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沿黄城市带发展的金融理论与实践
19079800000024

第24章 金融支持沿黄城市带发展的总体思路(4)

三是政府积极扶持与支持创业。马萨诸塞州政府和波士顿市政府为扶持高科技产业,设立了许多中间机构,例如马州生物技术委员会、马州经济发展局、中小企业创新研发辅助机构、中小企业投资计划署等等。与此同时,波士顿地区的各所大学设立创业基金,为学生和在职教授走上创业之路大开绿灯。

其二,伦敦都市圈的金融支持模式。

伦敦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这一地区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和经济核心区。由伦敦城和其他32个行政区共同组成的大伦敦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其发展由工业中心慢慢演变成金融和贸易中心,金融服务业成为伦敦的支柱产业。伦敦金融城提供的服务几乎覆盖了金融的各个领域——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保险、金融衍生品、外汇、保险和再保险、大宗商品、航运、会计服务、法律咨询和管理咨询等。与之相比,世界其他的金融中心服务远不如伦敦全面,纽约没有大宗商品交易和航运中心,芝加哥仅在期货和衍生品交易方面表现突出,东京则只偏重银行业务。2007年,伦敦金融城政府从人力资源、商业环境、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对世界50个金融中心进行了评估,首次公布了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数(GFCI,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伦敦以806分高居榜首。

伦敦鳞次栉比的众多大厦中,包括许多银行的总部、分部和商业巨头的总公司,如耳熟能详的汇丰银行、花旗银行、英格兰银行、渣打银行、摩根大通等,还有每日电讯、独立报、路透社等国际媒体巨头。在英国伦敦,一个世纪前着名的金丝雀码头,如今正在打造商业金融CBD。金丝雀码头的船坞贸易,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高峰。然而,到1980年,码头已经停止了运营,彻底被废弃。伦敦市政府开始介入,金丝雀码头被伦敦市政府定位为都市内的新城区,利用原本的码头地理位置,创造新颖的水岸都市,整个新城区的规划走向以“金融区”为导向。

伦敦总就业人口中约有五分之四属于金融保险业,比所有工业部门的职工总和还要多。作为世界金融和贸易中心,伦敦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欧洲美元市场和国际保险中心。除了作为世界四大股票交易所之一的伦敦股票交易所外,伦敦还有众多的商品交易所,从事黄金、白银、有色金属、羊毛、橡胶、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叶和古玩等贵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买卖。创新的金融工具不仅满足了投资者进行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资本需求,也使城市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伦敦作为金融中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从事近一半的欧洲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全欧洲近80%的对冲基金资产,约合3600亿美元;进行全球42%的外国股票交易;伦敦证交所管理的外国资产规模约2600亿英镑;从事超过70%的国际债券交易;掌握60%的欧洲债券初次发行业务;拥有全球最大的场外衍生品交易量(占全球场外衍生品交易量的43%)和第二大交易所衍生品交易量;是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是世界最大的海运和航运保险市场,占据全球23.7%的海事保险市场;是世界黄金交易中心,日均交易量在100亿~130亿美元之间;进行世界90%的金属交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发展。激烈的竞争和盈利需求推动金融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金融革命为创新和技术革命提供了融资渠道,使英国政府凭借着自身的可信性和承诺度,通过债务融资进行了基础建设和公共工程建设,在各种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和涌现的时代,各种金融创新不断出现,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不仅满足了投资者进行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资本需求,也使城市得以顺利发展。金融创新涵盖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等领域,涉及银行间批发业务市场、中小企业创业板、风险资本、为卫星和核电站提供保险、国际项目打包融资、国际金融期货市场、石油期货市场,欧洲货币交易的新技术、基金管理等多方面。

二、国内外城市群金融发展模式借鉴

(一)金融支持是现代都市圈发展的核心内容

无论是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还是国内中部地区的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东部的长三角都市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金融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大都市圈尽管在经济地位、发展程度诸方面有明显差距,但其均把成为国际性或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作为都市圈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金融业发展不仅可以直接增加第三产业产值,而且可以带动信息、物流、商贸等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金融创新是经济发展转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为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风险投资基金和资本市场积极推动着高新科技企业上市,引导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使科教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沿黄城市带的建设与发展应充分借鉴国际国内都市圈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经验,因地制宜实施金融举措,逐步缩小与成长、发达城市圈的发展差距。

(二)通过金融支持实现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

传统的观点认为,欠发达地区在与发达地区竞争时,应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经验研究表明,仅仅发挥比较优势并不能实现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由于规模经济相对劣势的存在,严重削弱了欠发达地区比较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欠发达地区政府介入的目标就是在多重劣势下对现有比较优势的培育,以期实现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沿黄城市带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自身的大发展,必须通过金融支持走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长期、低息贷款等形式吸引企业家投资,促成产业短期内形成规模,支持其与国际市场竞争对手展开竞争。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理论表明,政府通过财政手段的介入虽然能启动经济发展的按钮,但是会扭曲市场各种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造成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等多方面问题。而通过金融介入,实现金融支持,政府以此为工具,间接介入,不直接干预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则是最优化的行为。通过金融支持新兴战略产业发展,促成其短时间内形成较为完整产业链条,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促进本地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工业体系中的竞争。

(三)通过金融支持实现人力资本培育水平与科研水平提高

只有比较优势并不能保证都市圈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壮大,要让都市圈的比较优势成为竞争优势,还需要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的投入。纽约、伦敦等都市圈的建设无一不是在强大的人力资本和科研院所的支撑下实现的。而目前的沿黄城市带,大部分属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缺乏,科研技术落后,仅依赖于原材料以及初级产品实现粗放式经济增长,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通过金融支持实现人力资本培育与科研水平提高,从而改变产业结构,构建知识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系统研究了人力资本的特性后指出,人力资本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就更为多位经济学家所证实了,多勒尔(Dollar,1993)把比较优势的技术和制度分析延伸至发展中国家。他认为,尽管关于技术差异的讨论主要针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总体上并不居于技术创造的前沿,但技术进步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比较优势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事实表明,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已从发达国家引入技术,而发展中国家感兴趣的制度也是那些有利于技术引进以及适应既存技术的制度。一些关于增长的实证文献确实对这些观点给予了支持(Barro,1991)。研究表明,对工厂和设备的投资、教育变量(如中小学入学率)以及在外贸和外资方面的开放政策同经济增长高度相关。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技术支持基金等方式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支持有能力的公司建立研究院,支撑公共科研机构进行适合本地区的应用技术的开发,并提高人力资源培训补助资金、高新技术人才引进补助基金等,对促进沿黄城市带的发展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 沿黄城市带金融资源配置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也会反过来促进金融发展。沿黄城市带建设涉及城市化、小城镇建设、生态移民、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势必需要雄厚的金融资本的支持。要实现金融支持沿黄城市带建设,首先就其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给予战略性的考虑,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有效地配置于沿黄城市带建设中的重点方面,紧密结合《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及沿黄各省区及城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筛选重点支持方向,撬动整个区域的良性发展和快速成长。在考虑沿黄城市带建设中的区域金融资源需求配置问题时,一种有益的思路是从促进金融资源的供求均衡着手,探索实现金融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的路径与原则。鉴于沿黄城市带各区域之间发展现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此,本书以宁夏沿黄经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沿黄城市带建设中金融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向

200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届一次全会正式提出了打造黄河金岸的宏伟目标,建设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依托,地缘相近、交通便利、经济关联度较高的首府银川市为中心,石嘴山、吴忠、中卫3个地级市为主干,青铜峡、灵武、中宁、永宁、贺兰、惠农、平罗和若干个建制镇以及宁东基地(含太阳山开发区)集群协调分布,城镇间保留一定农田、林地、水面等绿色空间,通过高效便捷的交通走廊连接为一体的沿黄城市带。实现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对资金量的需求极大,资金供需矛盾逐渐凸显,如何有效配置资源,首先就要确定城市带建设中金融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生态移民与可持续发展、内陆对外开放型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等诸多方面。

(一)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宁夏正式提出打造黄河金岸目标,利用沿黄地带集聚10座城市的优势,打造一个沿黄城市群。2011年,宁夏共投资260多亿元,用于沿黄经济带的建设。目前,沿黄10个城市基本连为一体。为提升沿黄城市带的承载力和带动力,宁夏还加快在社保、住房公积金、城际公交、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步伐,逐渐形成以银川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和以地级市为次中心的“半小时通勤圈”。2011年12月30日,宁夏沿黄经济区无线智慧城市群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通,将沿黄城市带融合成一座大城市,为沿黄城市带居民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预计到2020年,宁夏沿黄城市带的人口将达到500万,城市化率75%以上。届时,宁夏无论从城镇人口数量还是城市公共服务质量上,都将大幅提升。但是快速的城市化离不开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其他支撑,而全国很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同样面临资金紧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