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维护你的心灵:现代社会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导读
19070100000010

第10章 领导干部要重视心理健康(3)

(一)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基本表现

1.心理压力大。

压力大是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症状。适度的压力能增强适应环境的反应能力,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压力超出了一个人正常的承受能力后,往往会损害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肩负着“发展与责任”双重的压力。领导干部身居重要岗位,担负着重要职责,每一个决策都面临着考验。各单位间,你追我赶政绩的竞拼,各项评比都排名次,而干部个人升迁又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增大了干部“发展”担子的压力。同时“领导责任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以及对客观上存在的突发事件的提防与忧虑等,使干部“责任压力”骤增。二是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压力高于一般人。在工作中,领导干部面临着错综复杂人际关系,无论处在哪一级的干部,都不得不重视营造平衡和妥善处理上下左右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工作中讲人情世故不合适,不讲人情世故难免背后被人指责。另外,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社会舆论、社会反响、社会评价的无形压力,这种人际重负对干部无形中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长期下去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导致各种心理和生理疾病。三是抵御着比一般人更大的诱惑压力。领导干部所具有的掌握一定人、财、物支配权的特殊性,使得干部在现实中面临着更多的名誉、金钱、情色的诱惑,必须不断地绷紧神经,时刻保持警觉,抵制住强烈诱惑的干扰。克服与抵御种种利欲诱惑而产生的心理重负,这是来自诱惑的压力。四是比一般人承载着更大的家庭压力。职责要求领导干部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领导干部也和普通人一样,有家庭、父母、妻儿需要关心照顾,然而这些都可能无暇顾及。在繁杂的工作和多重社会角色中,领导不得不作出职业的选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与应酬中,无暇顾及家庭成员的感情和感受,家庭关系中容易产生不和谐,甚至导致家庭感情危机,从而使干部心理产生紧张感,烦躁不安。这种来自家庭的压力也给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2.心理失衡。

造成心理失衡有许多原因,社会变迁过快、生活方式日益更新、生活观念的更新、家庭观念淡薄等,都会使人们走进失落的世界。心理失衡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领导干部心理失衡也是社会心理失衡现象的一种折射。干部群体作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不断深化的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绝大多数人往往也要面对自身利益受到的冲击。在无法保持淡定的情况下,心理失衡也就难以避免。

心理失衡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产生了心理失衡。少数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理想信念缺失,在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自己的精神生活等方面无法统筹兼顾,需求得不到满足,产生了心理失衡,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欲望失衡。领导干部欲望失衡最为常见的是权力欲的失衡。少数领导干部无法正确把握权力、地位和名利,有的则怕手中权力到期,产生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有的则从权力欲走向经济上的贪欲等。二是“比较产生了很大的落差”致使心理失衡。由于干部升迁指数有限,越往上职位越少,一些不能如愿晋升领导职务的干部,困惑于自己的各种能力都不错,“为什么一直不能被提拔”“别人提拔快,自己提拔慢”“别人收入高,自己收入低”“别人工作任务小,自己工作任务重”“别人所在部门经济条件好,自己所在的部门是清水衙门”等,通过“比较”体验到强烈的挫折感,认为自己贡献大、付出多,但回报少,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心理失衡”。三是“理想与现实不协调”产生了心理失衡。有的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企图有不俗的政绩,但有时能力不济,有时方式方法不对,结果自然不理想。想得到而又得不到,目标未能实现,极易产生空虚、迷茫、挫败等心态,可能令一些踌躇满志的干部感到委屈、失落、压抑,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还有一些官员由于心态严重失衡,会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情绪,一旦在涉及进退留转或荣誉、待遇、评价等问题上遇到自认为不公、不平之事,心态就会由惊愕、委屈转化为气愤、恼怒,常常因为失去理智而变得不管不顾,甚至表现得不可理喻,而且容易以一时的情绪冲动作出不符合社会规则甚至有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来。

3.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是现代人最常见的心理不适现象。领导干部由于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工作要求比较高,生活比较紧张繁忙,更容易出现心理疲劳。长期的紧张繁忙,精神始终高度集中,身体超负荷运转,不仅容易产生生理疲劳,更容易出现心理疲劳,而心理疲劳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比生理疲劳严重得多。

心理疲劳往往呈现以下状态:一是感到身体劳累。不少领导干部每天面对着无规律的繁重工作,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晚上失眠多梦,经医院检查又无实质性病症,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出现工作厌倦。不少领导干部长期从事单调、重复的公务活动,有的因一时或长期得不到其他班子成员特别是上级领导的认同与支持,产生了心理饱和,感觉工作环境很压抑,导致心情憋闷,逐渐丧失对所在岗位的兴趣和干好工作的信心与决心。三是产生了抑郁情绪。抑郁是人们对生活、工作压力和不幸的一种正常反应,但是,当抑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演化为病理学意义上的抑郁症,呈现出不良的精神状态——慵懒。如:做事打不起精神;发呆,反应迟钝、记忆力明显减退;变脸,性格与以往大不相同;忧伤,常常无缘无故感到沮丧;颓废,对生命价值感到怀疑,对生活缺乏信心。

(二)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在因素

《人民论坛》杂志曾对全国各地100多名官员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发现,80%以上的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心理疲劳”及“压抑心理”。除了外部压力与环境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外,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还有其自身的因素。

1.对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很多领导干部缺乏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有的认为心理问题为精神疾病,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精神不正常,故对心理问题回避、隐瞒,更不要说积极进行心理自救或寻求专业人士的救助了;有的即使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在工作和生活中过分强调克制、忍耐,不善于自我调节、自我减压;有的明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总认为别人没有问题我也不能有,不敢暴露自己的问题。

2.特殊年龄阶段的身体问题引发了心理问题。

大多数干部担任了一定层次的领导职务后,也已人到中年,这一阶段身体一般都处于一个转折过渡阶段期,即更年期,这一时期较易产生身体上的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血脂、肿瘤、偏头痛、失眠症、神经衰弱、抑郁症等,身体状况导致心理承受力也在下降,如果不能正视身体变化,就会产生恐惧和不安等心理困扰,引发心理问题。

3.自身心理疏导技能的缺失。

心理问题在现代高度竞争的社会里较为普遍。但部分领导干部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关注不够,尤其是严重缺乏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技能。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5.6%的被调查者显示有心理问题,但仅仅有3%的人关注过心理救助或寻求过专业人士的心理援助。有些领导干部遇到的心理问题本来很平常,但由于不懂得、不善于调节控制,有一定的恐慌心理,结果导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4.个性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性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领导干部的个性特点也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外向豁达、情绪稳定的领导者,遇到紧张刺激后,一般能理智地对待,使消极情绪在短时间内平息;而个性有缺陷的领导者,很难与人和睦相处,孤傲、敌意、自我中心、感情脆弱,常常处于心理紧张状态,难以摆脱紧张刺激的影响,甚至形成偏执状态,无法摆脱,使身心容易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形成心理疾患。

四、领导干部要重视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应对竞争、成就事业、获得幸福的重要保证。过去,各级组织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往往从政治上、思想上考虑较多,不太重视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和疏导。剖析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许多人的人生之所以出现“滑坡”,既有政治上的因素(如理想缺失、信念动摇、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等),同时也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如对权力、金钱的攀比心理,工作中的矛盾发展到心理失衡而利用职权贪污腐化等),更多的情况是,有些干部缺乏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对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矛盾无法面对和处理,坏情绪得不到释放或化解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领导干部保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就要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消除心理障碍,维护健康心理。

(一)学习运用心理健康知识

领导干部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并带头学习掌握必备的心理卫生知识,不但正确面对、有效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努力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能惠及他人,切实体现对下属和群众的关爱。领导干部要多同下属积极沟通,缩短与下属的心理距离;多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帮助基层理清思路、完善方法、实现目标,使其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各级组织也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一项内容,使广大干部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掌握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要关注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需求,研究制定减轻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带薪休假、定期体检、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方式,缓解领导干部的紧张情绪,为干部的心理健康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