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19072400000032

第32章 清代中期满族作家及其诗文创作述略(2)

裕瑞(1771~1838年),爱新觉罗氏,字思元,多铎五世孙,清朝和硕豫良亲王修龄次子。著有《枣窗闲笔》《思元斋全集》。纪昀称其诗“能机勃发,天籁自鸣”,谓其赋“清思绵邈,灵气纵横”。《思元斋主人诗》不分卷,嘉庆七年至十三年刻本,首都图书馆藏。《思元诗选》二种,嘉庆七年刻本,辽图藏。《萋香轩吟草》一卷,嘉庆刻本,北图藏。《草檐即山集》一卷、《枣窗文稿》二卷,嘉庆十六年至十七年自刻本,北图、南图藏。《思元斋诗文合刻》,道光八年石印本,辽图藏。《思元斋全集》(《萋香轩吟草》一卷、《樊学斋诗集》一卷、《清艳堂近稿》一卷、《眺松亭赋抄》一卷、《草檐即山集》一卷、《枣窗文稿》二卷),嘉庆七年至十七年自刻本,北图、南图、辽图、北大、北师大、山大、旅大藏。《思元斋集》两种,嘉庆二十五年刻本,辽图藏。《清艳堂近稿》不分卷,嘉庆十三年刻本,上图藏。《续刻枣窗文稿》有:《再刻枣窗文稿》一卷、《沈居集咏》一卷、《东行吟抄》一卷,道光八年刻本,北大、山大、泰州藏。《思元斋全集》十卷,嘉庆道光间刻,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内分9种:《萋香轩吟草》一卷,有丰申殷德序,录诗百66首,嘉庆四年前后作,嘉庆七年刻;《樊学斋诗集》一卷,有西涯居士法式善序,录诗98首,嘉庆八年至十年作,嘉庆十年刻;《清艳堂近稿》一卷,有嘉庆四年纪昀序,又刘墉题诗,末有误庵成书、吴跋,录诗113首,嘉庆十一年至十三年作,嘉庆十三年刻;《眺松亭赋抄》一卷,嘉庆十五年刻;《草檐即山集》一卷,有临川乐钧序,末有李韫英跋及自序,录嘉庆十四年至十五年所作诗,嘉庆十六年刻;《枣窗文稿》二卷,有杨芳燦序及自识,录散体文50篇,论史传者十居七八、为记序者十居一二,嘉庆十七年刻;《东行吟抄》一卷,前有潘阳西桥慈士衡敬序,又嘉庆十八年自序,录文一篇、赋一篇、诗24首,皆奉使东行所作,嘉庆二十五年刻;《沈居集咏》一卷,有道光八年自序,录嘉庆二十三年至道光七年所作诗,道光八年刻;《东窗文续稿》一卷,有道光十年自序,凡文14篇,道光间刻。别本四种:一为《萋香轩文稿》不分卷,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1966年据稿本影印,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一为《思元斋续集》不分卷,道光八年刻,3册,山东大学图书馆藏;一为《思元斋文集续刻》一卷,道光间刻,首都图书馆藏;一为《续刻东窗文稿》一卷、《再刻东窗文稿》一卷,道光间刻,泰州市图书馆藏。

昭梿,字汲修,自号汲修主人,昭梿是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父永恩,原封康亲王。爱好文史,精通满洲民俗和清朝典章制度,与魏源、龚自珍、纪昀、袁枚等名士有往来。其文稿大多散失,后由端方搜集整理,有《啸亭杂录》十五卷。所著诗文200余篇,未刊散佚。今存其集写本两种:一为《蕙荪堂烬存草》二卷,清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文献》总第二十四至二十六期刊载;一为《蕙荪堂集》一卷,稿本,清末洪德元、盛昱、费念慈跋,上海图书馆藏。《蕙荪堂烬存草》二卷,清抄本,北图藏。吴贻禄《芸晖馆诗集》有其所作序。《啸亭杂录》,清抄本12册,刊本有3册、4册、6册、10册、12册不等,国家图书馆、辽宁图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藏。

奕绘,字子章,号太素道人,又号幻园居士。清高宗乾隆帝第五子荣亲王永琪之孙,父荣郡王绵亿长子,袭多罗贝勒,官至内大臣、正白旗汉军都统。著有《子章子》《妙法莲华集》《秘书集》《写春精舍词》《明善堂集》。曾和王引之合著《康熙字典考注》。《八旗艺文编目》载,著《明善堂集》四十卷,稿本藏侗后齐将军所。其集未刻。今存《观古斋妙莲集》三卷,道光间抄本,录嘉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诗330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此即《八旗艺文编目》所称《妙莲华集》。又有《明善堂集》十七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道光间钞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钞本。内《流水编》十五卷、《南谷樵唱》二卷。《流水编》为诗,约自道光初年迄十八年,多咏北京名胜及与侧福晋顾太清唱和之作。《南谷櫵唱》为词。别有《秘书集》,今未见传。《观古阁玄妙集》三卷首一卷,1986年辽宁省图书馆据清抄本扫描本,南图藏。《明善堂文集》写本旧钞原稿,八册,国图藏。《观古斋妙莲集》旧钞原稿,二册,辽图藏。《写春精舍词》载《词学季刊》二卷一、二辑。

晋昌(生年不详),卒于道光八年(1828年)。字戬斋,号红梨主人,清宗室成员,满洲正蓝旗人。清太宗皇太极后代,恭亲王常宁五世孙,固山贝子明韶长子。诗集初刻于嘉庆二十五年。以盛京诗曰《且住草堂诗》,伊犁诗曰《西域虫鸣草》。道光五年重刻本分编上、下卷,首自序及凡例。《戎旃遣兴草》,刊本二册,目前藏于辽图、国图。《且住草堂诗稿》不分卷·红格抄本,北大藏。《戎旃遣兴草》二卷,嘉庆二十五年家刻本,北图藏;道光五年,安素堂刻本,辽图、中科院、旅大藏。《戎旃遣兴草》二卷,道光五年重刻本,首都图书馆藏。前有三十年红梨主人自识,李楘、刘大观、周钱龄、程伟元、明义、徐松、继昌、凯音布、裕瑞、书铭、文幹、徐如澍、龙万育、杨芳、辛从益、王用誉等题词,录诗百79首。有嘉庆七年与程伟元唱和之作28首。《八旗艺文编目》载,有《西域虫鸣草》,今未见传。

相对于地位显赫的宗室王公,这时期宗室文人中存在另一创作团体,他们的祖父辈多是在宫廷斗争中失败了的一方,失败的后果延至他们这一代。他们虽贵为宗室却抑郁不得志,所得官职也多是一些没有实权的闲散之职。这些与皇子、亲王迥异的生活经历,使他们表现在诗文中的内容和风格也与皇子、亲王有所不同。正因如此他们从另一个方面丰富繁荣了乾嘉时期的宗室创作。清宗室诗风的转换,也正是从恒仁、永忠、永奋、书、敦敏、敦诚,特别是永奋这一代人笔下实现的。

恒仁,字月山,一字育万。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四世孙,辅国公普照之子。著有《月山诗集》,乾隆六十年,其子桂圃为其刊刻遗集,辑诗近300首,由沈廷芳校订。诗以唐为正声,而于目者皆具底蕴。此集载纪昀、翁方纲、沈霖序。附《月山诗话》34则,为《渔洋诗话》而发,评论无多,然有识悟。《月山诗话》一卷,共43则,是恒仁的诗论著作。中华书局1984年编纂的《丛书集成初编》中选了《月山诗话》。《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艺文志;集部;选恒仁《月山草堂诗四卷》。沈德潜《清涛别裁》录诗二章。谓“志其大概”。《月山诗集》四卷,刊本二册或四册,国家图书馆、辽宁图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藏;《月山诗话》辽宁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藏。《月山诗集》四卷首一卷末一卷,乾隆六十年刻本,北图、南图、辽图、北京市委、中科院、华东师大藏;嘉庆刻艺海珠尘本木集(辛集),丛书综录、旅大、日本人文藏;丛书集成初编本。《月山诗集》四卷,乾隆六十年刻,首都图书馆藏。凡诗近300首。由其师沈廷芳校订。纪昀、翁方纲、沈霖为之序。后将此集辑入《艺海珠尘》及《丛书集成初编》。沈德潜谓其:“授以唐诗正声,造诣日进,吐属皆山水清音,北方之诗人也”。纪昀为之序日:“其吐言天拔,如空山寂历,孤鹤长鸣,以为世外幽人岩栖谷饮,不食人间烟火者,而固天潢之贵族也。”沈廷芳在其墓志铭中,则赞其诗“清微朴老,克具古人风格”。

永奋是这一批宗室诗人中的代表人物,他与其他宗室诗人一起开辟了满族宗室诗歌的新天地。永奋(1729~1790年),号嵩山,又号苦斋,神清室居士,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礼烈亲王代善后人,父崇安封康亲王,兄永恩袭礼亲王爵,永奋封为二等辅国将军。永奋的身上已经看不到清初宗室诗人那种为作诗而作诗的倾向,清初曾出现的无所寄托的闲适之作在他的诗歌中已很难见到。著有《神清室诗钞》。《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选了其诗一首。钱仲联著《清诗纪事》卷三录其《题画松》一首。《神清室诗稿》三卷,嘉庆十三年侄昭梿刻本,北图、南图、中科院、南大藏。《神清室诗稿》三卷,嘉庆十三年刻,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首吟“礼亲王”、“汲修”二印,知为其侄昭梿藏本。昭梿跋云:“先叔父嵩将军,晚岁独处一斗室中,所著诗稿,身后颇多散失。”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评“其诗生气坌湧,不烦修饰,弥益老苍,兼法唐、宋,而于杜、苏两大家得力尤深。”杨仲义《雪桥诗话续集》“嵩山将军永奋诗才超妙”。

永忠(1735~1793年),康熙第十四子允禵之孙。字良甫,号腮仙、又号延芬室主人、九华道人、敬轩主人、耕榈道人、如幻居士,别号觉尘、香园。所著《延芬室集》内容多为交友怀人、描景画物、寄怀抒情的内容。这种内容虽然平淡无奇,缺少重大的题材,甚至缺少呼天抢地、慷慨激昂的格调,但是却真实地反映出了地位处境并不顺达的那一部分宗室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今存其集写本两种:一为《延芬室诗》一卷,稿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一为《延芬室集》无卷数,乾隆间残稿本,33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延芬室集》残稿,乾隆稿本,北图藏。《延芬室集》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延芬室集》残稿,原稿本33册,国家图书馆藏。《延芬室稿》不分卷,嘉庆四年自刻本,写乾隆十二年至五十七年间诗,今藏于北京图书馆。昭梿在《啸亭杂录》称永忠“诗体秀逸,书法遒劲,颇有晋人风味”。

敦敏(生卒年不详),谱名敦明,爱新觉罗氏,字子明,号懋斋,又号槐园。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长子。敦敏家族虽在乾隆朝恢复了皇室宗籍,但仍处于受排斥的地位。著有《懋斋诗钞》。《懋斋诗钞》一卷,稿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据以影印,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残存诗作240首,内有《芹圃曹君霑别来已一载余》《题芹圃画石》《赠芹圃》《访芹圃不值》《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诸诗,皆研究《红楼梦》珍贵资料。《八旗艺文编目》载此集残抄本一册,似即今存稿本。

敦诚(生卒年不详),字敬亭,号松堂,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敦敏之弟。24岁时曾受父命在喜峰口松亭关管税务。26岁随父返回北京闲居。33岁补宗入府笔帖式,旋授太庙献爵。40岁丁母忧。著有《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白香山〈琵琶行〉传奇》等。今存其集四种:一为《四松堂集》不分卷、《鹪鹩庵笔麈》一卷、《杂志》一卷,稿本,胡适原藏,今归中国国家图书馆;一为《四松堂集》不分卷,抄本,一册,社科院文研所藏;一为《四松堂集》五卷,内诗文各两卷、《鹪鹩庵笔麈》一卷,纪昀序,敦敏撰小序,嘉庆元年刻,浙江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及周绍良藏,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嘉庆元年刻本,1955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原刻本,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一为《鹪鹩庵笔麈》一卷,抄本,内有《挽曹雪芹》诗二首,张次溪藏,《艺文志》第一辑周绍良文刊出。所作诗文关涉曹雪芹处颇多,为研究《红楼梦》者必读之书。敦诚善度曲,有《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家题跋,不下几十家。纪昀在《四松堂集》序中谓其:“其诗古体胜今体,古体七言又胜于五言。高者摩韩苏之垒,次亦与剑南遗山方轨并行。”

这一时期,宗室作家中较有诗名且有集子流传下来的还有永璥《益斋诗稿》、永瑢《九思堂诗抄》两位皇子,由于集子版本情况较为简单明了,本文就不再赘述。

二、文臣武将

清代中期满族作家中不容忽视的另一创作主体就是清廷的文臣武将。这一群体因其处在天潢贵胄和黎民百姓之间的特殊位置促使他们的诗歌具有多面性的特色。他们即有与皇亲贵戚的宫廷唱和诗也有作为一方父母描绘民间现实的诗作。这些大臣或在外省任上或在遣戍途中,将所见所闻写成诗词,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的同时也描绘了祖国各地风光山色与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清中期的八旗大臣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庞大,所录是诗名较盛,作品成就较高的作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