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维护你的心灵:现代社会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导读
19070100000009

第9章 领导干部要重视心理健康(2)

3.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和谐的社会。在这三种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只有在人自身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制度保证,需要社会良性运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保证,更需要社会成员塑造和谐健全的人格,保持和谐健康的心理,造就和谐的个体。领导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导者,更应该为优化全民的心理素质起示范引导作用。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同时又对他人、对工作、对社会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程度。

4.心理健康是更好地履行领导职责的需要。

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直接决定了其工作态度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懈怠的,其工作方式是认真细致的还是简单粗放的,其工作作风是规范严谨的还是随心所欲意的,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是热情诚恳的还是粗暴虚伪的,对待他人的意见建议是宽容大度的还是置之不理的,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其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和工作水平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和事业发展方向。同时,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看不开”“想不通”,长期的超负荷心理压力又不能得到及时的化解和释放,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心理严重失调或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对身心造成较大的损害,也会影响到工作和事业的发展。

(二)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自身及环境条件下能达到的最佳状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能力,包括合理的行为、健康的情绪、敏锐的智能、坚强的意志、愉快的气质等。判断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有以下几点。

1.较高的智力水平。

良好的智力水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如果领导干部缺乏足够的智力,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无法精确分析和解决问题。拥有较强的学识水平和丰富的阅历经验,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有效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与权利的物质载体和基础条件。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智力水平指的是人的认识能力与潜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它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心理保证和心理条件。智力素质的标准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活动的能力构成的,它是一个整体标准和要求。对领导干部来讲,适应发展变化的时代,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具有良好智力水平是最基本的条件。一个智力水平不高、文化素质较差的干部,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思维模式和工作能力,实践中也必然会出现“角色功能不足”的情况,感到工作吃力。当领导干部的才能和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待无法适当配合,就会产生不和谐,从而导致挫折感和工作压力,而太多的挫折感和工作压力又会导致一些生理症状和情绪的不稳定性。这些必然会直接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党的事业。

2.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领导干部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水平,能适时地作出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决定,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困难与挫折面前能采取理智的反应方式。

领导者意志品质是以善于预见不可抗力为前提的,想到失败并有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做功底,那么必然会导致事业半途而废,产生挫折感。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在追求需要满足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后,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烦躁。个别领导者由于心理素质脆弱,心理知识贫乏,极易把激怒的情绪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或工作中,有时还容易受暗示或武断从事,鲁莽从事、行为偏执,表现出与自己的身份、年龄很不相称的幼稚行为,给事业带来巨大损失,给他人造成巨大的精神痛苦。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保持一种为事业奋斗的精气神,在任何困难险阻面前,一定要意志坚定,充满信心,积极进取,始终能与党同心同德,以大局为重,自觉地将困难和压力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表现出强者的心理素质。

3.正确的自我认知。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心理健康,意味着领导干部能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自信而不自负,自省而不自卑。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自我评价过低,这种自我意识的偏差容易导致自卑,会形成不合理的信念。这样的领导干部由于自卑心理强,就会靠委曲求全来取悦他人,以图得到赞许。其结果必定是一方面活得很累,另一方面经常感到失望和沮丧。这是自我意识偏低造成的直接不良后果,应该引起领导者的高度重视。

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要承担重大的责任和任务。因此,保持良好心态,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评价,既不能低估自己,也不能高看自己,要经常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自己缺什么,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致命缺点,会带来什么危险,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事业发展找准目标、定好方向。

4.和谐的社会关系。

在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中,领导干部的个人行为和能力素质的高低,对社会和他人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领导者的组织、计划、控制、协调等领导功能就不可能很好发挥,各方面的工作就难以密切配合。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就谈不上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处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日益复杂,领导干部既要正确地维系各种社会关系,又要坚决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倾向与诱惑的冲击,才能正确履行职责。因此,融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领导干部发挥领导功能,推动各项决策实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领导干部对自己担当的责任,对于他人所做的工作,对于集体产生的力量,如果能够进行理性思考、客观公正地评价,善于组织和带领下属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任务,对下属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创新精神给予支持和赞许,敢于对下属员工中出现的不负责现象提出批评和热心帮助,就能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5.良好的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是人们的信念、意识、思维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在一个单位和一个领导班子中处于重要地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或许就会影响身边的同事、周围的群众。实践证明,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能不断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成为攻坚破难、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领导干部在情绪上,要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

6.健全的人格素质。

人格也就是个性,它是以性格为核心,包括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心理的、社会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性格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心理特征的总和。领导干部的人格就是做人做官的品格、标准和格调。由于领导掌握着公共权力,其心理状态是否正常、人格是否健全关系重大,稍有闪失,后果堪忧。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能够执著追求并切实做到底气足、心术正、气魄大、定力强、人气旺的话,那么,他强大的人格影响力必然会应运而生,党的事业必定会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

7.强烈的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指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确立是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干部个人魅力的具体体现。心理素质过硬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稳定性,它能使领导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自觉主动、积极地尽职尽责,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新的设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领导干部能较好地尽到自己的责任时,必然会产生满意的、愉快的情感,其个人的价值必然能得到充分合理地体现。

(三)判断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状况的基本方法

1.观察情绪状态。

主要观察领导干部在处理各种矛盾问题时是否能够做到情绪稳定、沉着,平时的喜怒哀乐是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情绪反应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是否与客观环境相适应,在面对挫折时情绪是否一落千丈,面对困难时是否畏缩不前,在面对指责和批评时是否虚心接受,在面对成绩是否过分得意等等,通过观察其情绪状态的变化和自我调适能力来判断干部心理健康状况。

2.观察人际关系。

主要观察领导干部在待人接物时的具体表现。对待他人是否热情、真诚、信任、友好,与人相处是否公正、谦虚、宽容,并能尊重他人、包容他人,有亲和力,在自己周围能够形成一个和谐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别人是否愿意和其交往并给予良好评价,通过观察其人际交往能力和他人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来判断其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协调。

3.观察行为态度。

主要观察是否与其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岗位角色和家庭角色相吻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是否有特殊异常的心理问题,能否正常地反映客观现实,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特别是观察在困难时期或者在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履行职责的行为表现,对心理压力承受能力的强弱。通过观察其知行结合的状态来判断其实际行为与其心理活动是否和谐统一。

4.观察人格意志。

重点观察能否正确认识自我与现实,具有与自身角色定位相吻合的自我意识,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为是否有恰当的了解与充分的认识,是否有自大或者自卑等问题以及在利益诱惑面前是否能够正确对待。通过观察其自省与自律的表现,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

三、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研究表明,天才和伟人之所以与众不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智商,不是技能,也不是身体条件,而是心理因素。健康的心理是一种心态、一种修养、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胸怀和气度,它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因此,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内陆续开展了一些针对领导干部进行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明显好于普通人群,在心理素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接受党的教育培养多年,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比较坚强,行为能力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比较强。二是在复杂环境和工作条件下培养出了较好的情绪的调控能力,绝大多数干部表现出坚定执著、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奋发有为等良好的精神状态。三是普遍接受各类理论知识能力的教育培训,在实践中突出重视多种能力的培养,自我认识评价方面比较准确。

但是,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面对经济社会的日趋发展,社会事务的不断增多,工作压力急剧强化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确有一些干部因为心理负担过重,心理承受力差,表现出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情绪失控、焦虑紧张、情绪抑郁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因抑郁而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