训班、中兽医新技术讲习班、中兽医师资班、固原地区中西兽医训练班,委托山东中兽医学校举办两期中兽医训练班,派员参加了西北五省(区)三期中兽医讲习班和全国畜牧TDP 开发讲习班。第三,开展了全区中药资源普查,全区畜禽疫病普查,中兽医普查以及苏子、红花和枸杞的育种,牛黄的人工培植,种瘤调查和兽医门诊调查,发现了颞窝颧弓穴,开展了家畜扎骟和药骟,进行了铁心甘草研究,建立了盐池甘草基地、宁南山区药材基地、宁夏枸杞基地、银川牛黄基地和中宁大枣基地。第四,中兽医由个体防治转向群体防治,由防治大家畜疾病转向防治中小家畜疾病,由治疗转向防疫,开展了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第五,宁夏畜牧兽医学会恢复成立,全国、西北、宁夏中兽医学术研究会相继成立,召开了宁夏畜牧兽医学会第二、三、四、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和1983年年会,宁夏中西兽医结合学术交流会,承办了西北地区第四、九次中兽医学术讨论会及1980年中国畜牧兽医学年会;派员出席了西北地区第2~10次中兽医学术讨论会以及第1~4次全国中西兽医结合学术讨论会、全国中药防治家禽传染病学术讨论会、全国兽医针刺免疫学术讨论会、全国第二次广禅侯学术讨论会,海峡两岸中兽医学术讨论会和中国海峡两岸中西兽医结合学术讨论会;编印了《西北地区第二次中兽医会议资料选编》《西北地区中兽医科技资料选编(第四、九集)》《中兽医基础知识问答》《中兽医实习用表》《固原农校校刊·裴文炳选方专号》《畜禽土偏方治疗集》《杨安有中兽医临床经验集》《中兽医医药学方法论》《西吉县传统动物医药志》《中国畜牧业地名通考》《宁夏中兽医志》胶印本等专著;发表论文716篇(其中优秀论文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