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延年益寿金钥匙
19079600000018

第18章 养心篇(4)

2.雅趣盎然,美化生活

兴趣之“雅”益于健康。所谓“雅”,即有所寄托,脱俗入雅。不少人辛辛苦苦了几十年,把本职工作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任何业余爱好。一旦退休了,顿时会产生“失重感”、“失落感”。为使自己摆脱百无聊赖的感觉,不妨培养一点兴趣爱好。

“宽怀只有数行字,绘画也致寿百龄”。千百年来,书画艺术久盛不衰,原因就在于对身心健康有益;它既能使人心静气平,杂念消失,消除精神紧张,又能磨炼意志,修炼气质,启发智慧,以达宽心之效,强心之益。

琴棋书画,素有文房四艺之美称,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种雅趣,既是养生之丹,又是治病之妙药,“静听琴数曲,未曲先有情”,老年人经常体验琴瑟之乐,坦然安之,寓于抚琴当歌之中;两军对垒,兴味浓郁,情趣幽雅,“对弈从来乐趣多,胜亦高兴败亦喜”。养花赏花,可使老年人心常怡悦,帮助解脱苦闷和不平,使人养成细心、耐心、乐观和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性格;碧波垂钓对老人修身养性益处甚多,一为健身,二为养性,三是抒情,钓钩常甩,豪情满怀,正可谓“稚子敲针作钓钩,老翁举竿乐不休”。还有许多如广交朋友、跳舞、集邮、吟诗赋词等活动,均可调心养性,驱除烦恼。平凡生活中“雅”趣多,还要靠老年人自己去寻找。

3.读书养生

读书对养生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

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人的一生除了亲身实践外,所掌握的一切经验和知识无一不是书籍给予的。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之快令人吃惊。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人的生理、心理追求完美和谐,都需要文化的熏陶和书籍的引导。经常阅读格调高尚的书刊,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认知,更新观念,更好地适应环境。防止精神老化,有益于身心健康。

以读为乐,消愁解闷。内容健康的书刊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正如古人云:“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秋: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诵读了这首古诗,真如初夏早晨的露珠,滋润着干裂的心田,心旷神怡,乐趣无穷。

陶冶情操,教化品行。书中的道理或浅显或深奥;书中的人物或刚强或正直;书中的故事或惊心动魄或感人至深。读之、品之回味无穷,身在其境令人超然、解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其书其文如人,赏其文习其理,久之影响则如成书者。

读好书,对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行大有帮助。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个情操高尚的人,必然站得高看得远,大事讲原则,小事不计较,消除产生不良刺激、不良情绪的土壤,给身心健康构筑了一道自我保护的屏障。“道德全,寿自延”就是这个道理。

抒发感情,愉悦心境。抒情是一种心理舒展的良好情绪,它可使人联想蹁跹,轻松愉快,精神振奋,情绪昂扬,心境愉悦。人是有感情的,七情六欲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形式表露出来。读书是人们自我表露感情的好形式之一,它既可以传情达意,又可产生美好的联想抒发感情,甚至会为书中的故事情节所陶醉,达到忘我的境地,从而使情绪由忧郁、沉闷转化为安静、愉快。因此,经常读好书,能使人情绪豁达,意境开阔,心旷神怡。再辅以运动,必然病于心灭,难溢于体。

调节神经,活跃思维。读书不仅需要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器官参与,还涉及反射和意向活动。朗读吟诵,以其自身声调高低和节奏变化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达到平衡,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更加旺盛,增加一些有益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的分泌,使血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另外经常用脑,使脑部保持良好的血流状态,有利于思维,不仅能减缓脑部血管老化和硬化进程,且有助于防止中风和老年痴呆。

4.活到老学到老

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海洋开发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新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已波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老年人,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人的精神状态是由大脑支配的,要想减缓大脑的衰老速度,最有效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勤用脑、勤思考。老年人欲使自己“人老心不老”,就得保持一点儿好奇心,不断接受新事物,用现代科学知识来充实自己,这样就会觉得自己与时代同步,保持不断进取的情趣。将“老之将至”的情绪抛于脑后。

数年前,日本通产省针对社会日益老龄化的状况,建立了一种叫做“电脑茶室之友”的电脑网络俱乐部,专为高龄者服务。服务中心经常为老人们安排各种会议,请大家发表意见,交流看法。比如请大家讨论怎样看待年龄、如何度过退休后的生活、怎样看待生死问题等。此外,网上还经常有祝寿活动、娱乐比赛等项目,大大丰富了人们的退休生活。

一位68岁的公司退休职员说:“我每天会从网上收到许多朋友的来信。但光看不行,还得发表自己的看法,给他们回信。这就促使自己动脑、动手。”他说,这样做可以防止大脑迟钝,排除心中寂寞。一位医院院长退休后参加了网络之友俱乐部,很快就交了许多朋友,现在他每天都要为许多在网络上求诊的朋友提供治疗意见,退休生活很充实。

目前在美国也有类似的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电脑网络,一位参加者这么说:“每天看到电脑上留给我的信件,我就觉得自己仍然生活在一个充满关怀、友爱和需要的社会里,一点也没有落后于时代的感觉。”

老年人逐步走近网络是社会观念的一大转变。从过去只重视老年人的温饱问题,转变到要把老年人引导到与新科技息息相关的现代生活中去与时俱进。受知识和习惯所限,中国老年人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生活方式当中,他们中有人还没有意识到,在不久的未来,远离了网络就等于远离了整个社会。对网络信息的闭塞将成为老年人另一种更可怕的孤独。老年人也要紧跟时代,迎头赶上,走进网络,享受网络生活的精彩。

老年人退休以后基本上在家活动,范围十分有限,通过上网可以扩大自己交往的圈子,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另外也可以为一些不良情绪提供一个宣泄的机会。过去是家丑不可外扬,现在在网上有什么说什么都没关系,谁也看不到谁,但说无妨。这种情感宣泄方式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网络可以开拓老年人的视野,帮助老年人接触、了解新信息。但从某种角度来说,网络只是一个高科技的交流工具,在看好老年人网络生活前途光明的同时,老年人不可过分依赖网络所提供的空间。还要走出家门,和人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个老人整天关在屋子里只与电脑交流,并不能真正摆脱孤独和寂寞。

老年人控制上网时间,注意休息很重要。长时间使用显示器、键盘、鼠标和电话,往往使人感到身心疲惫、脾气急躁、腰酸腿痛并且食欲不振。所以,老年人上网时一定要注意:①上网或用电脑时应保持自然的脊柱弯曲度。注意调整椅子靠背,使之稳稳地支撑住腰部脊柱。②不时地改变坐姿,手指像弹钢琴那样适度弯曲。③每天上网不宜超过2小时,每隔半小时最好休息10分钟。④眼睛要跟电脑屏幕保持适当距离,屏幕不要接受强光照射。⑤多吃蔬菜、水果,适当饮绿茶。⑥日常生活中要加入适量的健身运动。增加腰背肌的锻炼对经常坐在电脑前的老人来说尤其重要。

马斯洛曾说过:“每一个人在他内部都有两套力量,一套力量出于畏惧而坚持安全和防御,倾向于倒退,紧紧依附于过去……害怕承担机遇的危险,害怕损害了自己已有的东西……另一套力量推动他向前,建立自我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充分发挥他的一切能力,树立面对外部世界的信心,同时也认可他最深邃的、真实的、无意识的自我。”这段话告诉我们,生活是需要调动自己的力量去追求美好的未来,去努力实现自我。对于老年人也是这样,老年阶段仍然是心理持续发展的阶段,老年人具有不可忽视的创造力,在新生活的起点上,要运用意志去遏止第一种力量,运用理智去调动第二种力量,努力去追求老年人的美好明天。

老年岁月仍然是人生美好的阶段,让夕阳更加灿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