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19072400000022

第22章 李白身世之谜杂谈——古代文学讲课录之五

孙生

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考试?李白为什么恍惚籍贯?陇西成纪?金陵?咸秦?山东?李白的性格为何如此狂傲?李白的诗风为什么如此浪漫?

李白是李浑的后代吗?

隋文帝时梦见大水淹过了长安城,隋炀帝时长安童谣“十八子当有天下”,于是隋炀帝就猜忌这两件事应在天下第一郡王、隋王朝的开国功臣,李广、李陵的后代——陇西李浑的身上。于是,隋炀帝就让李敏的妻子,北周王朝的末代公主宇文娥英首告李浑、李敏谋反。于是,隋炀帝杀李浑全家32口男丁,妇孺老幼发配西域。

李白说,他们家世居西域,已历5世,第五世李白的父亲才迁到四川江油,所以有人认为李白就是李浑在西域的子孙后代。

李白写了两首词,其一曰: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宇文娥英举报以后,全家男丁被杀,妇孺流放。但是隋炀帝把宇文娥英留在了长安,最后毒死。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宇文娥英上当受骗以后,内心何等惨伤,她望着家人西去的道路,黄沙茫茫,音尘漫漫,是何等悲凉绝望。故忆秦娥其实是秦娥忆。秦娥者,宇文娥英也。

这里有两重含义:第一是李白忆秦娥;第二是秦娥忆西域。合而言之,就是李白设想宇文娥英怀念被流放西域的家人,故方向是向西的,面对的是西风残照。所以,我们推断李白有可能是李浑的后代,他知道家族的这一段痛史,于是借诗词来表达之。

但是隋朝的受迫害者,在唐朝时应该扬眉吐气的,那么,李白的父亲为什么要自称李客呢?当时称做生意的人为“客”,所以客不是名字,那么,李白的父亲为何不以真名示人呢?客有客居他乡之意,既然中原是你祖先的家乡,你的祖先从中原迁到西域,现在你回来了,寻根问祖怎么能够是客居异乡呢?

李白的父亲高卧云林,与世隔绝,不与任何人打交道,为什么?

只有一种可能,李白的祖先是玄武门政变被唐太宗李世民诛杀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的后代。这样在李世民子孙做皇帝的时代,建成、元吉的后代永远是不敢出头的政治犯。因为这个原因,李白的父亲虽然来到了自己的故乡,但是不能公开身份。故乡虽好,不是他的容身之地,故自称为客,包含了多少伤痛之意。害怕暴露身份,他假装高卧云林,与世隔绝。担心儿子科举填表泄露身份,不让儿子参加科举考试,从小给儿子培养剑术和乱世学问《长短经》,暗示了他内心的不甘。

所以,我们推断玄武门政变发生后,当时,李世民杀兄屠弟,同时杀了10个侄子。但是,古代达官贵人姬妾成群,有可能建成、元吉的某一个妃子或宫女身怀六甲,没有被李世民的党羽发现,政变之后,跟随西域的商队,逃向西域,生下了一个孩子,就成了李白的西域祖先。现在虽然已历5世,但是李白的父亲还是十分谨慎:

以大众化的称呼,让人称呼李客,不暴露真实姓名;隐卧林泉,与世隔绝,不暴露行藏;不让李白参加科举考试,免得填写履历,露出蛛丝马迹;从小叫李白击剑学武,请一老师赵蕤,教李白学习《长短经》,不学习科举用书。《长短经》内容乃纵横钩拒之术,是乱世年间诸侯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重大谋略。而李白生活在太平盛世,那么,李白的父亲这样教育李白,是不是别有用心?

玄宗时,唐政府重修谱牒,天下冒姓之李皆入皇家谱牒,唯独李白家没有;玄宗自称是武凉王李暠十一代孙,李白自称是李暠九代孙,但是未入谱牒,为什么?

唐代仕进多途:科举、隐逸(终南捷径)、干谒(上书自荐)、从军、恩荫。李白不参加科举,那么,李白会选择哪一条仕进之路呢?

李白首先就走上了隐逸一途,想把自己的名声弄得很大,然后让朝廷来征辟自己,于是他就到处修仙学道。虽然起初没有引起朝廷重视,但是道家的神仙思想却对他的诗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白诗中充满了飞仙的意象和想象,就是源于这种道家的隐逸生活。

在漫长的隐逸途中,李白又不甘寂寞。于是,他又走干谒仕进的道路。由于他深受战国策士的影响,他的干谒就不可能是自下而上的推荐自己,而往往表现出一种以卑临尊的态度。孟子曰,“说王侯,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表现了战国纵横家独立自我的人格,而这一点,正与李白的少年教育和个性特征相似。于是,他的干谒就处处不通,他就深为上流阶层所不喜。

《战国策》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求士,郭隗建议燕王聘中才之士的他先登。结果,天下大才乐毅、邹衍往应。

战国纵横家充分发挥了自己为王者之师的独立精神,他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令李白无限神往。于是,李白就整天幻想着“以布衣而动九重,以布衣而致卿相”。因为这种心理,他在干谒献策的时候,就表现出平交王侯,藐视权贵的骄傲态度,往往表现出一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姿态。于是,干谒之路就走不通了,他就又转向了隐逸求仕的途径。

李白以纵横之术干谒王侯,还受了一位乡贤古人的影响。这就是汉代四川以大赋闻名于世的著名作家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弹《凤求凰》曲子,与卓文君私奔,卓王孙大怒,断绝其经济来源。二人开酒馆,卓文君当垆卖酒。李商隐诗: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乱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云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坐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王安石不喜欢李白的诗,说李白的诗只描写女人和酒,这一特点显然是受到了古代的乡贤司马相如的心理暗示。

但是,司马相如并不是轻佻无用之人,他有一件绝大功劳为讲文学的人所忽略,那就是开通西南夷。当时,他奉武帝之命,出使西南夷,使四川南部、贵州、云南纳入祖国版图,表现了纵横家的杰出才能。李白一生结交王侯,上书陈情,显然受到司马相如的影响。

十一

隐逸和干谒使李白获得了极大的名气,在元丹丘的引荐下,李白终于搭上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女道士)这条线,玉真公主给皇帝哥哥吹风,于是玄宗派人征召李白入京。李白诗曰:“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可见李白性格狂傲之一斑。

李白受战国策士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人格绝对独立张狂,另一方面又整天做着以布衣而动九重的美梦。现在,他成功了。但是由于他的性格,他平交王侯,狎侮同僚,这样也就不可能得到朝廷权贵的认可。于是,在高力士和杨贵妃的谗言下,玄宗也就对他“赐金还山”了。

十二

有一次李白经过华阴县衙时骑驴被抓,他索笔写道:“曾经龙巾拭吐,玉手调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敢走马,华阴县内不能骑驴?”可见他性格之一斑。

《今古奇观》中“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一文,更是李白狂妄性格淋漓尽致的再现。

总之,由于以下原因导致了他的性格和诗风特点:

带有胡人血统的家风;

纵横家的思想和行为;

道教的飞仙精神;

蜀中的佳山秀水和乡贤司马相如的影响。

十三

李白的悲剧就在于,他把乱世年间纵横家的思想用到了太平年间,结果这种独立和高傲使他处处碰壁,但是,却形成了他飘逸浪漫的诗风。

李白为什么没有选择佛家的隐逸而选择了道家的隐逸,因为道家自由独立的飞仙精神与他身上纵横家的人格不谋而合,故在文学创作上他深受庄子浪漫主义的影响,而表现为一种五彩缤纷、灵气飞扬的神仙世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

关于李白的身世之谜,张书城先生《李白家世之谜》一书中做了详尽论述,我这里只是沿着此书的观点做了一点发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