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谁敢动中国的奶酪
19067300000026

第26章 政治改革,敢问路在何方(3)

第四、制定全面的、的长远发展战略。进入新的世纪,我们必须确定新的综合发展观。这个框架着眼于全面的发展、长远的发展(超过10—15年),寻求把国家发展的、社会的、结构的人类发展方面与宏观经济分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社会结构方面是指廉洁、高效的政府,有效的法律体系和司法系统,组织良好的、监管有力的金融体系,确有保障的良好的社会安全网;人类发展方面是指教育发展、科学和技术发展、知识传播,为落后地区赶超先进地区提供了可能性;物质方面是指提供干净水和排污设施,寻求足够的、可靠的和适当价格的能源,提供道路、交通和通讯,没有现代通讯便不能战胜贫困,不能提供平等和机会,保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持续发展。

新的改革战略,其宗旨是“富民为本”,改革不仅使更多的人口受益,而且也使利益受损的人得到必要的、基本的补偿(包括经济补偿和非经济补偿)。改革不仅应坚持效率原则,而且也应坚持政府原则,使社会弱势人群获得最大利益。改革有多种途径,调整有多种方案,不能一味强调改革的“效率最大化”目标,还应兼顾改革的“成本、风险或代价最小化”目标,在多种方案中总能设计出使社会脆弱群体,如失业工人、下岗职工、贫困人口、退休人员、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老年人口)、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获得最大利益,使受损害者得到补偿的方案,尽一切力量使受损者数目和他们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的范围和程度,这样的方案既能达到改革的经济目标、同时也能达到改革的社会目标。

新的发展战略,不仅仅提高人均GDP水平、而且还要提高以健康、教育、文化水准为标志的人民生活质量,消除绝对贫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第五,强化政府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软件投资。投资通常分为两类:一是硬件投资,是指对厂房与设备的投资;二是软件投资,是反映对促进一国或地区长期发展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投资,包括在21世纪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着眼于整个社会的变革和加快整个社会的转型,成功的发展变革不仅会影响我们行为和内容,而且会影响我们行为和方式,它要求的是开放、合作和参与,维护社会组织,积累社会资本,这是发展变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三、失业,中国社会最大的隐忧

中国近年的失业情况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但是,人们对当前失业状况的判断却有很大的分歧,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为3%左右,部分国内学者则估计失业率高达28%。是什么造成如此大的分歧?中国目前真正的失业情况怎样?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统计定义,与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定义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在参考时期内没有工作、目前可以工作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失业人员是指非农业户口、在一定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比较上述两种定义,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现行的失业统计低估了实际失业状况。

首先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失业率仅限于城镇,却不包括农村的失业人员。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70%的国家,因土地的缺乏、生产技术的提高及近年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能力的下降,中国农村不少农民处于闲置状态。据估计,目前中国农村约有1.5亿的剩余劳动力,他们是中国最庞大但没有正式被统计的失业大军。

其次是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统计仅限于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正式登记的失业人员,没有正式登记的就不算在失业之列。据中国统计部门估计,中国的登记失业率比实际失业率偏低约0.8%,以1998年为例,当年的登记失业率为3.1%,而登记失业率的人数约为660万人,即使0.8%的偏差,已相当于低估了约170万的失业人数。

最后是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失业人数并没有包括企业下岗职工。下岗是中国体制转型过程中特有的失业现象。所谓下岗职工,是指在企业无工作岗位叁个月以上,但尚未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继续从原企业领取低于工资的生活费、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福利、且未在社会上有其他职业的人员。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问卷调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动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推测,目前下岗职工中,约有75%需要就业,这部分的下岗职工事实上是处于失业状态。那么,目前中国约1100万的下岗工人中,约有820万属于失业人员。

一些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针对以上的偏差,对官方的失业率进行了修正。他们估计,目前全国的失业率由20%~28%不等。如美国一研究所便根据失业登记0.8%的低估计和下岗工人35%的再就业率,估计2000年的中国城镇实际失业率为7.6%,全国失业率为26%,全国失业率高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差不多7倍。而20%的失业率,则意味全国居民家庭中平均每2.3户就有一人失业,由此可见,中国失业情况已相当严重。

然而类似上述的研究也可能高估中国实际的失业情况,主要原因是中国普遍存在所谓的经济学上所说的“隐性就业”情况。所谓隐性就业,是指职工名义上处于失业状态,没有收入来源,而实际上却有工作岗位,有工资可得。隐性就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失业问题。

准确的统计资料往往是政府正确决策的前提。目前失业情况已成为中国政府改革决策中的一个决定性考虑因素,高估或低估失业率,都可能引致政策失当;高估失业率,便会动摇改革者的信心,拖慢改革的进程,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低估失业率,则可能引致社会动荡。在国有企业改革进行期间,政府实在有必要加强对失业情况,特别是隐性就业的调查摸底工作。

有中国特色的失业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失业情况都是与经济成长呈反向关系的,这也就是说一国经济不断增长,经济规模就会扩大,雇佣需求随之增加,就业情况也就好转,反之一国经济增长减速,就业情况就恶化。可是中国却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业情况快速恶化的不可思议的现象。

1994年到199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1998年到199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虽然跌至7%,但与同期亚洲各国相比,还属于高增长,而2000年增长率更回升到8%。与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失业人数却呈加速度上升趋势。据中国官方估计,1995年中国的下岗失业职工人数为400万,1996年增加为800万,1997年增加为1200万,1998年增加为1600万,1999年增加为2000多万。

经济发展的同时就业反而恶化,这一反常现象如何产生的呢?这也许与农民进城的狂潮有关。20世纪90年代,中国决定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劳动力作为商品也可上市出售。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劳动力和其它商品一样,也是在质量和价格上进行竞争。素质高、价格低的劳动力就具有竞争力。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上有两种劳动力,一种是城市户口劳动力,另一种是农村户口劳动力。城市户口劳动力与农村户口劳动力的竞争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虽然说城市劳动力的总体素质高于农村劳动力,但国有企业的大多数失业者却是城市中素质较差的劳动力,而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往往又是农村中素质最高的劳动力,所以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者在素质方面很难与农村劳动力竞争。此外由于多年来国家对城市居民的优惠,使城市劳动者的收入远高于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因此城市劳动者要想在劳动力价格上与农村劳动者竞争也是很困难的。农民要求的工资水平比城市居民低不少,对住房等社会福利也没有过多的要求。以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农村劳动力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商品,比城市劳动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可是中国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社会。目前中国存在两个经济,一个是中国政府经营的国有经济,另一个是外资、私人经营的私有经济。国有企业按照政府的政策优先雇佣城市劳动力,而私有企业却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优先雇佣农村劳动力。近年来,新兴崛起的外资企业、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国有企业却日益下滑。由于私有企业按照市场原则以雇佣廉价的农村劳动力为主,不但对解决城市劳动人口的失业没有帮助,反而雪上加霜,加重了城市失业问题。外资、私营企业不愿意雇佣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所要求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比农民高;第二,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绝大多数并没有什么特别技术;第三,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平时懒散惯了,不适应私企、外企严格的管理。

以前国有企业的工人是中国社会中令人羡慕的阶层。他们受到国家的特殊关怀,有终身雇用制确保一生不需为生计发愁,享有住房、医疗等各种社会福利。这些都是在私有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特别是个体劳动者、农民劳动者所不享有的特权。可是当这些昔日的“主人翁”离开了国有企业,他们就什么特权也没有了。因此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失业,不仅失去了职业,同时社会地位也降低了。所以下岗失业的国有企业职工的心理负担是非常沉重的。

以往中国是按照严格的身份制来分配社会财富,而市场经济则是按照平等竞争的原则来分配社会财富。目前中国有两大社会阶层:城市人和农村人。城市人靠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与农村人竞争,而农村人则靠商品经济的自然法则与城市人竞争。显然自然法则的力量超过了人为政策的力量,中国在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逐步改善的同时,城市劳动力的就业情况日益恶化。

中国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

中国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职工的失业问题呢?上上策是把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搞上去,使其有能力养活自己的职工。中国政府已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各种改革尝试,试图实现国有企业的扭亏为盈,可是成效不显着,最后不得不缩小国有企业人员规模,大量裁员。同时,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因此,这些下岗工人处境十分艰难。

80年代初,国有企业实现的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90%左右,现在下降到只有30%左右。可是中国的国有企业目前却雇佣着1.1亿职工,占中国工业劳动人口的2/3。以1/3的工业产值养活2/3的工业劳动人口显然是十分吃力的。简单的计算表明,占工业产值1/3的国有企业只能养活1/3的工业劳动人口,所以国有企业必须裁员一半,才能实现产值与雇员人数的平衡。所以,大量裁员也就成了必然而无奈之举。

由于中国政府已准备大大缩小国有企业的规模,把大量的企业改为股份制企业,所以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重新找到国有企业再就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目前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只有四条出路:一是到新成立的股份制企业找到职位;二是转到外资、私营企业就职;三是从事自营业的个体经济;四是呆在家里吃国家救济。

到新成立的股份制企业就职十分不易,因为由国有企业改造而成的股份制企业本身已是人满为患,不可能大量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外资、私营企业也不受欢迎,外资、私营企业更加愿意雇佣价廉的农村劳动力。除了少数有技术、有专长的人员以外,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要想在外资、私营企业找到工作将是很困难的。

从事自营业的个体经济也很艰难,现在早已不是摆个小摊就可赚大钱的时代了。目前,中国官方、民间普遍都有一种看法:在发达国家中,不从事直接生产的第三产业都很发达,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中国的第三产业还很落后,所以中国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方法来解决就业问题。其实发达国家发达的第三产业是建立在强大制造业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居民富裕,消费信贷完善的基础上的。像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尚不发达、居民生活刚步入小康的国家不可能培养出强大的第三产业。前些年中国的各大城市建起的许多大型百货商店,由于竞争过于激烈,现在大多数面临经营艰难的困境,破产倒闭者亦不在少数。口袋中没有余钱的老百姓并不需要那样多的服务行业。2000年国庆黄金周消费不旺也证明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口袋并不充实。

由于下岗失业的国有企业劳动者在价格和素质方面均没有竞争力,在残酷竞争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只能成为淘汰的对象。除非中国政府制定出特别的保护城市劳动者的政策,国有企业的大部分下岗失业者将难于摆脱呆在家里吃国家救济的命运。而且又由于国家的财政很紧张,失业救济金数额极其有限,下岗工人长期呆在家里吃国家救济的话,想要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也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