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商道
19066700000025

第25章 犹太人的做人之道(2)

犹太人注重家庭教育。有一种教育方式极为独特。举例来说,在一个普通犹太人家庭里,约翰在他3岁的时候,有一天和姐姐在客厅里捉迷藏。他们玩得正高兴时,父亲抱住小约翰,把他放在沙发椅上面,还在下面伸出双手做出接他的姿势,叫他往下跳。小约翰为父亲能参加他们的游戏而高兴。他兴奋地望着父亲笑,并迅速地毫不犹豫地往下跳,在跳下来即将抓住父亲的瞬间,父亲缩回了双手。约翰摔在了地板上,顿时号啕大哭。他转身向坐在沙发上的妈妈求援,可妈妈也若无其事地坐着,并微笑着说:“呵,好坏的爸爸!”父亲则站在一边,看着委屈哭号的小约翰。

这便是犹太人教子的一种方法,似乎有些离谱,可在犹太人看来,这是很正常的教育方法。他们说:“像这样重复几次以后,孩子就不敢轻易相信别人了。”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孩子灌输一个观念:不要轻信他人。所以,犹太人支持那些年满18岁就独立谋生的孩子。

在商场上,犹太人的防范意识更强。商场陷阱重重,险象环生,如何避开陷阱和沼泽,是经营者不可不学习的一项技能。

梅里特兄弟是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定居在密沙比。靠辛勤的工作,兄弟俩积攒了一笔钱。后来,他们意外地发现,密沙比有丰富的铁矿。兄弟俩商量好,秘密成立一家铁矿公司。他们不动声色地收购地产,顺利成立了铁矿公司。

洛克菲勒早就对这个铁矿垂涎三尺,而当他准备动手时,梅里特兄弟的铁矿公司已经开始经营运转。他在等待时机,他决心得到这个铁矿。

1837年,经济危机笼罩美国商业,市面银矿告急,同许多公司一样,梅里特兄弟的铁矿公司也陷入了危机之中。兄弟俩一筹莫展,本地的一个牧师来到他们家。兄弟俩恭恭敬敬地将牧师请到家中。在闲聊中,梅里特兄弟不自觉地谈到了现在的经济危机,并对牧师说铁矿公司也陷入了危机之中,资金周转不灵。

这位“热心”的牧师说:“你们怎么不早些告诉我呢?我是可以帮助你们一把的啊!”

兄弟俩听了这话喜出望外,对牧师说:“牧师有何高见?”牧师说:“我有一个朋友,看在我的面上,他是可以支援你们需要的周转资金的。”兄弟俩说:“您真是个好人,真不知拿什么感谢您!”牧师问:“你们要多少钱?”“42万元。”牧师很快就写了封借42万元的介绍信。兄弟俩问:“那么利息怎么计算呢?”牧师大方地说:“我怎能要你们的利息呢?这样吧,比银行利率低2厘。”兄弟俩简直不能相信,竟有这样的好事!

牧师拿出笔墨立了一张借款字据:“今有梅里特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为证。”梅里特兄弟念了字据,觉得没有什么遗漏后,便在字据中高兴地签了字。

半年之后,这位牧师又来到梅里特兄弟家里,一进门,就严肃地对兄弟俩说:“我的朋友是洛克菲勒,他早上给我来了电报,要求马上收回那42万元贷款。”

梅里特兄弟此刻上哪儿去弄这42万元来呢,只好上法庭。

原告律师说:“借据写的是考尔贷款。考尔贷款是贷款人随时可收回的贷款,所以它的利息要比一般贷款低,根据美国法律,借款人或者立即还清所借款,或者宣布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兄弟俩只好宣布破产,将产业出卖,买主当然是洛克菲勒。作价52万元。

梅里特兄弟在创办铁矿公司之前知道严守秘密,恐有人捷足先登。这一步是走对了。然而,当铁矿公司办起来之后,他们却放松了警惕!

在困境中,谁都希望有人能拉自己一把,而步入商场,人人为利而来。久不来往的牧师突然来了,且如此慷慨大方地提出予以帮助,在这个时候,梅里特兄弟已经为资金的短缺而弄得焦头烂额,有人相帮的惊喜冲昏了他们的头脑,放松了做商人应有的警惕,结果上当受骗,拱手出让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铁矿公司。这个教训不可不谓惨痛。

贪婪者终将一无所获

兵家常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商业角逐中也应如此。

曾有个犹太商人来到一个市镇跑买卖。他打听到几天之后有特别便宜的商品出售,就留在那里等大削价的日子到来。可是,他身边带了不少金币,当时又没有银行,走到哪带到哪,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于是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一个僻静之处,看四周无人,就在地上挖了一个洞,把钱埋了起来。可是当第二天他回到原地一看,却大吃一惊:钱不见了!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努力回忆,昨天确实没有人看到自己埋金币,为什么就不见了?

就在这时,他无意中抬头,发现远处有一间房子,房子的墙上有个洞,洞口刚好正对着他埋钱的地方。他突然想到,会不会是住在这房子里的人正好从墙洞里看见自己埋钱,然后偷偷挖走了呢?果真如此,我该怎样把钱要回来?

商人于是计上心头,去拜访那房舍的主人。见里面住着一个男人,他便客气地问道:“你住在城市里,头脑一定灵活。现在我有一件事要请教,不知行不行?”

那人一口答应道:“请尽管说。”

商人接着问道:“我是外乡人,特地到这里来办货,身上带两个钱包,一个放了500个金币,另一个放了800个金币。我已把小钱包悄悄埋在没人知道的地方。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大钱包是埋起来比较安全呢,还是交给能够信任的人保管比较安全?”

房子的主人回答说:“要是我处在你的位置的话,什么人我都不信任。也许我会把大钱包同小钱包埋在一个地方。”

等商人一走,这个贪心不足的家伙马上拿出挖来的钱包,埋回原来的地方。可他抬脚刚走,守候在不远处的商人就回来了,挖出钱包,500个金币一个不少地回到了手中。

这个商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知道小偷之所以偷窃别人的东西,就是因为有一种贪得不厌之心,而贪得不厌之心自然是可得之物价值越大,贪婪之心也就越大。但正如犹太人的一句格言所告诉我们的:“一旦你贪婪,别人就有可乘之机。”所以,若想克敌制胜,尽可以借其贪得之心,让他自己吐出已得之物,也算给他个教训。这个故事妙就妙在那个商人还请那个偷窃者自己出主意,然后“引蛇出洞”,让他自己“送”回来。也可以说,是商人摸透了对手的心思,才出此计策。这个故事也从侧面来告诫人们,贪婪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越是贪婪的,到头来越是一无所获。

巧施计谋,转嫁矛盾

曾有一名英明的犹太人,把儿子送到了距离遥远的耶路撒冷去读书。有一天,他突然染上了疾病,病情越来越重,而儿子远在千里之外,一时难以赶回。于是他写了一份遗嘱,在遗嘱上他清楚地写道:家中的财产统统出让给一个奴隶;要是财产中有一件是儿子所想要的,可以让给儿子。不过条件是,他只能要求一件东西。

主人死了之后,奴隶很高兴自己撞了好运,连夜赶到耶路撒冷,向死者的儿子报丧,并把遗嘱拿给他看。儿子看了之后悲愤交加。

办完了丧事,儿子一直在盘算自己应该怎么办,但千头万绪,毫无结果。于是,他跑去见他的老师,把情况一一说给了老师听,边说还边发牢骚。他说完之后,老师便说:“从遗书上就可以看出,你父亲十分英明,而且真心爱你。”

儿子却厌恶地说:“把财产全部留给奴隶,不留一点给自己的儿子,这还叫父亲吗?拥有这样的父亲太不幸了!”

老师听他这话,并没有立即呵斥他,而是态度温和地劝解道:仔细想一想吧,只要想通了父亲所希望的是什么,就可以知道父亲留给他的遗产是多么地可观!老师告诉他,他父亲早已考虑周全:一旦自己死了,儿子又不在,奴隶就极可能带着财产迅速逃走,连丧事的消息也不会去告诉他的。因此,父亲把全部财产都送给奴隶,这样做,奴隶才会急着去见他,并告诉他死讯,只有把财产“留给”这名奴隶,他才会好好地保管。

可这个当儿子的听了还是不明白,不知道这样做究竟对他好在哪里。

老师见他还是反应不过来,只好给他挑明:“你不知道奴隶的财产全部属于主人吗?你父亲不是说给你留下了一样财产吗?你只要选那个奴隶就行了。这不是他充满爱心的明智之举吗?”年轻人这才恍然大悟。

故事中的那个犹太人父亲其实是使了一个小计谋,遗嘱所给予奴隶的全部权利,都建立在满足儿子一个要求的基础之上,前提一变,一切权利都将化为泡影。这样一个机心暗藏的活扣,而且施计者将矛盾偷偷转移到另一处:主人与奴隶之间的关系,从而化解了之前的“损失”。犹太人父亲之英明正体现于此。

从回顾中自我反省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才十来岁便迷上了钓鱼。一有机会,他就会去湖中的小岛上垂钓。小岛上有一个小木屋,那是他家人专门搭建的临时居所。

一天,他跟父亲赶往小岛,在黄昏时分钓起鱼来。这个小孩很熟练地往鱼钩上挂上了鱼饵,再用卷轴鱼竿放钓。小孩抛掷鱼饵,鱼饵划破了水面,在夕照下,水面上泛起了一圈圈涟漪;随着月亮在湖面升起,涟漪化作银光粼粼地闪动。

不久,鱼竿突然震动起来,只一会儿工夫,鱼竿便向下弯曲。小孩意识到一定是有大家伙上钩了。他父亲投以赞赏的目光,看着儿子如何对付那条鱼。

经过一番耐心的周旋,孩子终于把那条精疲力竭的鱼拉出了水面。

好大的一条鲈鱼啊!父子俩都喜出望外。趁着月色,父子俩欣赏着那条神气漂亮的大鱼。但父亲看看手表,已经晚上l0点了——离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便对儿子说:“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为什么?”儿子诧异地看着他。

“还会有别的鱼的。”父亲说。

“但不会有这么大的。”儿子开始嚷起来。他又朝湖的四周看了看。月光下没有渔舟,也没有垂钓者,再回过头来疑惑不解地看着父亲。

虽然没有人见到他们,也不可能有人知道这条鱼是什么时候钓到的,但儿子从父亲斩钉截铁的口气中看出,父亲的这个决定是没有丝毫商量余地的。于是他极不情愿地从大鲈鱼的唇上取出鱼钩,把鱼放回水中。鱼儿一入水中便迅捷地游转,摆着强劲而有力的尾鳍潜入水下,一眨眼的工夫就不见了。小男孩心想:我这辈子休想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以上这段故事是发生在34年前。今天,小男孩也已经成为人父,也是一名卓有成就的建筑师。而他父亲依然在湖心小岛边生活,依然时常去那小岛上的小木屋上垂钓。

事实的确如他所料,自那次以后,他再也没钓到过像他几十年前那个晚上钓到的那么棒的大鱼了。可是,每当他感到困惑的时候,这条大鱼就会在他的脑海里忽隐忽现……

那么这个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是否也存在着许多缺憾,是否也在获得与失去之间感到一种选择的困难?而我们面对这些缺憾,面对这些取舍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如果把那条大鱼看做一种反省,那么我们就不难意识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从回顾自己的历程中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谦虚谨慎的美德

谦虚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美德,在犹太人眼里,它还是成功人士的一种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在待人接物时能温柔敦厚、平易近人、与人为善,不仅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更能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绩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点和错误面前也不文过饰非,能主动采取措施自我修正。总而言之,谦虚以及谨慎的品质在犹太人看来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

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什么职务,只有谦虚谨慎,保持一颗进取心,才能不滑入浮躁,不轻易自我否定,也不盲目自我激赏。只有保持谦虚和谨慎大度的作风,才能不断增强知识和才干。

谦虚谨慎的品格能够帮助你看清自己的差距。不夜郎自大,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自我催促,勇往直前,使你拥有冷静的头脑去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从而谨慎从事,扬长避短。如果不这样,便容易滑入停步不前、草率轻浮的状态中,轻者使工作受到损失,重者导致事业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