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19072400000023

第23章 李白与司马相如杂谈——古代文学讲课录之六

孙生

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景帝时做过官,因病免,随后出入梁孝王门下,和当时著名的辞赋家邹阳、枚乘等一起交游。司马相如留给后代的不是他的使西南夷归入版图的显赫的功业,而是他的一段历代人物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

成都大富豪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弹了一段后世人们取名为《凤求凰》的曲子,感动卓文君与之私奔。卓王孙大怒,断绝其经济来源,二人只好开酒馆以谋生,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

李商隐诗云:“人生何处不离群,世乱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云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坐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王安石不喜欢李白的诗,说李白的诗只描写“女人和酒”,这一特点显然是受到了古代的老乡司马相如的心理暗示。

司马相如并不是纨绔子弟,他有真才实学,当时,西南难以平定,他奉武帝之命,出使西南夷,使四川南部、贵州、云南等广大地域纳入了祖国版图,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表现了他作为纵横家的杰出才能。

司马相如怎么是纵横之士呢?汉代赋家大多是纵横之士。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六国争雄的局面,使大量奔走于诸侯国的纵横游说之士失掉了活动市场。但是,汉初的诸侯分封制,又为他们留出了一片活动的区域,只不过此时此刻如战国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捭阖形势,已不复存在而已。因此,他们只好保留先辈苏秦、张仪那样的文章游说的气势,发而为结构上以四方烘托中央的大赋创作,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等篇章。

唐代仕进有几条途径:科举、干谒、隐逸、军功、恩荫。

李白一生干谒王侯,上书陈情,显然受到具有纵横家色彩的先辈乡贤司马相如的影响。

战国纵横家具有独立的人格,孟子曰:“说王侯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战国策》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求士,郭隗建议燕王聘中才之士的他先登,于是,天下大才乐毅、邹衍往应。

战国纵横家充分发挥了自己为王者之师的独立精神,他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独立人格,令李白无限神往。于是,李白就幻想“以布衣而动九重,以布衣而致卿相”。于是,他在干谒献策的时候,就往往表现出一种平交王侯,藐视权贵的俨然气势。一旦干谒失败,又往往表现出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高傲姿态。于是,干谒之路就走不通了,他就转向了隐逸求仕的途径。

从此,他经常隐居名山,结交有权势的道士,最后,在元丹丘的引荐下得到了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的帮助,终于被唐玄宗礼聘出山,做翰林待诏。

李白诗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的悲剧就在于,他把乱世年间的纵横钩拒之术用到了太平年间,结果这种独立和高傲使他处处碰壁。但是,却形成了他超然高踞、飘逸浪漫的诗风。

李白为什么没有选择佛家的隐逸而选择了道家的隐逸,因为道家自由独立的飞仙精神与他身上飘逸浪漫的纵横人格不谋而合,故在文学创作上他深受庄子浪漫主义文风的影响,而表现为一种五彩缤纷、灵动飞扬的神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