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勤俭孝敬
19060500000024

第24章 颜回抓饭

天色阴沉沉的,闪电划过时,远处就传来隆隆的雷声,要下大雨了。果然,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儿就打下来了。

有两个人在雨里奔跑,他们用胳膊挡在头上,可衣服和头发早就被大雨淋湿了。其中一位头发花白、垂着长长的胡须的老人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孔子。孔子一边跑一边咳嗽,被雨淋得浑身发抖,样子狼狈极了。孔子实在跑不动了,就对那位瘦高身材的青年学生说:“回啊,咱们找个地方避避雨吧。”

那位书生就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颜回。颜回看到雨这么大,地上满是泥泞,就点点头说:“老师,前面好像有座庙,我背你到那儿去歇歇。”说完就转过身,弯下腰,背起孔子向前面的小庙跑去。

孔子本来是到陈国去讲学的,可是一到陈国正遇上两个诸侯国在那儿打仗。孔子的学生们就保护着老师往鲁国逃。他们都是读书人,谁也打不过凶悍的士兵,所以好几次差点儿遇险。有一次,碰上几个逃兵要抢他们的马,弟子们合伙把孔子围在中间,才没让孔子吃苦。还有一次,匡人把孔子误认为是鲁国的坏蛋阳虎,幸好颜回勇敢地站出来挡在老师面前跟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孔子和阳虎的差异,才使孔子从匡人那儿逃脱。

在这动乱的年头,弟子们都在逃难中走失了,只剩下颜回始终没离开孔子的身边,全心全意地照顾他,否则孔子早就没命了。孔子趴在颜回的背上,从侧面凝视着这个忠诚的弟子,心想,要不是他,我现在可能还被困在陈国呢。

一会儿,他们两个人就到了庙里。这是一个小庙,由于战乱,这座庙已经很久没有人来供奉和修理了,显得很破败。庙宇四面的墙壁开始剥落,屋子里布满了蜘蛛网,灰尘四处飞扬,偶尔还有一两只麻雀飞来飞去。

颜回先扶孔子坐下,然后站在屋中央向四周打量了一会儿。他看见供桌旁边放着一把扫帚,就走过去拿起来,轻轻地把屋子扫干净;然后再收拾收拾,总算腾出一块可以安身的地方,又用干草铺成一张床。他搀扶着孔子,把孔子扶到“床上”躺着。

孔子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加上路上劳累,又担惊受怕、淋了冷雨,躺在床上不停地咳嗽。可他不想让颜回担心,就拼命忍住,像没事人一样。颜回最尊敬自己的老师了,他望着孔子那张又黑又瘦又苍老的脸,心里十分难过。他想:“老师身体那么不好,又走了一天的路,什么东西都还没吃呢,他肯定饿得十分难受了。”

这时颜回回忆起他们在鲁国的情景,那时他们几个师兄弟都在孔子门下学习,老师不但传授他们知识、学问和做人的道理,还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对自己更是好得不得了,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可现在老师又累又饿,自己却不能为老师弄点吃的,这还算什么学生?想到这儿,颜回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出去给老师弄点儿吃的回来。”于是,他就往门口走去。

一抬头,他突然发现庙里好像有人住着一样,柴火和做饭的锅都堆在门背后。颜回看到这些心里很高兴,因为他和孔子两个人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一带时,碰不到人,已经好几天只吃野菜和树皮,没尝过米、麦的滋味儿了。如果能找到点儿米煮给老师吃那该有多好啊!想着,颜回打开了门。

开门的声音惊动了孔子,他挣扎着从“床上”探起身,问:“回啊,雨这么大,你到哪儿去呢?”

“老师,我想出去找点吃的。这儿有柴草和饭锅,如果能找点儿东西煮着吃,咱们就不用挨饿了。”颜回说完,向孔子行了个礼,就冒着雨冲了出去。

孔子看雨下得那么大,心疼颜回的身体,想把他叫回来,可他已经消失在雨中了。孔子想:逃难的路上颜回多次帮助我逃脱危险,而且有吃的总是先请我吃,他自己吃剩下的;有马一定给我骑,他只靠两条腿走路。孔子心里感动极了,想:“就是我的孩子也不会像颜回这样尊敬我呀!他真是个又有才又有德的好学生。”

颜回这个时候正高一脚、低一脚地在雨中奔跑。雨下得更大了,雷也打个不停,大风刮得周围的树枝在他头顶上摇摇晃晃。他淋得浑身都湿透了,冷得直打哆嗦。好几次差点儿滑倒,他都努力站稳了,然后再往前跑。

好不容易在路边找到了一户人家,颜回赶快跑过去敲门。好半天,门才打开。原来战乱弄得大家都害怕得要命,不敢随便给陌生人开门。颜回行了个礼,对主人说:“对不起,打扰您了!我是鲁国人孔子的学生,陪老师一起去陈国讲学,遇上了战乱。现在我们逃到这儿,已经一天没吃饭了,您能不能给点儿米让我带回去煮给老师吃?”

这家的主人一听颜回说自己是孔子的学生,就热情地招待他,请他进屋坐,又找出了家里仅有的一点儿小米全送给了他,说:“我们都知道孔夫子是有名的大学问家,我们都很尊敬他。可现在是战乱年头,我们是普通老百姓,家里什么都没有,真是很抱歉,只能给你这点儿小米了。”

颜回接过小米,连声道谢,告别了那家主人,走出大门。

一路上,颜回想象着正在病中的老师吃到香喷喷的小米粥时会有多高兴,恨不得一下子飞到老师身边。他加快了脚步,抱紧了装小米的口袋,向小庙跑去。

庙里,孔子正斜躺着,一点儿睡意也没有。他听到外面雨声雷声越来越大,正在为颜回担心呢。忽然,“吱呀”一声,门打开了,颜回走了进来。

孔子向门口望去,看见颜回浑身湿透地站在那儿,脸上和衣服上溅满了泥浆,可脸上的表情却那么兴奋。颜回走到老师床前蹲下来,从怀里掏出那包小米,举到老师面前。

孔子看到那包小米连外面的口袋都是干干的,可颜回浑身上下却被雨水淋透了,冻得牙齿不停地打战,心疼极了。他赶快用干布给颜回擦头发,说:“回啊,太辛苦你了!快把火点起来烤烤衣服吧,别冻坏了。”

颜回拜过老师,笑着说:“我身体好,没有关系,我这就去熬粥。”说着,他走到屋子的一角,架起了柴火给孔子熬起粥来。看水已经开了,把米下到锅里,他才开始借着饭锅边上的一点火苗烤起衣服来。

粥快要熬好的时候,颜回看到有一团燃尽的柴灰飘入了锅中。他想,柴灰把上面的饭弄脏了,老师吃了不干净,会生病的,而且这也是对老师的不尊敬呀。可如果倒掉,又太浪费了。想到这儿,他不顾饭烫,用手把脏饭抓起来,一口吃了下去。

孔子这时候刚好睁开眼睛,见到了颜回这怪的举动,心里很不理解:“颜回为什么要背着我偷偷用手抓饭吃呢?饭煮好了我会叫他跟我一块儿吃的,可偷饭吃就是一个品行不好的大问题了。真没想到平时最有德行最忠实于我的颜回,竟然背着我做出了这样的事。”

过了一会儿,饭煮好了,颜回先盛了满满一碗恭恭敬敬地端到孔子面前,说;“老师,请您吃饭吧。”

孔子没有去接,想了想说:“刚才我做了个梦,梦见我已经去世的父亲,我想用这碗饭来祭祀他老人家。一会儿你再给我盛一碗吧。”他想试探一下颜回,看他怎么回答。因为在古代祭祀祖先的东西必须是干干净净的,颜回已经用手碰过饭,饭不干净,不能用来祭祀。如果颜回很诚实,他就会告诉老师自己已经吃了锅里的饭了;如果他不诚实,就会同意老师用这碗饭来祭祀老师的父亲。

颜回听了孔子的话,忙说:“老师,这可使不得!刚才饭里落进了一团柴灰,我怕老师吃了不洁净,可倒掉又不应该,就把脏饭抓起来吃了。这饭已经不干净,活人吃了还可以,可是怎么可以用来祭祀呢?”

孔子听后,恍然大悟,心里非常感动:原来是这么回事!颜回并没有像自己想的那样偷吃东西,而是为了不让自己生病,把掉进了柴灰的饭吃下去了。他望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诚实又有品德的学生,惭愧地说:“我所相信的是我的眼睛,可是眼睛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我所依赖的是我的这颗心,可是这颗心也不是完全可靠的。回啊,我差点儿错怪你呀!”

他们回到鲁国后,孔子经常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还夸颜回:“回真是个贤人!”

孔子还经常教育其他学生学习颜回的高尚品德,而且从那以后,孔子更加喜爱颜回,颜回也更加尊敬老师,他们师生的情谊越来越深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