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喜
医生所面对的主要是人的疾病,教师所面对的主要是人的心灵。教师工作之重任不仅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要教育学生怎么做人。怎样使教育达到如此之境界呢?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告诉我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必先走进学生的心灵,如春风细雨滋润他们的心田。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过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落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
一、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和习惯
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时时有教育。我把学生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寓于生活的点滴之中,利用班会课时间,用身边的小事结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对人生定位、道德标准、生活价值进行讨论和思考。利用“为父母做一件事”的感情交流,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孝敬父母,从而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会真正拥有快乐。利用“文章推荐”时间,让学生阅读许多蕴含哲理的文章,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诸如《做人有学问》中“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信用是一笔财富》告诉他们信用是人生中一笔不小的财富,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放弃它。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是21世纪的通行证,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性格的力量》中,“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是正确的”。一个人的正确除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包括良好的性格。如果你的性格好,你的人生也会是快乐的,幸福的;如果你的性格是病态的,那么你的人生也会是痛苦的。教育学生,如果想改变你的世界,创造你的辉煌,就必须改变你的不良性格。有了好的性格,才能享有健康的人生。人生的许多不幸,诸多病患都与性格息息相关。人虽然不能控制先天的遗传因素,但有能力掌握和改变自己的性格。小品演员宋丹丹曾经谈到对生活的感悟时说,知识、欲望、习惯组成你的性格,而性格决定你的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培养学生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等优良学习品质,使优秀学生出类拔萃。我所带的班为理科实验班,班内学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他们曾经是班里的宠儿,享受了同学们的鲜花和掌声。现在班里可谓是高手如云,竞争激烈,每次考试的名次都在不断变化,势必就造成个别学生心理的变化和思想上的无形压力,特别是女生。因此,我首先要求学生走出名次的误区,正确看待每次考试的结果,我告诉学生每次考试都是练兵,大考、小考都应谨慎,全力以赴。用撒切尔夫人童年“永远要坐第一排”的信念来打动学生,让他们相信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心中有“第一”的信念,就会战胜一个个难关。要做到每次都能考好几乎不可能,偶尔的失败不必灰心,更不要气馁,因为有时从失败中还会学到更多东西。鼓励学生平时吃透课本最要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事半功倍。学习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把敢为人先,积极进取,勇坐第一排的豪情斗志永远作为不竭的动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合作的社会,作为班主任要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前列,为学生的未来负责。我常常教育学生要善于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合作,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我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竞争意识,能激发人争强好胜的欲望,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学校、班级的形式多样的竞争来进行。其目标,既有为个人荣誉的,也有为集体利益的。其规模,既可以是学生个人之间,也可以是集体之间,有利于培养竞争中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竞争中,我们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使竞争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我把全班分成18个小组,每4人一组,各种活动(比如英语背诵比赛,英语话剧,手抄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I have a dream》等各种演讲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用合作赢得竞争,用竞争促进合作。
二、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只有教师爱学生,才能给学生一片蓝天。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你若变成小孩,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和小孩儿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因为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为了培养同学生之间的感情,我努力准确地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坚持在学生生日这天送去小小的礼物,并让全班同学为他唱一首《Happy birthday to you》。教师的这一小小举动,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依恋感,有时会产生连教师本人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2003年冬季的学校排球比赛。那时我担任七年级实验班的班主任,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较差,集体观念淡薄,为了整合集体,我利用排球比赛之机会,与这些小孩一起训练,一起吃苦、流汗。决赛结束这天,因为没有获得第一,全班同学都哭了,他们说辜负了老师的希望。我听了以后,我也为学生之真情而感动得当场流下了眼泪,我与同学一起为失去第一名而流泪,我为赢得学生的尊敬而流泪。从此我再也不为班级的纪律、清洁卫生和学生的学习而烦恼了。一位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到:当我第一次看到我的班主任时,我就担心我将来的英语成绩,因为他看起来是那样的让人害怕,可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我发现他是那样的“幼稚”,那样和蔼可亲,他的课是那样的风趣,让我更加喜欢他和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