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海原
19070600000044

第44章 附录三(2)

海原一小的少儿歌舞在区内外小有名气,该校音乐老师编排的舞蹈多次在全区少儿舞蹈大赛中技压群雄,夺得大奖。2006年,罗晓娟编导的舞蹈《春晓》获全区少儿舞蹈大赛银奖;2008年,潘荣编导的舞蹈《为奥运加油》获全区少儿舞蹈大赛金奖;2010年程银萍编导的《花裙子飘起来》,潘荣编导的《我的偶像》分别获得全区少儿舞蹈大赛银奖。还有多个节目获得区级铜奖及优秀奖。2011年海原一小被教育部授予“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成为宁夏获此殊荣的第一所学校。

海原县音乐协会主席、县教研室音乐教研员张生珍,为海原的音乐教育做出了贡献。在他的影响下,包括他的一弟二子一女等许多人从事音乐教学或爱好音乐,并活跃在各地的舞台上。2007年,张生珍携一家人走进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神州大舞台”栏目;2010年,他们一家人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欢乐一家亲”竞技演出,可称得上海原的“音乐之家”。

四、美术书法

自1991年至今,海原县专业和业余美术书法创作队伍不断扩大,主要以然迪、王峰、杨琦、王志学、刘学生、常兰梅、常黎明、李海荣等人为代表,作品先后在《西北美术》《宁夏画报》《六盘山》《宁夏日报》《固原日报》《中卫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刊登。

然迪的作品曾入选《当代艺术名家精英大典》,并在《文化艺术报》《兰州晚报》《宁夏日报》《现代生活报》、天水电视台、日本《中日新闻》等媒体进行了专题介绍。2003年他应邀为中央军委办公厅创作了《江山清朗图》巨幅作品。2005年他被《美术报》列为西部百家,被《书画报》列入“中国书画百杰”。2006年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同年,兰州军区在为然迪举办个人画展的时候,军区司令员李乾元上将欣然为然迪画展题词,并现场聘然迪为兰州军区特约画家。

在绘画创作队伍中,杨琦的主要作品有《岁月涛声》《盘古颂》《身在绿海云霞中》《盛世繁华》《黄土高坡》《山里学校》《红军当年走过的路》等。刘学生的国画作品《胡杨林》《山水》《远山》《高山》《水乡》《草原》《南山雨后》分别在《宁夏大学学报》《青年生活导报》《陕甘宁青年报》《宁夏日报》上发表。常兰梅美术作品《桃园》《肖像》《九龙树》《秋色》《回族姑娘》《小河淌水》等先后在中央美院、北京艺术馆展出,其中《九龙树》被北京艺术馆收藏;作品《海原风景》获首届宁夏全区“广夏杯”群众文化专业岗位技能大赛银奖,《市场一角》在宁夏少儿美术教师艺术作品展中获一等奖,《静物》在纪念毛泽东诞生一百周年固原地区艺术作品展中获二等奖。县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常黎明喜欢漫画创作,有上百件作品先后在国内知名报刊上发表,其中部分作品入选国内漫画大展。

海原县专业和业余书法创作队伍主要以马海宁、田应选、张汉卿、陈海玉、王志学、仇建国、金翰勇、胡万仁、刘学智、马冰洋、李东昌、王鸿九、房虎、闫志恒、王新林等人为代表,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区)、地区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奖。

马海宁先后有百余幅作品及书论发表于《中国书法》《中国钢笔书法》《书法报》《写字》等报刊。硬笔书法作品曾获第九、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展三等奖和优秀奖,其长卷硬笔篆书《古兰经》被国内书法界誉为“刻在纸上的碑文”;书法论文《硬笔书法的文化认同》获第四届中国钢笔书法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书法作品先后在区内外举办的各类大赛和书画展中获奖,为全国书法界颇具影响的青年人才。

张汉卿书法作品先后参加“双馨杯”全国中老年诗画书法、首届“草原杯”美术书法、第二届“盛世中华杯”中国美术书法、纪念抗日名将左权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中国楷书之祖钟繇书画艺术馆全国书画等大赛并展出,并多次获金奖、银奖、铜奖、精美奖等奖项;作品被《中国书画艺术精品集锦》《中国书画宝典藏》《中国书画艺术》《当代画家作品选》《全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等刊物收编。

王志学书法作品在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大展中,先后在韩国汉城、巴西圣保罗、日本东京等地进行巡回展出并被收藏;展出作品部分被《当代绘画艺术家》《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典》《中国二十一世纪文人硬笔书法家大辞典》等典籍、辞书选编。硬笔书法作品在桂林书画院举办的“学习时代楷模李向群全国书画大展”中获银奖。

仇建国书法作品先后获固原地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书法竞赛青年组二等奖、固原地区首届群众文化专业岗位技能大赛银奖、宁夏第五届和第六届“群星杯”书画大赛银奖和铜奖、全国“四海名人”书画展三等奖、中越书画友谊展三等奖、全国审计系统书法竞赛银奖等。

马冰洋楷书条幅获固原地区三县四校书法比赛二等奖,楷书书法作品荣获全国第二届“素质杯”少年儿童书画竞赛金奖和全国“美术杯”青少年书画大赛一等奖,作品分别被竞赛委员会作珍品收藏和《全国首届少儿美术杯书画大赛精品集》收录。

五、摄影摄像

海原县摄影人员主要有贺吉旺、陈君键、刘嘉荣、李智、王恒德、马杰、李进兴、仇建国等。先后有100余幅新闻摄影作品在《光明日报》《中国摄影》《中国文物报》《宁夏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县城及乡镇有个体摄影照相馆40多家,其中在县城拥有彩扩机的大型摄像馆5家。1999年后,县文化中心先后举办了“颂祖国、爱宁夏”海原县50年成就展和刘嘉荣、王恒德个人摄影展,之后又陆续举办四届美术书法及摄影展,展出作品214幅。

王恒德自幼喜欢摄影,1981年开始专业拍摄,尤擅长人物、广告、记录摄影,现为中卫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卫市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海原摄影家协会主席。他曾在《农民日报》《光明日报》《宁夏日报》《中国摄影》等刊物发表作品200多幅,并多次获各类奖项。作品《手艺》获国家民俗类一等奖,《坟墓》获自治区摄影专业民俗类一等奖,《民族魂》《回族习俗》分别获全区审计机关摄影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在中卫市纪检委和监察局举办的“大漠清风”书画摄影比赛中,摄影作品《认婆婆》获专业类一等奖。

摄影爱好者中,马杰的摄影作品《新生活》《丰收在望》参加第二届“大河上下”艺术摄影作品展及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甘肃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展览,分别获三等奖。仇建国摄影作品在中卫市纪检委和监察局举办的“大漠清风”书画摄影展中获一等奖。

海原县的摄像始于80年代中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像逐渐进入平常人家,技术也逐步提高。现在主要用于婚嫁、丧葬、祝寿、同学聚会、春节聚会、庙会等。

六、剪纸刺绣

据不完全统计,海原县较有名的民间剪纸艺人有100多人,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剪纸艺人有伏兆娥、伏兆凤、伏兆苗、周国霞、余莲、刘兰、代霞、马秀琴、黎雪等。其中伏氏三姐妹被吸收为中国剪纸艺术家协会会员。伏氏三姐妹、周国霞为代表的海原艺人的剪纸作品先后在区内外许多报刊上发表。

伏兆娥系中国剪纸研究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民间艺术家协会剪纸协会副会长、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协会会员、宁夏民协副主席。从80年代起,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作品300多幅。1993年,她作为宁夏艺术团成员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1994年,中央电视台和银川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电视系列片《黄河一日,山里人家》,对她的剪纸艺术做了专题介绍;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因其剪纸技艺精湛获“中华巧女奖”。1997年,在宁夏展览馆举办了“伏兆娥剪纸展”。她曾应邀为电影《这女人这辈子》《黄河绝恋》,电视连续剧《大漠豪情》《生死腾格里》,电视片《妈妈的绿窗花》等作剪纸美术设计并获奖。她的200余贴画剪纸作品在《宁夏日报》《宁夏画报》《民族画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东方网等20余家新闻媒体上作过专题介绍。她的作品《十二生肖》被四川博物馆收藏,《西游记》人物系列被1999年中国民间剪纸博览会选中印制为邮票、火花,《永久和平》被中国剪纸研究会印制成贺年卡发往世界各地,《虎年和平》获2000年首届全国剪纸世界回顾展一等奖,《老鼠偷油》获2001年中国第二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银奖。伏兆娥的小传被收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央电视台、上海卫视、宁夏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云南电视台、银川电视台、无锡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纷纷报道过伏兆娥的剪纸专题。现著《伏兆娥剪纸集》《怎样学剪纸》《西游记》《水浒传》火花各一套,分别获剪纸界奖项,获国内外奖30多次。

1997~2002年,伏兆娥被张贤亮先生聘请到镇北堡西部影城为游客现场献艺,获得“西北第一剪”的称号。她因在剪纸界成绩突出,被联合国教科文民间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