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奇(生卒年不详),字钟山,别号竹溪,满洲,钮祜禄氏,隶镶黄旗。世居长白山英萼峪。由内阁中书历官漕运总督,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副都御史,袭封一等子。著有《静怡轩诗集》。《静怡轩诗草》一卷,道光五年长沙郡署刻本。是集为其孙萨迎阿所刻,有乾隆五十二年沈启震题词,北图、中科院、复旦藏。
铁保(生卒年不详),字冶亭,一字梅庵,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历任吏部主事、郎中、户部员外郎、侍读学士、内阁学士。铁保优于文学,长于书法,词翰并美。所著《玉门诗抄》不分卷,抄本,中科院藏。《玉门诗抄》二卷,嘉庆刻本,北图藏。《淮西小草》一卷,嘉庆七年张振德、许鲤跃等刻本,北图藏。《梅庵诗抄》不分卷,清张友松抄本,南图藏。《梅庵诗抄》五卷,嘉庆十年刻本,北图、上图、辽图、吉图、南开、温州、韩国成均馆大学藏;嘉庆二十年门人徐端刻本,南图藏;道光石经堂刻本,南图藏。《爱吾轩诗抄》残稿不分卷,稿本,北大藏。《梅庵文抄》六卷,《惟清堂全集本》中科院、日本人文藏。《梅庵诗文抄》十四卷,嘉庆十年刻本,鲁图、旅大藏。《梅庵全集》十八卷,道光二年石经堂刻本,南图、上图藏。《惟清斋全集》道光二年,石经堂刻本,北图、南图、辽图、首都、鲁图、中科院、旅大、台大、日本京文藏。
清代中期,八旗大臣硕果累累,但由于大臣频繁的搬迁换岗、清末战乱等等原因,流传至今的作品只占一部分。还有大批满族作家的作品在今天以几乎不能见到,只能查到名录。如六十七《游外诗草》、观保《补亭诗稿》、阿桂《阿文成公心悟》、高书(树)勋《石堂诗抄》、傅显《卧云堂诗稿》、永亮《晚香堂诗》、顾邦英《海沱集》、图鞳(鎝)布《枝巢诗草》、博乡(卿)额《博虚宥诗草》、福明安《挹翠轩诗》、那霖《啸月堂集》、刘淳《虚白印稿》、全魁《乘槎集》、穆丹《西南于役草》、秦廷坤《山晓堂诗集》、成桂《读易山房诗》、孙霈《适晋车中草》、富森泰《焚余稿》、郭洁《一枝轩偶集》、讬(托)庸《瞻园诗抄》、兆勋《牧子诗录》《不堪侍赠吟》、彭振翱《萃苹诗草》、李方勉《怀立堂诗集》、李方勤《李村集》《滋兰室诗集》、《洗石山房诗集》、甘运源《长江万里集》《西域集》《啸岩诗存》、甘运瀚《舞遮轩稿》、汪松《早闲轩稿》、福保《景堂先生使东草》、明新《竹岩诗抄》、德瑞《于意云何斋稿》、玉栋《读易楼诗抄》、明瑞《北窗吟稿》、奎林《幽栖堂吟稿》、李洄(泂)德《栖碧山房诗文稿》《红亭诗存》、庆兰《绚春园诗钞》、永福《可斋诗草》、怀谦《两间草堂诗誊》、那达纳《惠勖堂诗》、伊嵩阿《念修堂诗草》、张祖润《茂荆堂存稿》等。
三、闺阁作家
随着满清入关,满族女性疏远了满族传统的弓马骑射,而日益倾心于汉文化。及至乾嘉时期,满族女性早已熟识经史,在诗词歌赋上更是形成不让须眉的局面。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女作家首推顾太清。太清的《东海渔歌》历来被词学评论家所钟爱。她的词清新隽永,气格高雅,继承并发扬了宋词婉约派的传统。虽然她的生活经历并不丰富,但她却能在她吟咏的小题材中喻意深刻的哲理。也因此被评为与纳兰性德并驾齐驱的女词人。
这一时期有名录可查且较有诗名的闺阁作家还有蔡琬、巩年、佟佳氏、希光、恽珠、余性淳、吕坤德等。由于种种原因只有蔡琬、恽珠、佟佳氏三人的诗歌作品被保留得较为完整。
蔡琬(生卒年不详),字季玉,锦州人,汉军正白旗籍。绥远将军蔡毓荣女,高其倬继配。著有《蕴真轩诗草》,此集乃其子书勋编,前有张裕荦序,乾隆四十四年侄孙永名校刻,中山大学图书馆藏。钱仲联所著《清诗纪事》收录其《辰龙关》《关锁岭》《江西坡》《九峰寺》《铁锁桥》《鹦鹉峰》《云南坡》《谒祠》《感怀》九首。沈善宝在《名媛诗话》中称其:“季玉诗笔,极其雄健。”《蕴真轩小草》一卷,道光二十四年序刻国朝闺阁诗抄本。
恽珠(1771~1833年),字星联,一字珍浦,晚号蓉湖道人,又称蓉湖散人,自称昆陵女史,清代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恽寿平族孙女,肥乡典史毓秀女,满州泰安知府完颜廷璐妻,能诗善绘。著有《红香馆集》,纂有《兰闺实录》及《国朝闺秀正始集》,并传于世。《国朝闺秀正始集》是清代闺秀诗歌总集,在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而她编辑的《兰闺宝录》(1831年刊行),被称作中国第一部由妇女写的妇女史。恽珠的这两部作品,成为中外学者研究清代妇女生活的重要史料。恽珠是比较多产且涉及面广泛的女作家,另著有诗集《红香馆诗草》,医书《鹤背青囊》等,绘有《百花手卷》《金鱼紫绶图》《锦灰堆图》《多喜图》等。又助刻《法苑珠林》,刊《李二曲全集》《四书反身录》《孙夏峰集》《恽逊庵语录》等书。《红香馆诗》一卷(诗余一卷)收入《国朝闺秀正始集》,辽宁大学图书馆有单行刊本。《红香诗管草》一卷,嘉庆二十一年刻本,藏北图、上图、南图;咸丰十一年重刻本,藏北图、中科院;宣统三年石印本,藏北图、民族文化宫、无锡;《喜咏轩丛书本》,民国十五年石印,藏丛书综录、旅大、日本人文。辑有《闺秀正始集》二十二卷行世。钱仲联主编《清史纪事》选其《锦鸡》《喜大儿麟庆连捷南宫诗以勖之》两首诗。徐世昌《晚晴簃诗汇》中评其“工写生,芊绵蕴藉,用粉精纯,迎日光,花朵灿灼,作已辄题小诗。”
佟佳氏(1737~1809年),号天然主人、天然女史,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一位才华超群的女诗人。多尔衮五世孙睿格亲王如松的继配福晋。所著诗集《问诗楼合选》《穗帷泪草·乌私存草》和《虚窗雅课》中有不少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她所经受的世道炎凉,以及孀居生活的孤苦心境,且佟佳氏作为北方民族的女诗人,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问诗楼合选》刊本一册,国家图书馆、辽宁图书馆藏。《穗帷泪草》《乌私存草》二册,国家图书馆藏。《穗帷泪草》一卷,清刻本,国家图书馆藏。《裂心集》不分卷,清刻本,中科院藏。《虚窗雅课初集》一卷二集不分卷,嘉庆刻本,北图藏。《问诗楼合选》不分卷;《虚窗雅课初集》二卷,内初集、二卷各一卷,嘉庆十年刻,国家图书馆藏。
以上虽将乾嘉时期的满族作家分为三大类,但是作为同一民族在同一时期的著作,由于相同的民族心理,他们或多或少会呈现出相似的艺术特色。
首先,入关百年来的汉族正统文化的艺术熏陶,使这些满族作家的笔调自然而然地带有中国传统诗人的清雅、温和、幽凄、婉转等诗风。如:寅保的题画杂诗,较为清隽。高书勋的诗清敻不俗。恒仁诗作的清幽格调更是得到汉族大儒的一致首肯。沈德潜说:“授以唐诗正声,造诣日进,吐属皆山水清音,北方之诗人也”。纪昀为之序日:“其吐言天拔,如空山寂历,孤鹤长鸣,以为世外幽人岩栖谷饮,不食人间烟火者,而固天潢之贵族也。”沈廷芳在其墓志铭中,则赞其诗“清微朴老,克具古人风格”。
其次,作为马背上的北方少数民族,满族人的诗歌具有明显的豪放、真实的艺术特色。他们很少表现凄凉苦楚的心境,总是以饱满的热情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如王文治称朱孝纯诗“豪宕感激之意,屡见于诗”。王豫在《江苏诗征》中评其:“子颖之诗才雄气骏,多感激豪宕之音。”潘瑛、高岑《国朝诗萃初集》:“诗格清苍,近体尤工。其画孤松怪石,亦为世所宝贵云。”张维屏《国朝诗人微略听松庐诗话》:“朱子颖诗伉壮雄豪,有幽燕老将气概。”福增格的诗在顾国泰序中称“光明磊落,雅健沉雄,读之令人一唱三叹。”图鞳布的诗作在朱桂序中则谓其:“裕轩不求工于诗,顾其胸次素洁,遇境发抒,往往有真意。”
通过对清代中期满族作家及其作品流传情况的简要概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少数民族繁荣的文学景观。满族文学在效仿和学习汉文学的基础上,在开拓创新的进程中充分吸取汉族文化的同时极力保持自身的特色。满族文学正因为具有双面特性,被汉族作家认可的同时也被边缘化,因此多年来满族文学没有得到正视。因此,在对于满族作家文学的认知上则要寄希望于人们在去掉汉文化统一视角的基调上,在构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浪潮中给予认可。
参考文献
1.王夫之清诗话·渔洋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2.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
3.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钱仲联清诗纪事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
5.石继昌点校雪桥诗话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
6.张菊玲清代满族作家文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7.金启孮,张佳生主编满族历史与文化简编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
8.张佳生,赵志辉,马清福,李建唐点校熙朝雅颂集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
9.张佳生清代满族诗词十论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
10.王佑夫清代满族诗学精华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
11.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12.张佳生独入佳境:满族宗室文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13.张佳生主编满族文化史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
14.董文成清代满族文学史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15.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6.恩华纂辑、关纪新整理点校八旗艺文编目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
17.梁庭望中华文化板块结构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18.李灵年、杨忠主编清人别集总目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19.滕绍箴清代八旗子弟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89
20.朱眉叔满族文学精华沈阳:辽沈出版社,1993
21.张佳生清代满族文学论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22.戴逸主编简明清史北京: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3.刘小萌旗人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