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清真产业与认证
19062600000002

第2章 清真认知(1)

“清真”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流行的专用名称。“清真”两字在宗教意义上是指虔诚穆斯林的伊斯兰教信仰及其相关的宗教行为;在个人生活行为意义上是指讲求心净、身净、居处净和饮食净。清,“清净无染”;真,“真乃独一”,清真“其教至清至真”。

“清真”两字,阿拉伯文字书写是“”,翻译成英文书写是“HALAL”,译音“哈俩里”,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符合伊斯兰教规定“合法的或允许的”。“清真”就是指符合伊斯兰教义教法教规的合法性行为。它最重要的依据是《古兰经》,其次是圣人穆罕默德的教诲。

要知道“清真”的本质,就要学习它的来源与形成的基础常识,首先要了解伊斯兰、《古兰经》、穆罕默德、穆斯林。

一、伊斯兰

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a1—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与伊斯兰“Islam”是同一个词根)。

伊斯兰教6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公元570~632,阿拉伯文)所复兴。公元7世纪至17世纪,在伊斯兰的名义下,曾经建立了倭马亚、阿拔斯、法蒂玛、印度莫卧儿、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王朝。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沧桑,这些盛极一时的王朝都已成了历史陈迹,但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兰”却始终没有陨落。起初,它作为一个地区民族的宗教,接着作为一个帝国的精神源泉,然后又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生活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着。

伊斯兰教是追求和平的宗教,从伊斯兰教崇尚绿色就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希望人与人之间团结和谐,“穆斯林四海皆兄弟”。无论种族、语言、肤色存在多大的差异,只要皈依伊斯兰,相互之间都以兄弟相称。

伊斯兰教崇尚科学,认为“求知是每一位穆斯林男女应尽的责任”。世界上许多学科及概念体系,诸如代数学、阿拉伯数字,以及“零”的概念和先进的医学、天文学、历史学、建筑学,都产生在伊斯兰文明中。

伊斯兰教自创兴到21世纪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一种文化体系,传入世界各地后,与当地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伊斯兰教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世界各大洲很多国家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诸如英、美、俄、法、德等国家。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仅美国就有穆斯林600多万。目前,穆斯林占全球人口的19.2%,约为13.3亿。世界伊斯兰国家组织共有57个成员国,在30多个国家中,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穆斯林分布于世界各地,尽管国籍、民族、肤色和语言各不相同,却共同恪守着那古老而纯洁的教义,即宇宙间只有一个主宰“真主”,并且遵循着《古兰经》的教义。当前,世界伊斯兰国家组织在国际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古兰经》

《古兰经》一词是阿拉伯语“古尔阿尼”的音译,来自根词“给拉艾”,意为“诵读”。因为真主降示给穆罕默德的第一段经文就是“你以造化主的名诵读吧”。这也是《古兰经》名称的由来。

(一)《古兰经》的内容《古兰经》降示的过程,也就是伊斯兰教复兴和发展的过程。

《古兰经》是穆罕默德23年(公元610~632年)中依照临时发生的事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陆陆续续得到的来自“真主的启示”,由穆罕默德口述,几位教门弟子专门负责记录,记录在牛羊皮子、石板、椰枣树叶上、骆驼和牛羊的肩胛骨上。

《古兰经》共有114章6236节,有77437个单词347400个字母。按体系来划分,大致分为①信仰、②法律、③伦理三类。具体内容可分为四项:(1)命令,即命令人们做一切应该做的好事;(2)禁止,不准做一切违主违教违法的事情;(3)警示,让人们警惕一切惩罚的严厉性;(4)承诺,使人们了解一切善功都将获得主的奖赏。

(二)《古兰经》的整理和保管

穆罕默德在世的时候,《古兰经》并未编纂成册。穆罕默德去世以后,有些哈菲祖(能全部背诵《古兰经》的人)也在历次战争中陆续牺牲了,眼看着《古兰经》有失传的危险。鉴于这种情况,哈里发(继承者)欧斯曼下命令,收集所有零散的《古兰经》书籍重新汇编,并对汇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1)文字材料必须是在穆圣先知面前记录的原始材料,任何根据记忆后来写下的材料都不予录入。

(2)材料必须有至少两个见证人证实其可靠性,也就是说,有两个可信的人证实它们曾是穆圣先知背诵过的材料。

根据以上汇编原则全部整理出来,按古莱什人的方言即阿拉伯语抄写了7部《古兰经》,统一了标点符号,并将其他的《古兰经》文字材料予以销毁。欧斯曼本人保留了1部,把其他6部分别送到麦加、大马士革、也门、库法、白萨拉、巴林作为统一的标准本。现在世界上流传的《古兰经》就是这种统一的标准本。将其他的《古兰经》全部焚毁的举措,是为了整个穆斯林社会的团结与和谐,其行动得到了一致认可。

《古兰经》的保存,无论是书面的还是记忆上的,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直到今天,没有任何的删改,没有任何掺杂讹误。这种神圣而严肃的保存方式,奠定了《古兰经》崇高无上的地位。

《古兰经》不仅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也是阿拉伯史上编写成册的第一部文献,包括历史、文学、风俗、习惯、教法规定和教义等基本内容。

《古兰经》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在伊斯兰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用优美的散文写成,读来铿锵有韵,结构也独特不俗,一直是阿拉伯语文的典范。

世界上不少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都重视对《古兰经》的研究,对它倍加赞扬。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古兰经》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西方著名哲学家赫什斐尔说:就说服的力量、文辞的动人、结构的奇妙这三方面论,《古兰经》是不可及的。我国回族学者马坚1949年在北大写的《古兰简介》一书中说:“凭着这部《古兰经》,穆罕默德在23年之中把一盘散沙似的阿拉伯人聚铸成一个坚强的民族。凭着这部《古兰经》,阿拉伯民族在百年之中解放了亚非欧三洲地区被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奴役的几百万人民,并且创造了辉煌伟大的伊斯兰文化,从而才引起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

三、穆罕默德

21世纪对穆罕默德的历史评价,在此,暂不引用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声音和评价,而是借用西方国家中美国知名作家迈克尔·H.哈特的观点来描述,哈特在《世界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将穆罕默德排名首位。现将书中内容,摘要介绍如下。

《世界100名人排行榜》把穆罕默德列为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读者会感到惊奇和怀疑吗?是的,能在宗教界内外都取得无比辉煌的成就的,历史上他就是唯一的人了。穆罕默德家境清寒,作为一个极有感召力的宗教和政治领袖,他复兴并传播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1379年逝世,直到今天在世界的影响仍然非常广泛、强烈。

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出生之地,阿拉伯南部的麦加,远离经济、文化和艺术发达的地方,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地区。6岁时,他就失去了双亲,生长环境的艰难险恶可想而知。我们从伊斯兰历史书籍中了解到他还是个文盲,直到25岁时娶了个富孀,生活才逐渐宽裕,近40岁时和普通人没两样。40岁时,穆罕默德接受到“真主”的启示,委派他为“真主”的使者和真实信仰的传播者。前3年时间里,他在亲朋密友中传播“真主”的启示,公元613年,他的活动公开了,向公众宣传“真主”的启示。

公元622年,信仰者追随着他从麦加迁徙麦地那,这一年以后被定为伊斯兰教历纪元年。迁徙到麦地那这一年,是穆罕默德一生的转折点。在麦加追随者不多,在麦地那却是应者如云。很快,他的影响便使他成为一名众望所归的领袖。公元630年,穆罕默德以胜利者的身份返回麦加的土地。过了两年,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了,此时他已成为整个南阿拉伯半岛的领袖。

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教诲不断鼓舞着阿拉伯军队,在他的接班人艾卜伯·克尔和欧麦尔指挥下,阿拉伯人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胜利,在短短百年之内,经过奋战,便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其疆域北起印度边界,南边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海岸。

与此同时,阿拉伯部队所到之地,当地人信仰也就改变了,最终他们全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伊斯兰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向外传播,不止限于伊斯兰所征服的地方,在非洲和中亚,也活跃着上亿伊斯兰信仰者。例如,在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印度尼西亚,伊斯兰信仰者穆斯林有上亿人。

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认主学的倡导者,也是宗教伦理道德标准的制定者。穆罕默德是《古兰经》的直接受启示者,而且留下了《圣训》(他的言行录)。在《圣训》中很多语录如实地记录了穆罕默德在世时的原话。《古兰经》和《圣训》对伊斯兰教作用影响是巨大的。

穆罕默德除了是一名宗教领袖外还是社会和当时人们全部生活领域中的领袖。从阿拉伯的征服活动看,他跨越了时间限制,成为最有影响的政治领袖之一。人类历史上,没有一次征服活动能与其相比。

13世纪,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统率下的征服,其影响范围比阿拉伯人还广,但并不稳定,蒙古人仅仅是纯军事的征服。与阿拉伯人的征服不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征服是带有文明传播的综合活动,征服的同时形成了从伊拉克直至摩洛哥共同的伊斯兰信仰,共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这些使他们紧紧相连。特别是在伊斯兰历史中,《古兰经》有其巨大的向心作用,《古兰经》使阿拉伯国家虽然在长达千年的动乱期间,还保持着统一相通的信仰。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抓住时机》一书中写到:“我们对穆斯林世界所知道的似乎就是《一千零一夜》、‘阿里巴巴’和那里的石油。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所以能眼光看的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的肩膀上。”从中我们可以得知,7世纪阿拉伯民族的征服活动到今天还能留下影响,这应归与穆罕默德在宗教内外的作用。所以,他是人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伟大人物中第一位。

四、穆斯林

穆斯林是虔诚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伊斯兰的含义是和平与顺从,顺从“真主”旨意的人,即“顺从者”,阿拉伯语叫“穆斯林”。穆斯林也是世界上伊斯兰教徒的通称。简称为“穆民”,还有称做“兄弟”的,这是出自《古兰经》中“凡信士确为兄弟”、“天下穆斯林皆兄弟”。《古兰经》中把穆斯林一词通指一切服从真主的人而言。

穆斯林受伊斯兰文化教育。伊斯兰教形成的伊斯兰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兼收并蓄,广泛继承了阿拉伯、波斯、印度、希腊古典文化,把东西文化熔为一炉。伊斯兰文化不是古代文化的机械组合,而是一个新的创造,在这个创造过程中,各种古代文化被融合为一种新文化,以伊斯兰文化的形式出现,这个新文化在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它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伊斯兰文化涉世性很强,它对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世俗生活的各方面有严格的规定,成为一种独特生活方式。伊斯兰文化从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内在精神的一致性等方面塑造了穆斯林。共同的生活方式给穆斯林带来了一种维系力量。

(一)穆斯林的本质特性

1.穆斯林热爱和平

《古兰经》指出:“你们要全体加入和平!”伊斯兰教是一个主张和平的宗教。伊斯兰的本意就是和平。穆斯林就是主张和平的人。众所周知,穆斯林见面相互问好说“色兰”,即祝你平安。可以说,“和平”二字充满了穆斯林生活的各个领域。

组成人类的个体,可以有性别、职业、肤色、信仰、种族、民族和国籍等的不同,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只可区分为不同性别、民族和信仰三个基本层面,穆斯林的人类平等观,也直接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2.穆斯林倡导团结

精诚团结是伊斯兰教的特征之一。伊斯兰的诞生地在阿拉伯,伊斯兰首先在那里创造了一个奇迹,使四分五裂的阿拉伯民族团结一致,互相称为兄弟,在伊斯兰大旗下成就了一个历史大事业。“穆民皆兄弟”的原则来自真主的启示和圣训。要求穆斯林之间禁止背后谈论,不论家庭或社会事物均要依法治理,以公正的法制,保证兄弟的互相关系,穆斯林之间互相赌气不能超过三天。在各种圣训集中,可以看到数以千计的圣谕和箴言,维护穆民皆兄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