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延年益寿金钥匙
19079600000017

第17章 养心篇(3)

在无法抗争的现实面前,顺应自然,保持心情的平稳,对求生存有很大的帮助。就像水之顺应方圆,人有时也得顺应潮流,随时随俗,自得其乐,抓住幸福的机会,这正是在逆境中求生存,其智慧与自不量力的挣扎,无谓的怨天尤人,弄得自己心力交瘁比起来,是最强韧,也是最聪明的生存方法。退一步想,天地更宽广。

2.远距看人,近距观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若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人总是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体,否则永远无法达到每事一致的,因此出现摩擦以至矛盾、冲突就是必然的结果,此时如果不能以一种宽容的精神调和于其间,事势就将无法收拾,结局便是人心不附,众叛亲离。其实,倘若用显微镜看一个人的毛病,“圣贤也会成为魔鬼”;而后退几步,站在一个适当的位置,像画家审视一幅油画那样,看其整体形象,略去其斑斑麻点,这不是存心欺骗自己的眼睛,而是要领略一种观察认识事物的辩证法。

在拥挤的社会生活中,还是远距离看人比较客观,否则就会觉得没有可交之人,让自己陷于孤独。诚然,人世百态,有的人不仅有麻点,还有溃疮,但似水流年,时间总能公正地识别美丑,时间也能冲淡恩怨。譬如两人在一个单位时,产生了恩恩怨怨,造成许多不快,后来两人分开了,甚至几年,十几年不见面。若干年后在某个地方两人不期而遇,那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必然是相逢一笑泯恩仇,恩恩怨怨一笔勾,谁还会纠缠过去的陈年旧账呢?说不定还会怀念过去在一起的好时光了。个人之间是如此,群体之间也是如此。站在历史和世纪的天文台上,看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茫茫的宇宙既托起亿万星辰,又容纳斑斑“黑洞”,以光年计算距离的环宇,赋予我们一双远射程的明智而又超然的眼睛……

但作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对自己还是要近观为好。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固然思维比较成熟了,但生活上的小毛病却相对地增多了,有些毛病诸如碎嘴、守旧、偏激、情绪化等等,甚至叫人讨嫌;而对方因为您是长者,对您原谅或睁一眼闭一眼,这样下去,人际关系就会慢慢疏远。如果做到近距离审视自己,自觉洗去脸上的灰尘或麻点,那么老年人严于律己的形象,就会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与尊重!

年龄大了,眼睛花了,远距离看人,稍有点模糊,但把对方脸上的疤痕淡化了,留下了较美好的印象;近距离观己,低头把沾在自己身上的尘土脏迹擦掉了,更显得干净利落。在人际互动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事明白,小事糊涂,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3.心里明白,嘴上糊涂

大书法家郑板桥有一句名言,叫做“难得糊涂”。这句话之所以流传千古,既有老先生的名气,也包含着老先生晚年对人生的感悟。

所谓“糊涂”,非真糊涂,而是对世上的事情见得多了,认识广了,心里更明白了,这是人生的一种经验,一种财富,不是不明白,更不是稀里糊涂。所谓“难得”,难就难在心里明白,嘴上糊涂,这是一种超脱,一种境界。

适应新的生活,需要有个调节的过程,但是,如何使自己超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这是一个难又不难的事情,但难也要去做。

摆正位置,保持最佳心态。心静则不惊,静心才能养神,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标志,不能老留恋过去,只想着以前的辉煌,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跳”出来,毕竟换了位置,改了角色。要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把自己的经验交给年轻人,而不是照着办,要把自己的感受传授给年轻人,做有心人,不做“明白”人,真正经常通融,寻找最佳“生”态。离开工作岗位后的生活,将是老年期的生活,而生活的质量,取决于对生活的态度。这就需要不能整天生活在心烦、气躁的生活氛围内,要走出去,经常与老年朋友交流,从别人那里得到新的感受,或者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和财富从事对社会有益的活动,使自己生活在快乐幸福的环境中。

以我为主,创造最佳心态。老年人尽管依然承担着社会与家庭的责任,但此时,已经到了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要想脱离开他人的照顾,就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健康被摆在了第一位,这个时候,老年人就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别的事,不要为儿女所累,不要为做不到的事所累,应以我为主,以我为中心,要想减少别人的麻烦,就要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照顾自己就是对社会和家庭的最大贡献。

总之,人到老年,心里明白,嘴上糊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年朋友们慢慢体验吧!

4.永不言老

永不言老体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年未逾花甲便求老成稳重,心中失去热情,故作达观超然的状态,那只能是促老、助老,结果是速老。治老的一法是保持“少年豪气”。苏轼曰“老夫聊发少年狂”,“狂”——热情、盛气、冒险——不仅属于少年,也属于老年。70岁的人跳迪斯科,80岁的人玩滑板,不是屡见报端?不顾旧例,敢于破格,是保持身心年轻的良药。治老的另一法是忘却既往,保持希望。唐朝诗人刘禹锡被贬边荒23年,再返中原时,为白居易写诗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利害得失全置脑后,气健神完见于言外。南宋陆游晚年报国之志不减,面对悲观灰心的朝廷舆论,他豪迈地说:“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刘、陆二人皆年寿七八十岁,在古为稀。情豪志壮的确有利于老年人的生理健康。

永不言老也体现了积极拼搏的精神。人生就是一场拼搏。从牙牙学语开始,所走之路无不在拼搏。年轻时如此,年老了也是如此,只不过拼搏的目标不同罢了。老年人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就要和疾病拼搏;要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就要和郁闷、消沉拼搏;要做到“老有所为”,就要和懒惰拼搏,而“永不言老”正是这种拼搏力量之所在。

永不言老还体现了壮志不已的追求。诚然,人到暮年缺少了青壮年时的朝气,却拥有了时间,拥有了成熟,拥有了经验。人生就是这么有趣地轮换:青春的消逝换来了老年的成熟;春天的花谢,换来了秋天的果实;旭日的辉煌,换来了晚霞的瑰丽。直面这一规律,该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抖掉伤感与消沉,努力开拓另一种活法。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无论中国还是外国,老来有成就者,何止万千!

(四)培养广泛的兴趣

广泛的兴趣可以使人的行为多样化,而不至于一天到晚总是埋头家中。兴趣还可以愉悦人的心理,保持心理平衡。老年人的兴趣种类是很多的,如爬山、钓鱼、舞剑、打太极拳、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等等,这些可以丰富生活,调节精神,对于心理健康大有益处。

1.适度消遣,怡然自得

消遣是一种美化生活、美化自我、愉悦他人的活动形式。老年人闲暇时间多了,更应该学会消遣,懂得消遣。多样化的、合理的、愉快的消遣活动,不仅有助消除生活中的苦恼和烦闷,松弛现代生活节奏造成的紧迫感,使个人生命能量得到宣泄,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而且可以挖掘潜在的美好的人性,激发富于个性的创造力,润滑人际关系,从而使人生更加美妙和充实,热爱生命,感受生活的意义,使老年生活更有质量。

消遣因人而异,有的人热衷于读书,业余闲暇,一本好书在手便其乐无穷;有的人酷爱大自然旖旎的风光,面对山川胜景,胜似如鱼得水;有的人以物质需求上的满足为最大乐趣,有的人则以精神所获为最大安慰;有的人醉心于下棋、垂钓、养花弄草;有的人以海阔天空“侃大山”为乐。

高层次的消遣,不仅能调适心理状态,使恶劣、消极的心理得到遏制和转移,达到“怡情”的作用,更能起到增智的作用,从消遣中获得各种知识,从消遣中触发创造性灵感,从消遣中积累聪明才智。在遵守生活规律的前提下,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或活动来自由消费空闲时间,消遣是一项多功能的健康活动。如果我们违背生活规律,一味沉醉于无度的消遣中,打疲劳战、乐不思蜀、纵情无度,过度劳累,或者从事一些背离文明与健康的消遣活动,则是对生命的浪费和摧残,是消遣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