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教育理论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实践
19073400000005

第5章 结构主义教育理论(1)

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是现代欧美流行的一种教育理论,不仅对教育理论和实践,而且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创立,并经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所实践和运用,形成影响欧美及世界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大学派。

从建构主义认识论出发,皮亚杰进行了大量的儿童认知实验研究,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他强调认识不是人脑对事物直接简单的反应,而是以原有的认识为基础,在主客观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的。

受皮亚杰认识发展理论的影响,布鲁纳在对儿童认知发展和认知学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表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三种表征系统及认知发现学习,并形成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成为指导美国20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成为风靡一时,至今仍有影响力的现代教育理论。

一、二人的生平及著述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1921年开始任日内瓦卢梭研究所研究主任。1929年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兼卢梭学院副院长。1924~1954年一直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年任日内瓦卢梭学院院长兼心理学实验室主任,连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三年。1954年任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5年任日内瓦“发展认识论研究中心”主任。1972年退休。皮亚杰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学习过程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经验的作用,重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皮亚杰心理学的核心是“发生认知论”,主要研究认识发展的“过程”和“结构”,认知建构学习理论是其主要思想。以他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派,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学。因研究和活动的中心在日内瓦,所以也叫日内瓦学派。该学派集中各国心理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共同研究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问题。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而适应依赖于主体对于客体所产生的动作,知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日内瓦学派也称皮亚杰学派,对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产生了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一影响广泛,重要的学派。皮亚杰的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智慧心理学》《结构主义》《教育原则与心理学的论据》等。

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现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1915年出生于纽约一个中上阶层家庭。1937年毕业于杜克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38年转哈佛大学主修心理学,1941获哲学博士学位。1942年任普林斯顿公共舆论研究所副所长。1943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海外服役,应征到盟军最高司令部艾森豪威尔总司令部担任心理福利事务工作。1945年返回哈佛大学,任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工作。1952年升任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1959年任美国全国科学院发起的伍兹霍尔心理学会主席。1960年协助建立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并任主任。1962~1964年在白宫教育研究和发展小组工作,积极参加美国教育改革的领导与指导工作。1965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1980年任英国牛津大学瓦茨实验心理学教授。1980年返回美国哈佛大学,任人文学科新学院院长之职。布鲁纳继承发展了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教育学应当重视使学生掌握复杂知识的基本结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积极倡导学生的发现式学习。布鲁纳提出了“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在智力上可靠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教学主张,“教会学生学习”的理念至今仍激励着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在为之努力。布鲁纳的主要著作:《思维之研究》《教育过程》《论认识》《教学原理探讨》《认知成长之研究》《教育的适合性》《超越所给的信息》《认知心理学》《心的探索》《教学论探讨》《教育理论》《论教学的若干原则》等。其中《教育过程》《教学论探讨》《教育的适合性》三本专著,被公认为他的代表作。

二、结构主义教育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0世纪中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激烈对垒的时期,是冷战最为严峻的时期,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从20世纪初影响左右着美国的教育改革进程,而与此相对立的是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它按照苏共中央当时关于教育的《决议》精神,吸收人类教育史上诸多的丰富遗产,总结苏联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编写出来的。凯洛夫的《教育学》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的代表作。

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以儿童本身的“直接经验”和以儿童活动的社会环境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相对立,凯洛夫强调的是以教师,以书本知识(主要是教科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凯洛夫在《教育学》中坚持认为,课堂教学永远是在教师领导下进行,教师的话具有法律的性质;学生的任务就是掌握基本知识,并学会利用这类知识。他充分肯定了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反对以每个学生的个人作业来代替班级的共同作业。在课堂上,学生依据教师的讲授和教科书来完成教学活动。他要求各科教师都必须教会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编写提纲,复述课文,“一直到牢牢记住了所有教材为主”。在凯洛夫的《教育学》的影响下,在苏共中央文件的指导下,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很快摒除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以及当时学校“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普通教育知识”之偏误,恢复了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的基本教学形式之轨道。凯洛夫的《教育学》于1939年、1948年和1956年在苏联发行三版,并于1950年传入我国,翻译出版。以苏联对外文化代表团团长的身份,1956~1957年凯洛夫来我国活动,刘少奇主席以中央的名义接见了凯洛夫及其代表团并座谈了两个多小时,可见其在华受到的礼遇规格和受重视程度之高。以凯洛夫《教育学》为蓝本的我国教育学理论著作和教材至今发行出版了多达百余种,可谓影响广泛,影响深远。凯洛夫以教师、以书本知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影响了中国教育教学几十年,至今仍深深扎根于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脑海里,虽不再“言必称凯”了,但在教学活动上必按凯洛夫的要求去做,讲授、分析、理解、复习,窒息的课堂气氛,沉闷、僵死的学习过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存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技术和教育高度发达的21世纪的今天,这种理论和做法的确该好好反思,彻底抛弃了!当然凯洛夫的《教育学》理论在20世纪中叶还是有市场的,有其存在的价值,源于一个事件的发生。

苏联《真理报》1957年10月5日发表塔斯社公告,宣布这一天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在美苏太空竞赛中,苏联取得了成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而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试验成功,震惊了美国朝野,被视为教育科技上的“珍珠港”事件。在美国进行的民意测验“为什么苏联人能取得成功”中,有30%的人说苏联人工作出色;20%的人将其归功于德国科学家的成就,但认为苏联人一切安排得当;在华盛顿和芝加哥,有50%人认为,苏联人的成功打击了美国的威望。各界人士惊呼美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苏联,而科学技术落后是教育落后所致。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卫星是教育和技术链接的产物,能否实现这种链接,决定美国的前途。美国政府认真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很快就成立了国家宇航局。可以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推动了美国的科学教育工作,美国的许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迅速作了调整,以迎接挑战。同时,促成了美国教育的大反思与大检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中学生的教育质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依据协议,美苏有关部门决定进行一次试验;从美苏两国各挑选一名中学生,对他们进行一个月的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如何学习,读什么书,业余时间干些什么,以期掌握哪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质量更好。

1958年初,美苏互派代表团挑选受试者。美国代表团挑选的是莫斯科第49中学的十年级学生库茨柯夫。库茨柯夫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选上他。因为他的家庭条件一般,父亲在前线牺牲,母亲是一名工程师,喜欢音乐。他本人也没什么突出之外,只是喜欢体育运动,进入过体育俱乐部滑冰队,后来又进入了排球队。库茨柯夫就读的莫斯科第49中学的负责人说,1958年2月美国人一直和他在一起,他们调查研究的内容是:苏联学生是如何学习、生活的。这一个月,美国人在库茨柯夫所在的班级听课,和他一起进行排球训练,参观博物馆,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还陪他去朋友家做客。

库茨柯夫现在早已忘记了那些美国人的名字,只记得当时他们都是30岁左右,其中两个人身材很高,穿着很讲究的西装,打着领带,颇有绅士风度。他们做事很认真,显然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他们未对库茨柯夫说过一句涉及友好关系的话。不过他们做事很有分寸,从来不强求于人。比如,这些美国人非常想到库茨柯夫家看看,不巧正好库茨柯夫的祖父病了,库茨柯夫不让去,他们只表示遗憾,并不再坚持。

后来,库茨柯夫在阅读美国的一本杂志时才知道,美国芝加哥的同龄人拉佩卡斯在异地和他同时接受了同样的调查研究。美苏两国专家认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项目,如学生的学习态度,读什么书,课余时间做什么。美国人当时很想通过这项调查研究证明,美苏两国的教育制度都比较好,大同小异。然而出乎意料,当年3月24日公布的调查结果强烈地冲击了美国,苏联学生给美国人上了一课。

调查表明,库茨柯夫和拉佩长斯虽然同龄,但库茨柯夫的文化水平至少比拉佩卡斯高两年。拉佩卡斯平常学英语、美国历史、几何和生物,对他来说几何最难学,他母亲只好请老师给他补课,而库茨柯夫学的课程比拉佩斯多得多,且每门功课都学得不错。库茨柯夫读莎士比亚和萧伯纳的作品,而拉佩卡斯刚读完斯蒂文森的一本小说。专家指出,总的来看,在美国的学校,学生们一般不完整地阅读文学作品,只是读书评,而苏联的学生都不允许这样做。调查显示,两名中学生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拉佩卡斯每周游泳约11个小时,库茨柯夫每周在排练俱乐部活动3次,另外还学5次音乐。拉佩卡斯每天都和女友见面,喜欢参加舞会,跳摇摆舞,且善于交际,有幽默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而库茨柯夫与女性的关系明显低于美国标准,是个热爱劳动,目的性强,甚至有挑战性的人。拉佩卡斯虽然想进大学读书,但他不重视学习,因为他认为,上大学也不能确保他在今后的生活中获得成功。而库茨柯夫在各方面都得到优秀评价,他相信接受高等教育能够使自己有前途。调查表明,苏联的中学对基础科学课程比较重视,如化学、数学、物理和天文学。

对于实用主义的美国人来说,与苏联人的这项调查研究使他们清晰地意识到,美国的教育落后了,需要反思和改革。于是有了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和《国防教育法》的颁布。1958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国防教育法”是美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其核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该法案的有效期于1964年和1983年两次被延长,范围亦有所扩大,表明该法案在推动美国当代教育的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