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19064000000013

第13章 山路弯弯师生情长

杨永忠

关心爱护学生,不是只关爱少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要关爱所有的学生;不是只关爱学生的学习,还要关爱他们(她们)的生活、思想、健康;更多的要关爱那些贫困学生,他们往往因家庭的贫困而产生自卑感。

刘某某,是边远山区一个农民的孩子。家境十分贫寒,父母都没有文化,父亲虽然长年在外打工,但只能干帮人看守大门的活,收入微薄;母亲体弱多病,甚至不能下地干活。因此,他们一家人就只有靠她父亲每月寄回的三四百元钱维持母女俩的生活,家庭情况可想而知。而更不幸的是她读初一那年,家里的房屋因大雨而垮塌了,由于没有钱,无力再修房,至今仍寄住在别人的家中。

根据学校的工作需要,我担任了高2006级(2)班的班主任,刘某是我在华阳中学的首届学生。2003年9月开学,她分到了我班。很快我就发现这个孩子非常孤僻,性格内向,胆子非常小,不愿和同学们接触,更不愿与老师们交谈。但她又非常懂事。通过了解她情况的同学,我知道了她每个星期的生活费只有21元,每天吃得怎样,大家可想而知!那一刻,一个声音从我心底迸发:我一定要帮帮这个孩子!于是我就跟爱人商量,决定每个月给这个孩子一定的生活费。开始我爱人并不同意,因为我们家的经济并不宽裕,又刚贷款买了房。但通过多次给我爱人做工作,终于得到了她的支持。于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时时关注她,关心她。后来,我决定亲自到她家里去一趟。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放学后,我叫上她,说:“我想到你家去看一看。”没想到她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们坐车到了她家所在的镇。下车后,又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到了她的家。展现在我眼前的景象把我惊呆了,这哪里是一个家啊!一间只有20多个平方的房屋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用竹篾隔了几个平方作为卧室,屋顶上还开有“天窗”,墙壁破烂不堪,一阵秋风吹过,房子似乎在风中颤栗。看到的这种情形让我感到无比的心酸:他们一家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呀?这时,刘某告诉我,离他们现在寄住处不远,已经变成了一堆烂泥的地方就是她原来的家!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心里特别难受,现在居然还有这么贫穷的家庭。这是我不曾想到的。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怎么能安下心来读书?而招待我的伙食就是油炒泡菜和红苕稀饭,听说平时还不如这。这就是我的学生的生活吗?我的心再次疼痛起来!

真的,非常感谢那次山路之行,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学生的艰难和辛酸,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有什么理由,不给予他们多一点的爱,再多一点的爱?我当时就想,我一定要发动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伸出援助之手,给予这些学生生活上的帮助。回到学校后我立即行动起来,发动了本班的学生和老师捐款,由专人管理,定期给这些学生作为生活费,让他们能安下心来读书。后来,我还带上几个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到另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家里去看一看,让这些孩子体会穷人家中的孩子的艰难与辛酸,让他们能主动去关心、帮助贫困的同学,学会关爱他人,同时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现在的刘某已是性格开朗,不再孤僻的学生了,由于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她也更乐于助人,先后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乐于助人”之星。

所以,在这里,我想对所有的为人师者说一声:别怕山路难走,多了解一下你的学生,多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你就会发现你所谓的“已经尽心了”是多么的脆弱无力,多么的惭愧啊!

班主任就像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除了对孩子们严格教育之外,还应在“小事”上“做文章”,从“小事”做起,去关爱您的孩子,您的学生。

李某,家庭条件也比较差。她是高二时才到我班来的,这是一个外表看起来很活泼,心思却很细腻的女孩。刚到我班时也非常孤僻,吃饭时总是一个人去食堂。于是,我就有意在吃饭时叫上几个同学和她一块儿吃,并时时叮嘱她:要注意营养。慢慢地,她就和班上的同学熟悉起来了,对我们班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后来,语文老师在她的周记里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杨老师的那句‘要注意营养’和他挟给我的那块红烧鱼,让我真的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他就像我的爸爸一样……”

总之,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管好学生,更主要的是要关心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父母般的爱。当我们的学生沐浴在父爱、母爱和师爱阳光下的时候,我们不能遗忘那些还缺少关爱的同学,幸福生活对他们来说也许还是梦中的憧憬,为人师者不能不把他们作为心中的最疼。我认为,教育的核心是责任心,师爱是责任心的最高体现,一个没有师爱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老师。如何更好而有效地关爱学生而不伤害其自尊心呢?我认为,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家庭情况,是根本性的前提。如果我不了解刘某和李某的家境,我只会认为他们是我班上最老实最不会给老师添麻烦的学生,我的关爱可能只是例行公事。当我走过这段难行的山路后,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美丽富饶的成都地区还有如此贫困的学生在困境中苦苦求学,我的关爱太迟了。

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外,还应关心学生的生活,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精神上的需要。因为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鞭策,爱是一个持久的教育过程。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施与式的、让人感恩的关爱。关爱就要不求回报,而不求回报却能得到最大的回报。后来,刘某还在日记中写到,杨老师是她见到的最好的老师。够了,足够了,有此一句话,我已为自己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感到万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