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新技术·如何开发山地生态农业
19078500000025

第25章 山地生态农业复合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是什么?

山地复合农业是在20世纪60年代全球生态危机激化和人们寻求解决对策的宏观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常规的环境工程途径和方法,虽在局部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已有一些成效,但受人财物所限而难以真正良好地保护环境而又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常规方法与途径治理污染常需化石燃料或电能,为生产供应所需的能源,往往又增加另一类污染。为此,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一些科技工作者试图运用某些生态学原理与生态系统功能达到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目的,农业复合模式逐渐变为研究的热点。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强调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山地农业复合模式。山地农业复合模式就是有效地运用生态系统中各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从而建立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复合农业模式”作为新农业发展模式在我国开始提出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目前,各种生态农业试点已超过2000多个,且规模从村、乡向县域发展。已实施的较成功的山地农业复合模式主要是依据当地资源的潜力与优势,以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进行的山地农业复合模式主要可分为:空间资源利用型、生物共生互补型、边际效应利用型及物质循环多链型。

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所实施的山地农业复合模式,其侧重点一方面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另一方面还重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要求与农民脱贫致富目标相一致,达到发展经济、适宜社会需求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