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海原
19070600000014

第14章 海原的西夏文化(5)

金牛寺(二)

关于金牛寺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天都山下住着一位善良的老汉,他和蔼可亲、乐于助人,乡亲们都很喜欢他。一天下午,他照常背上背篼到山里的小河边去拾粪,转到了后半晌,结果连一点粪都没拾到。他好纳闷,平日到这里来能拾好多粪,今儿个怎么一点也拾不上?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发现天已经不早了,便叹气道:“哎,人老了,连粪都拾不上了。”就在这时,他忽然听到“哞、哞、哞”的牛叫声。顺着声音望去,只见远远的有一头牛在向他叫着。他想那里有牛,大概会有牛粪,就赶紧走了过去。到了那里,果然看见一堆牛粪,可牛却不见了,他就把粪拾到背篼里,背着往回走。

老汉越走觉得背篼越重,压得他直喘气。他想:往常背满满一背篼粪也不觉得压,今儿个这么点牛粪咋这么重?想缓一下,可眼前又没有个放背篼的土坎坎,他就咬咬牙坚持背了回来。

老汉回到家把粪倒下,大吃了一惊:“啊,金子!难怪越背越重。”心中不禁疑惑:今天遇到了金牛?要不,牛粪咋就变成黄澄澄的金子了?真是怪事。

老汉把金子搬到屋里,把三个儿子叫来商量。大儿子说:“我们有这么多金子,应该先盖些好房子,土窑窑都住够了。”二儿子嚷嚷:“应该先买一些土地和牛羊骡马,然后再盖阔房。”只有小儿子说:“这么多金子我们家不能独占,还是分给那些穷苦人一些,剩下的再给庄里人办些好事。”老汉一听小儿子说得有道理,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就很高兴地说:“我们这里地广人多,天都山苍松翠柏,山清水秀,是个有灵气的好地方。金牛给我们送了这么多金子,如果在这座山上建一座寺庙,那该有多好啊!”老大老二听父亲这样定了,也不好再说啥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老汉就开始动手,他打发儿子到外面很远的地方,请来了许多能工巧匠。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把寺庙盖好了,塑了不少佛像……取名叫“金牛寺”。金牛显灵的事传开了,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来烧香拜佛。直到现在,香火不断。

白狗塔

相传很久以前,天都山上正在修建一座庙宇,庄严威武的佛像眼看就要塑成了。为了避邪,要在佛像肚子里装进猩红。人们四处寻找,可就是找不到这种东西。就在这个时候,寺院里的一条白狗失踪了。正在人们为找不到猩红烦恼时,从远处的山那边飞跑过来一个火红的东西,在夕阳的余晖下,闪闪发光。人们惊呆了,等他们清醒过来,发现一只狗站在寺庙前,仔细一看,原来就是寺庙里走失的那条白狗,它浑身上下全是红色的,还是那样温顺。人们纳闷,它为什么会变成了红狗。原来白狗从一个洞里钻了进去,这个洞一直通到海原甘盐池一带。

这只狗带着祈求的目光,老在人的腿上蹭来蹭去,把红色的东西擦在人的裤子上,这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发现这种红色的东西很像猩红药。于是有人连忙拿来一块白布,铺在地上,狗立刻到上面使出浑身的劲儿抖动身子,红色的东西全撒落在白布上,人们惊奇地发现这就是塑佛像所急需的猩红。等佛像塑造完毕,猩红药正好用完。那只驮来猩红药的白狗也因为使劲抖动身子累死在寺庙前。人们为了纪念这条白狗,就在那里修造了一个塔,这就是白狗塔。西华山上现在还有白狗塔遗址。

药王泉

海原县天都山雨子沟有一眼清泉,人们叫它“药王泉”,并将泉水称作“神水”。每年农历四月二十,远近的男女老少,手里提着饭罐、瓶子,成群结伴地到药王泉提水。说药王泉里的水可以治肚子胀、心口疼、腰腿疼等疾病。

相传在很早以前,天都山脚下住着几十户穷人,有一农妇丈夫早逝,只有娘俩相依为命。儿子叫石娃,非常孝敬自己的母亲。他经常上山打柴,换些米面度日。石娃娘常常害病,心口疼得死去活来,下不了炕,做不成饭,里里外外全靠石娃一个人。为了给娘治病,石娃爬下山涧,寻找药草,可母亲的病还是不见好转,石娃急得偷偷地哭。一天,他在山里打柴,又饿又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蒙蒙眬眬中突然眼前闪出万道金光,一头黄牛向他走来,他想,这是不是人们传说的“金牛”啊!他急忙起身,爱怜地摸了摸金牛的角,又摸了摸金牛的脊背。金牛一动不动地任他抚摸。石娃心里明白,金牛身上到处是金子,就是拔上一根毛也够他娘儿俩吃半辈子的。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只是疼爱地把脸贴到金牛头上亲了亲,顺手拍了拍金牛的脊背,示意叫它走。金牛好像懂得他的心意,慢慢转过身,看了看善良的石娃,恋恋不舍地向山下慢慢走去。石娃目送金牛下山。他看见金牛走走停停,最后站在陡崖下低头喝水,突然金光四射,转眼间金牛不见了。石娃猛地醒来,揉了揉眼睛,心想我真的看到金牛了吗?他背起柴顺着山沟一口气跑到陡崖下,陡崖下百花盛开,蝴蝶飞舞。他扒开花草用手捧着水连喝几口,顿时感到浑身有了劲,不渴也不饿了。他猛然想起生病的母亲,便跑到崖下挖了一块黄胶泥,捏成一个泥碗,给母亲盛了满满一碗水。石娃母亲喝了泉水,感到身体轻松多了。石娃又连续三天跑到陡崖下给母亲端泉水喝。母亲的病一天天好起来了。这时候村里还有不少人患心口疼的病,多年来没有办法调治,石娃就把看到金牛找到泉水的经过告诉了大家,并叫大家用泉水治病。说来也怪,凡是喝了泉水的病人,病都好了。从此,药王泉的名字一直流传了下来。

舍身洞

天都山上有一个洞窟叫祖师洞,祖师洞上方有一个约2米见方的洞窟——舍身洞,是藏舍利子和佛经的洞窟。舍身洞的来历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很大的关系。《西游记》虽说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孙悟空确有其人。孙悟空姓车,名奉朝,拓跋族后裔,京兆云阳(今陕西省泾阳西北)人,其祖先为北魏拓跋氏贵族,曾建立过北魏政权(386~534年),其直系亲属拓跋思恭在唐朝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朝皇帝封为“西平王”。悟空原是唐朝的一名下级官员,天宝十载(751年)随中使张韬光出使外国,因病不能随团回国,遂留居犍陀罗国,出家为僧,法号法界。后因思念家乡父母,遂决心回国。其师赐佛经三本,佛骨一个。经天山南路至北庭,再由回鹘路,于贞元六年(790年)回到上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政府将他安置在章敬寺,又赐法号为“悟空”。悟空沿丝绸之路回唐都长安途经天都山(今海原县)时,被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拓跋氏贵族挽留,并将其所携带的真身舍利子留在了天都山,开凿了舍身洞石窟来供奉,而悟空带回长安的则是影骨。在这里出土的西夏时期的孙悟空彩陶俑与敦煌石窟壁画上的取经图中的孙悟空之容貌如出一辙。另外当年藏在舍身洞里的舍利子与西安市的舍利子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唐朝悟空取经的真实性。

少年老成的李元昊

李元昊生于宋咸平六年(1003年)五月初五。他出生的第二年,他的祖父李继迁就去世了。少年时的李元昊是在一个比较平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受过很好的教育,文武双全,智谋过人。他对父亲李德明奉行的睦宋政策很不理解。父亲李德明曾对他说:“我长期以来领兵作战,已经感到疲惫了,我们这个部族三十年来身穿锦绣,享受富贵,这是宋朝的恩惠,不能辜负哇!”元昊反驳父亲道:“身穿皮毛,从事畜牧,是我们部族的天性,英雄的出现,应当做一番称王称霸的事业,哪里只能为了锦绮呢?”时任宋朝边将的曹玮,十分仰慕元昊的风采,却总是无法见到。于是派人暗中偷画了元昊的图影,见人物样貌后,由衷地惊叹:“真英雄也!”

宋天圣六年(1028年),李德明进攻甘州(今甘肃张掖)回鹘政权。时年24岁的元昊在战役中崭露头角。以甘州为中心的回鹘政权和占据西凉的吐蕃都是宋朝挟制党项的盟友,李德明为了使西夏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便以攻占河西走廊为战略,进兵回鹘。元昊担当西攻的重任。他用突袭的方式,使回鹘可汗来不及调派兵力,甘州城即被攻破。随后,瓜州(今甘肃安西)、沙州(今甘肃敦煌)也相继归附西夏。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元昊又以声东击西的战术,一举突破西凉。夺取甘州、西凉的胜利,使党项的势力扩展到了河西走廊。元昊也因战功显赫而被册封为太子,赢得族人的广泛赞誉。

西夏扁壶

海原出土的西夏扁壶,也称甲囊壶,为西夏军旅壶,是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国家历史博物馆。扁壶高36厘米,直径32厘米,底足径11厘米。扁壶的两侧有双耳或四耳,以便穿绳提拿或携带,其造型可能从游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变而来。有的壶腹部正反两面各有一圈足,背面圈足起放置平稳的作用,正面圈足有对称和加固胎体的作用;有的只有一侧有圈足;有的小型扁壶没有圈足。扁壶一般外表为褐釉剔花装饰,也有黑褐釉素面无纹的。

党项民族长期生活于马背,能耐寒暑饥渴,长于骑射,而扁壶体态轻盈,形状非常适合在马背或驼背上吊挂携带,是西夏人所喜爱的用于装水、盛奶、灌酒的生活器皿。

“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位于宁夏首府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下荒凉而寂寞的开阔地上。距银川市35公里,占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它的西面是高峻挺拔的贺兰山,东面是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是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寝,俗称“昊王坟”。

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较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陵区里布列着9座帝王陵墓和207座宗室、王公大臣的陪葬墓,每一座帝陵,原先都是一组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西夏王陵的建筑虽然受到唐宋建筑风格的影响,但却具有自己的特色。陵台中高大的塔形建筑,显然是西夏帝王笃信佛教的表现,但它的建筑面积和建筑形式却采用了不对称的手法,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对称建筑格局。塔上多处有砖瓦堆积和椽柱洞孔,可以看出当初为八角形多层次密檐式的塔形建筑。这种不同于中原地区帝王陵墓的建筑风格,在中国陵园建筑中,可谓别具一格。

1977年,在西夏陵区的一座陪葬墓里出土了一尊鎏金大铜牛。这尊卧式鎏金铜牛用青铜浇铸,通体鎏金,内空心,重量达188公斤,它造型优美,形象逼真,一副耕作之后卧地休息的生动形态。后来,它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珍藏于宁夏博物馆中。同时出土的一尊蹲状的石马,重量达355公斤,唇上还留有鲜红的彩绘颜色。这些珍贵的文物,反映了西夏高超的冶金技术和以畜牧业为主要生存手段的民族习性。

1986年,国务院将西夏国都兴庆府故地——银川市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将西夏王陵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宣布西夏王陵为国家级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