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霞辉
一、案例
我班有个名叫小朗的男孩子,两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从小在爷爷奶奶的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由于是长孙,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他一句。父母由于工作忙也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便养成了他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而且办事不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学习缺乏自觉性,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学习成绩差。做了错事,不让人家说,还表现出较强的对抗情绪。
二、分析原因
调查一:该生父母文化水平低,且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调查二:该生在班上人际关系紧张,同学大都讨厌他。
调查三:该生由于常受老师的批评,便自认不是学习的料,于是自暴自弃,疏远老师。
针对该生的表现,我认为他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和班级:
(1)他从小被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任性放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2)在班里,学习基础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时间长了,成绩自然较差。进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于是甘拜下风,自暴自弃,不愿与同学交往,同学们也不愿主动理他。
可见,要让小朗转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必须要学校、家长、教师密切配合,给他多些关爱,让他体会、感受到温暖,同时帮助他寻找闪光点,多鼓励、多肯定,使他重新认识自我,找到自信,健康成长。
三、矫正
(一)让家长与教师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家庭是一个小的社会细胞,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环境。青少年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有密切联系。为了主动争取该生家长的配合,我多次到该生家里家访,与家长一起共同分析该生情况,研究应对措施。希望家长多花点时间与孩子交流,并督促孩子学习,改变过去只是打骂孩子的错误做法。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和谐的同学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条件。由于该生成绩差,所以害怕与老师沟通,不愿意接近老师。对此,我总是尽量寻找与他沟通的机会。经过观察,发现他爱打羽毛球,于是我就陪他打羽毛球。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与他交流对话的机会,进而能较为及时地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几次交流、沟通之后,该生对我十分信任,于是便把心中的秘密毫不保留地告诉我。我就成了他可以信赖的倾听者。在倾听过程中寻找机会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对他给予教育和帮助。
(三)悉心教育,个别辅导
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安排了一名品德好、成绩好的同学与该生同桌,用榜样激励他,并让该同桌帮助他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我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功课。辅导时,我先与他聊天,并对其近段时间的表现给予肯定,之后再分析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四)展示才能,助人为乐
我还千方百计地给该生制造展示其才能的机会,让他体会成功的快乐。他以前喜欢吹号,我就鼓励他参加校鼓号队。在鼓号队,他特别认真,学吹新乐曲很快,经常被教授鼓号曲的老师表扬。我也抓住机会及时在班上表扬他,使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该生自信了,进步了,也学会助人了。一次下雨天,他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离校较远的同学,而自己则冒雨回家。第二天,我又在班上及时表扬他。后来,他经常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助人为乐成了他突出的优点。
(五)鼓励为主,循序渐进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提一般性问题时,优先照顾他,一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同时根据他的水平布置作业,只要他有一点成绩,就给予表扬、肯定。这样,使他能直接感受到老师的帮助和关怀,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成绩也进进步了。
(六)发挥集体的力量
我经常鼓励其他同学多与该生接近,多与他交流,大家都来帮助他,真诚地与他交朋友,让他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融洽地与同学们相处,让他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自信、快乐地生活。
四、成效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小朗同学有了可喜的进步。现在,他学会了尊重、信任老师。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不断提高。他对学习满怀信心,情绪稳定,并热心为同学们服务。我坚信对他多些关爱,让他真正体会到来自各方面的温暖,他一定会成为一名不断进步的华阳中学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