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一本书读懂枸杞:杞乡,杞瑞
19057800000028

第28章 杞红·红红火火的枸杞产业(3)

早就听说这儿有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中国枸杞商城,心里一直困惑,在地处西北的宁夏真有能与其响亮的名字相称的名副其实的枸杞商城吗?然而,来了中宁,才恍然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狭隘。到了实地一看,确实名不虚传:偌大的钢架棚下,专业的枸杞商有10000余人,入场交易的农户每天都有数千人,常年驻扎的商家就有500多名。他们在交易大厅内站成几列,从这头望去,看不到那头的边。大量鲜红的枸杞摆放在货台上,有的已经包装成袋,正装车运往外地;有的直接堆在地面等待着买主,卖主仿佛也不担心卖不出去,时不时坐在旁边悠闲地喝着茶。而那一座座的“红山”仿佛是舞动的火苗,映照着红红火火的枸杞事业。再细细打听才知道,原来这里确实是全国最大、功能最全、设施一流的枸杞商城,占地120亩,分3个功能区,从北向南依次是交易区、加工区、生活住宅区,其中枸杞交易大厅面积为8000平方米。此外,中国枸杞商城以其规模宏大、功能齐全、服务一流成为枸杞之乡的一颗明珠,还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52个“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程一级专业市场”,年交易枸杞干果达5万吨以上,已经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吞吐港和枸杞价格的“晴雨表”。正因规模之大,中国枸杞商城掌握了全国枸杞价格的“脉搏”,这里的价格打一个“喷嚏”,全国的枸杞交易就要“感冒”。知道“真相后”,真是让人震撼和感慨,这才知道以前在各大超市、市场上见到的种类繁多的以“宁夏红”为代表的枸杞果酒系列产品、枸杞原汁、枸杞多糖、枸杞全粉、枸杞豆奶、枸杞蜂蜜、枸杞八宝茶、枸杞饮料、枸杞籽油等枸杞深加工产品,也大都源自中宁县。中宁枸杞誉满全国,名扬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杞乡飘瑞气,事业尽朝晖。每逢7、8两个月枸杞盛产期,在中宁的万亩枸杞园都会看到这样蔚为壮观的景象,沿途铺满了晾晒枸杞的木盘,郁郁葱葱、红绿相间、层层叠叠的枸杞树间,掩映着果农们忙碌的身影,红色的枸杞果与葱绿的枸杞树交相辉映。那高与人齐的茨树,像一把撑开的碧玉伞,空气中散发的阵阵果香,让人心旷神怡。走到一株株枸杞树前,只见一串串如樱桃般大小、鲜红鲜红的枸杞密密麻麻地挂在枝头,颗粒饱满,像是绿伞上坠着的红色流苏,令人馋涎欲滴。

展现在眼前的这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不仅让人神清气爽,还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情不自禁地加入采撷的行列。据了解,中宁县万亩枸杞观光示范园现有枸杞2.42万亩,种植面积已达18.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10.41万亩,有机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如今,中宁县已形成了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有机食品枸杞标准化生产为突破的新的枸杞标准化基地生产格局,并有力带动了交通运输、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枸杞不但富了当地农民,而且使一批从事枸杞及其相关产业的经纪人、营销大户迅速发展,从事枸杞营销的小老板达万余人,有的资产急速膨胀,超过千万甚至上亿,枸杞成了农民的“摇钱树”,茨园、工厂成了致富园。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塑造了中国枸杞之乡的美好形象。

火红的枸杞成就了火红的事业,火红的事业映红了中宁县美好的前景。从唐代至今,中宁枸杞以其古老悠久的人工栽培历史,不仅赋予枸杞深刻的文化内涵,更为中宁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千年“红宝”铸就辉煌,百年产业蓄势腾飞。如今,中宁又大气魄、大手笔地在枸杞上做文章。以中国枸杞市场建设为依托,推动中宁枸杞商贸流通国际化。投资4.8亿元,规划建设占地1300多亩的滨河中国枸杞市场,加快交易区、文化广场、综合管理中心、种植示范区四大功能区建设步伐,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新格局。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3348亩的国内首家中国枸杞博物园,建设集枸杞文化博览、枸杞种植观光、枸杞产业大观、枸杞物流展示、黄河金岸游乐、杞乡商旅接待为一体的中国枸杞博物园,擦亮枸杞名片。其中枸杞文化展示区是枸杞博物园建设的核心,主要由枸杞博物馆、枸杞印象城和公园主题广场等部分组成。让游客在枸杞博物园内能够观看枸杞种植,亲手体验枸杞采摘,参观枸杞加工过程,饮枸杞酒、品枸杞茶、喝枸杞饮料、吃枸杞保健品、享枸杞美食、观看枸杞文艺表演、欣赏枸杞书画艺术、体味枸杞建筑风情,尽享枸杞旅游的超值享受,不断扩大中宁在全区全国的影响力,把中宁真正建成世界枸杞之都、中国枸杞之乡、宁夏枸杞之城。

一粒粒红宝敲开了宁夏通往世界的窗口。一项产业,铺就了一条宁夏走向世界的绿色通道。如今,枸杞产业如同一幅锦绣画卷,在“塞上江南”这片千年沃土之上,自由舒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蓝图已绘就,中宁县的枸杞产业一定会开出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以更加显著的业绩担负更加光荣的使命,以更加铿锵的足音迈向更加辉煌的征程,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抒写更加绚烂的华章。

中国枸杞博物馆

7月一场细雨飘洒塞北大地,给炎热的夏天奉上了一丝凉意,给干旱的土地带来了滋润,久违的清爽融入湿润的空气中带给枸杞之乡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时也带来了生机勃勃的希望。

在斑斓的树木和葱绿草地的怀抱里,一个古朴、雄伟壮丽的仿古建筑群巍然耸立。那些由大大小小的尖塔组成的哥特式屋顶,在明净高远的蓝色天空下,显得静穆威严、蔚为壮观而又带有几分神秘——这就是位于宁夏中宁县的国内首座以枸杞文化展示为主题的博物馆,即中国枸杞博物馆。典雅古朴的建筑,静静流淌的平缓的黄河,碧波荡漾如镜的湖水,亭台楼阁,飞檐流翠,红柱似枫,绿树掩映,真可谓独具特色、别有一番风情。

俗话说,世界枸杞在宁夏,宁夏枸杞数中宁。枸杞原产地宁夏栽培枸杞已有600多年历史,在六盘山脉的清水河和黄河洪泛区交汇的神奇土地上,特定的生态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水土光热条件,孕育出了红遍天下的中宁枸杞,独具粒大色鲜、皮薄肉厚、口感纯正、甘甜爽口的特色。经国家权威部门多次化验证明,在全国同类产品中,中宁枸杞含有32种微量元素,其中铁、锌、锂、硒、锗等使人益寿延年的五种微量元素含量居第一位,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总量居第一位。如今,中宁枸杞已行销全国近30个省、70多个城市,可以说,枸杞已经不单是一种农产品,而是中宁乃至宁夏的一张地理名片。

《朔方道志》载:“枸杞宁安堡(今宁安镇)产者最佳”;《中华药典》明确规定:“药用枸杞子为宁夏中宁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宁枸杞因其药用、食用、保健美容价值高,抗癌、益智、养颜、滋补功效强而驰名中外。同时中宁枸杞文化也形成了宁夏枸杞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的部分。而中国枸杞博物馆的诞生无疑又让枸杞文化的明珠闪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据了解,中国枸杞博物馆总投资1638万元,仅仅是中国枸杞博物园建设项目之一。作为中宁县委、政府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发展战略,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而实施的一个重点项目,中国枸杞博物园建设项目也是中宁探索枸杞文化产业的一个标志性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3348亩,其中水域面积1200亩。规划设计为公务接待区、枸杞文化展示区、水上休闲娱乐区、公共服务区、杞乡风情园、枸杞种植观赏区六大区。其中,中国枸杞博物馆高45.9米,共8层,分为枸杞历史介绍、枸杞文化展示、枸杞加工流程、枸杞产品会展和枸杞全国销售分部等5个展示专区。

中国枸杞博物馆的建成必将开辟一扇世界了解中宁的红色窗口,铺就一条枸杞走向世界的绿色通道。

登高望远

——参观中宁枸杞基地有感

荀子曾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登高,才能望见更多更远的风景,也才能延伸出更长更远的思绪。

每到一景,登高望远,也便成为了一种心情,一种意境,一种幸福。

在生机勃勃、活力盎然的夏天,当我看到大片的枸杞地,一丛丛、一片片象征生命的绿色枸杞树铺天盖地地覆盖着塞北大地,内心深处不由得深深地震撼和感动着。

于是,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态登上了枸杞园区观光台,极目远眺,天高云淡,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目之所及一片静谧,云朵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天蓝色的苍穹上变幻着不同的形状。近处,一块块田地错落有致地散布于前方平原之上,整齐划一的枸杞树绵延不绝,宛如绿色的大海,铺天盖地的都是生命的绿色,一条条灌溉渠道纵横交错,穿插于枸杞地之间,这种景色就像镶了两道金边的银丝带蜿蜒飘舞,绿树掩映下的红砖红瓦民居交相辉映,好一派迷人的风景,好一片繁荣的景象!在这个季节里,枸杞树以一种姿态、一种信念站立,不知赢得了多少观光者的赞美与吟唱!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踏入这片枸杞园中。枸杞树像一个披着长发的女子,枝繁叶茂,一串串熟透了的红彤彤、饱满的枸杞果实,压弯了枝头,像一串串红宝石,显得格外娇艳醒目。到处洋溢着果实的芳香,沁人心脾,弥漫着丰收的喜悦。这时候摘一颗枸杞放在口中,那酸甜可口的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枸杞园里身着各色服装的姑娘采摘枸杞的姿态与红色的枸杞、粉色的彩蝶、绿色的海洋相映成趣。

好一片开阔的视野,好一片神奇的净土!身处这片旷远的枸杞园,深深地吸气,双手摊平拉开,顿时使人产生一种飘然之感,这美丽的大千世界仿佛拥入自己的怀抱,不由得为之吟唱:

晓看红日正当空,万亩茨园披红绿。串串玛瑙红彤彤,杞乡美名香万里。夜见冰蟾转天宇。山水秀东南,只恨青山不肯入城府。

此情此景,突然让我想起来了,几个月前也就是初春来到这儿的时候,还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天空灰蒙蒙,大地光秃秃,严寒把这片枸杞地冻得裂开缝子,使那原本无比荒芜的大地显得更加百孔千疮,棵棵枸杞树也变得光秃秃的,在冷风中摇曳,映衬着灰蒙蒙的天空,更显得枝丫交错,姿态万千。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几个月,这儿就已经是绿色的海洋,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真不愧是个魔幻手,把这片枸杞园雕凿得景中有奇,奇中有景,出人意料,神秘莫测!

据了解,中宁县万亩枸杞观光示范园区现有枸杞2.42万亩,园区在建设过程中,组装配套了各项先进实用新技术,全面推广了幼龄枸杞早丰产技术和成龄枸杞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在管理方法上严格按照国标GB/19116-2003《枸杞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管理,品种全部为宁杞1号和宁杞4号枸杞良种。树形培养全部采用“三层楼”模式,实现了结果立体化。施肥上根据枸杞树生产发育对养分的需求规律和土壤养分含量情况全面实现了配方施肥。枸杞病虫害防治上由各科技服务公司承担,实现了统防统治,从而有效杜绝了高毒农药的使用,大力提高了园区枸杞的安全质量标准。据当地人介绍,这里的枸杞都是使用日晒烘干,而非经过机械或化学品加工。因此,中宁枸杞才驰名中外。在园区建设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已达18.1万亩。枸杞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基地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已形成了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为突破的新的枸杞基地生产格局。如今,一个集生态、观光为一体的中宁枸杞产业基地正在迅速崛起,带来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无限风光,也给中宁人民带来了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中国枸杞之乡”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直接带动了中宁枸杞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如今,中宁县枸杞远销海内外,同时枸杞加工技术不断提升,深加工产业发展良好,产品品种丰富多样,枸杞产业已然成为中宁的支柱产业。

参观完中宁有机枸杞示范基地,天色渐晚,便踏上了归程。欲离难舍的我忍不住再一次回望这美丽的景色,不禁感叹干燥少雨、空旷贫瘠的塞北竟有如此一块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般的净土。

一个季节就是一种心情,一个季节就是一道风景。再次举目遥望,天空蔚蓝依旧,清风拂面,心灵是那么宁静,岁月是那么清幽。我不由得想起明代《菜根谭》里的一句格言:“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是的,春华秋实、锦绣美景处处呈现着。拥有了平淡的心情,就能切身感受到一种洒脱的愉悦和快乐。就像在人生的旅途上,购买了车票领略路上的风景,就会有一种极美的心境。

好山好水好景好地方,笑语欢歌心绪飘扬,我在心里默默祝福,期望下次再来时,这片美丽的土地散发出更加醉人的芬芳。

走进“枸杞之乡”——红柳沟村

塞北秋天的背影尚未消隐,寒冬便肆无忌惮地侵袭而来。伴随着六角的雪花拍打着翅膀潇潇洒洒地飘落下来,漫天飞扬着轻松欢快的旋律,带来了无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