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晚情续语:一位老师的教育期待
19069600000018

第18章 家庭教育与儿童成长(6)

其次,父母应当为孩子的家庭读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支持。父母为子女读书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心理支持,包括为孩子购书、向孩子赠书、为孩子订阅报刊、对孩子的读书给以鼓励。父母经常带子女一起去逛书店,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书籍。我的外孙从3岁开始就带他去书店买书,同时他妈妈也时常带他去书店。在孩子的生日或节日(如“六一”、“国庆节”、“新年”等),父母要有意识向孩子赠送好书,作为生日或节日礼物。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父母有目的地为孩子订阅报刊,因为报刊的信息更及时、更有时代气息。如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少年文摘》等。同时,父母还要注意对孩子的读书给予及时鼓励。如读后感写得好,学习书中人物的优良品质,有行动,都可以用书来作为奖品加以鼓励。

帮助。父母为孩子解答读书时的疑问或困惑;建议孩子到图书馆和租书屋去借书,帮助办理借(租)书卡;鼓励子女和同学交换看书,欢迎孩子的同学来家中一起读书。

第三,父母还应做好合作和评价

合作,指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包括为孩子朗读童话、故事、小说等,要求孩子静下心来认真听。这对小学低年级孩子特别有用。有时父母和孩子可以互相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再听。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了解,融洽关系,还可以实现读书互动。

合作的另一项活动是交流。父母和孩子共同读完某篇文章或某书后,选定一个话题讨论;或共同回忆最感人的段落谈自己的认识。我曾多次同外孙共同阅读沈石溪先生的动物小说,如《象警》、《藏獒渡魂》、《骆驼王子》等。从孩子的谈话中,你可以发现他完全被动物身上表现出的勇敢、忠诚和义无反顾所感动。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净化心灵、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很有意义。

合作的第3项活动是指导摘录喜欢的读物中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的段落。每当语文老师布置摘抄好词、好句和精彩语段的作业,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来选择读过的优秀作品中的词句和段落,让孩子抄下来。选择和抄写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品味的过程,更是一种心灵感悟过程,因为这当中有深层解读和体悟。

合作和评价的最有价值的活动是对表达的评价。

有阅读,就必须有表达,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因为阅读理解的效果只有通过表达得以检验。在家中,儿童有了丰富的读书积累,只要老师有写读后感或其他文章的要求,孩子便可自然地借助自己的读书积淀去表达、去书写。对孩子的表达,尤其是书面表达,父母务必要及时给予评价。最好是书面评价,因为书面评价可以为儿童留下思考的余地。

在家长指导孩子读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将孩子家中的阅读同学校的语文学习有机结合,如三年级语文版教材中入选了《父与子》的漫画,家长可以同时向孩子推荐(购买)《父与子》的书,和孩子共同阅读,交流各自的理解;二是区分男孩和女孩,为孩子选择他或她更喜爱的读物。比如男孩喜欢探险、科幻类的作品,而女孩可能更钟情于杨红樱的校园小说;三是正确引导孩子去阅读漫画类的作品。一般来讲,由于漫画充满想象,具有夸张成分,孩子都很喜欢。而有些家长或许不太了解儿童的这一阅读心理,不赞成孩子去看漫画书,这是不合适的。但应注意为孩子选择、推荐适合儿童的优秀漫画,如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德)卜劳恩的《父与子》、朱德庸的《绝对小孩》等。同时还应引导孩子尽量不要过早去看成人题材的漫画,如《老夫子》一类的书;四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字读物和电子读物。作为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读物由文字作品的一枝独秀发展到文字作品和电子作品花开两朵,是必然的。对于小学生,读物的主体依然是文字作品,因为便于勾画批注,有助于理解消化。而电子作品信息新、容量大的优势,又吸引了儿童。对此,家长不应搞一刀切,引导孩子以读文字作品为主,辅助以电子作品。告诉孩子,长时间阅读电子作品,对视力会有影响。

四、儿童在读好书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读好书可以滋养心灵,促进人格健全,有利于儿童成长,已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从外孙小玮3岁开始,就一直关注他的阅读,坚持同他的父母一起支持、引导孩子热爱书,亲切书,主动从书中汲取营养,使书成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朋友。同时,我们也亲眼见证了孩子在好书的影响下幸福成长的过程。

小玮现在12岁,上小学六年级。他读书的经历绝大部分都记录在《小学生成长记录册》中。我们从“成长记录册”中选择一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四篇习作,反映孩子认知的发展、心灵的净化和社会化程度提高的点滴感受,以映证好书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

习作1.《月亮》(一年级上)

月亮

天上月亮明又圆,照在湖里像银盘。

一群鸭子游过来,银盘碎成好多片。

鸭子吓得快逃跑,一直逃到草丛里。

鸭子回头看一看,月亮还是明又圆。

家长评价:富有想象,有生活感受。

习作2.《百变妈妈》(一年级下)

百变妈妈

我有一个百变妈妈,她一会儿讲出《青蛙王子》这个故事,又一会儿讲出了《皇帝的新衣》这个故事。

中午,她又到厨房里变出了美味可口的饭菜。我吃的饱饱的。

下午,她又会变成严厉的管家,一会儿催我写作业,一会儿催我读书。

晚上,她又让我拿作业,给我批作业。

每天早晨,她又催我起床吃早点,吃完早点去上学。

但是我爱她,因为她是我的百变妈妈。

家长评价:小作者写了妈妈关心自己读书、生活和学习的几件事,表达了对妈妈的理解和热爱。文章感受细致,是儿童心声的自然流露,应当珍惜!

习作3.《我和书的故事》(四年级)

我和书的故事

小时候,我常听爷爷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受爷爷的熏陶,我十分喜爱读书。

为了一本好书,我也曾经尴尬过。

有一次,我拿到了零花钱,兴致勃勃的到书店寻找“猎物”。进了书店,只见琳琅满目的书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架上,令我目不暇接。我快速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猎物”,终于找到了《爱的教育》这本书!顿时,内心的喜悦冲淡了我的疲惫和焦急。

付款后,我迫不及待地走出书店,在街边的长椅上坐下来,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很快就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太阳公公心情急转直下,微笑的面庞消失了,板起了脸,好像在和我开玩笑,居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赶快把书藏在衣服里,快步走进一家饭馆,这时原本高谈阔论的人们变得鸦雀无声,一双双眼睛注视着我这只“落汤鸡”,众人的眼光令我尴尬不已。

书,就这样给了我童年的乐趣和美好的享受,教我去思索人生,使我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

家长评价: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表现了儿童对书的热爱和读书的执着,写得真切、感人。文章叙事简洁,语言生动,前后呼应,给人留下了美好印象。

习作4.《聆听大自然的野性呼唤》(五年级)

聆听大自然的野性呼唤

——我与沈石溪动物小说的不解之缘

去年夏天我过生日时,妈妈带我去了书店,我挑选了两本书——《第七条猎狗》和《最后一头战象》。回到家里,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读完后意犹未尽。于是,爷爷又给我买了一系列的动物小说。

在这些书中,有许多沈石溪的作品,我都很喜欢。从故事中的动物身上,我感受到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象警》

西双版纳大黑山的水池被鳄鱼占领,当地生活的人们和动物都不敢去喝水,这时大象帮助了大家。人和小动物在象群的保护下进入水池喝水、洗澡。这个故事表现了象群不怕危险,战胜困难,勇于助人的精神。

《第七条猎狗》

忠诚的猎狗赤利为了保护主人,与蛇展开了殊死搏斗,而主人又差点死于野猪之手。主人误认为赤利胆小,便要杀了它,赤利逃脱了,成了野狗。后来主人遇难,赤利为了保护主人死于非命,主人才明白了赤利并不是一条胆小的猎狗。赤利对主人的忠诚让我感动不已。

《藏獒渡魂》

在野外工作十分危险,因此沈石溪买了一条凶猛异常的藏獒,后来这只桀骜不驯的藏獒竟然不顾安危,解救了一只小红岩羊,它也终于成为一只渡了魂的藏獒。藏獒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博大的母爱令我震撼。

和我同龄的许多中小学生都喜欢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我想,这恐怕是因为青少年对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吧。

很多人都养过小动物。我养过小鸡、小狗、小兔、金鱼、鸽子、蜗牛……至今,家里还养着一只十岁的大乌龟。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宠物,我对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曾为小鸡死亡而伤心,也曾为鸽子的失踪而哭泣。从小动物身上,我认识了不同生命的存在,理解了生命的宝贵。我在心灵上与动物沟通,在情感上与它们共鸣。小动物带给我的快乐感动和生命教育伴随着我健康成长。这也许是中小学生喜欢动物乃至喜爱动物小说的真正原因吧。

在沈石溪的小说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动物友好相处。小说启迪我们:人类对动物的了解越多,就越会发现自己,反省自己。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却又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就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抛弃了同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多么令人担忧的现状呀!

人类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就必须停止杀害,而停止杀害的根本原因,是要人们不去买卖动物的骨肉和皮毛。许多动物种类濒临灭绝,人类却还在无止禁的偷猎,这种行为难道不可耻吗?体育明星姚明在公益广告中说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因此,我们作为动物最友好的朋友,更应该善待它们,与它们和谐相处,那样,人类社会才会祥和安宁,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家长评价:文章既写了阅读动物小说的深刻感受,又写了自己饲养小动物的难忘经历,将两者巧妙结合,表达了人与动物关系的主题。结尾借姚明的公益广告词深化主题,有画龙点睛之作用。

文章感情真挚,是小作者美好心灵的折射。

写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了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梅子涵教授关于儿童阅读的见解“童年阅读”:“我们希望很醒目地把它写到社会的视线里去,写进成年人的意识,写入所有年轻父母们的计划。我们确信一本好的书,一个童话,如果在童年的眼前搁放了,那么很可能就把一生的美好方向决定了”。

我们说:童年必须阅读!

童年阅读取决于成年人对童年阅读的理解和知识。

孩子的阅读成长取决于父母们对童年阅读的态度和作为!

家庭是儿童读书的第一课堂!

为孩子打开一扇朝外的窗

——儿童看电视上网给家长的建议

在当今社会,电视、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渠道。有人说,电视和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而且构成了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它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存状态,再造出人类第一次可以真实感知精神和灵魂的虚拟世界,成为人们普遍用来获取信息、调节心态、发表见解、交流感情的媒介。它所改变的人类生活不亚于人类对火的使用与文字的发明。自然,任何事物任何科技都具有两面性,电视网络也是如此。所以有人说,它是一把双刃剑,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作用。

现实生活中,从幼儿园开始,电视和网络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不同年龄的儿童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甚至影响学习,严重的还离家出走,网络犯罪。因此,家长们便痛恨电视、敌视网络,或封存电视,不许孩子看,或禁止上网玩游戏,不许孩子接触电脑。为此,两代人常常闹别扭,甚至产生矛盾,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

一、是“封存”电视,还是选择节目

家长可以封存电视,却封锁不住儿童驿动的心。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谁也无法拒绝信息。利用电视的有效信息资源,为孩子打开一扇朝外的窗,让孩子接受有用信息才是上策。我们曾见过封存电视父母每晚陪伴孩子学习的家庭。孩子如果思想不通,忍气吞声地应付家长去学习,效果会可想而知。

孩子对电视节目有兴趣,会欣然接受。当时,父母应改变方法,变“封存”为选择,亲子共同参与对节目的选择和交流是可行有效地做法。父母以建议的方式帮孩子选择他乐意接受的有针对性的节目,孩子就会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为喜欢运动的男孩,选择《灌篮高手》,教育孩子如何确立目标,并且为实现理想而发奋拼搏。可以为喜爱英语的女孩,选择有关的英语童话节目,引导孩子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学习英语,增强语感。另外,有些电视节目,可以强化孩子的学习动机。一个高中男生,如果有将来经商、加入经济大潮的欲望,可以向他推荐《经济半小时》、《商务电视》等栏目,为其日后学习经济专业提供动力支撑和方法引领。对热衷于自然科学的孩子,可以建议他去看中央9套的“记录”频道,以影响他的科学探索兴趣。当然,对于小学生和初一孩子,他们更爱看《喜洋洋与灰太狼》、《功夫熊猫》、《奥运福娃》、《蓝猫龙骑团》这些节目,包括电影《哈利波特》,也可以让他们看。这些动漫故事和电影,大都富于幻想、想象,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想象力,故事中是非的分辨,善恶的效量,都会从正面影响儿童的道德认知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