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沿黄城市带发展的金融理论与实践
19079800000038

第38章 金融支持沿黄城市带城乡统筹发展(4)

(三)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形成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银行、小额信贷、社区银行等大小各异、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1.增设沿黄城市带农村金融网点

在沿黄城市带农村增加农业银行、邮储、信用社支农的营业网点,适当降低机构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在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面,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

2.建立多层次的农村融资服务新格局

重构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位和职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银行,加大政策性资金输入农村;强化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作用,加大资金供给量,为农村大中规模和中长期商业性融资需求提供服务;发挥邮政储蓄银行在乡镇网点普及、网络连通城乡的优势,满足农村小规模、中短期融资需求,建立起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的运行机制;强化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放宽监管限制,鼓励涉农贷款创新,适当注入财政资金。

发挥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优势,加强基层金融业务发展。加强各国有商业银行的支农鼓励和引导,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应将涉农贷款纳入银行考核,对涉农贷款和金融服务完成情况给予奖励和惩罚,财政部门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奖励补贴。

3.发展村镇银行和涉农中小信贷机构

在沿黄城市设立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大力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牵头组建村镇银行,规范管理,吸纳当地存款,有效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是破解农村金融难的一种有效手段。组建村镇银行可有效利用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的闲置资金,比较好地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金融风险也能有效控制。

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发展,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放宽“扶持政策”中的限制性条件,特别是在沿黄城市带农村农信社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在监管上要与其他金融机构差别对待,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

社会资本投资入股农村微型金融机构,解决市场准入和退出、区域布局、风险防范等问题,不断发展和完善“草根金融”,提高金融机构支持产业发展的实力。

4.沿黄城市农业保险体系

商业性保险公司拓宽农业险种,尤其是适合当地文化、地理、气候条件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保险,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增设网点、降低农业保险费用。

加强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形成“商业保险让利+财政补贴+农户缴纳”的保费出资结构。

在沿黄城市带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及服务体系,中央、地方、个人合理分担保费,以政府负担为主,或采取财政补贴及优惠再保险等形式。

5.健全沿黄城市带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在沿黄城市带成立政策性农村信贷担保机构或创设担保基金,主要为中小型担保机构和农村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支持,作为对农村担保业务补贴的主渠道。

在沿黄城市带成立涉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

完善沿黄城市带农村期货市场,拓宽农产品期货交易种类,引导种植大户进行农产品套期保值。

(四)完善农村金融相关政策

1.以资金扶持为主的再贷款、存款准备金、利率、税收、财政注资、财政贴息等正向激励机制是推动沿黄城市带农村金融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的一个重要因素。

加大财政投入。发挥沿黄城市带地方财政的杠杆作用,提高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公益事业上的投入,通过贴息、担保和减免税收等方式吸收全社会投资。

适当放宽金融机构对城镇基础设施贷款的监管限制,尤其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加大政府投资或建设为主的非经营性、准经营性公共设施的资金投入。

把扶持农村金融进而间接补偿农业和农村作为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方式,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制度和机制。

合理界定农村金融业务的范围,对所有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均按照相应业务量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

减免农村地区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营业税,对金融业涉农业务获取的应税收入在所得税方面给予优惠。

放宽涉农不良贷款核销标准,允许商业银行税前核销一定比例的“三农”不良贷款,简化核销流程。

2.制定差异化的货币政策

在沿黄城市带出台农村再投资政策,立法保证涉农各类金融机构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服务当地经济,抑制农村资金外流。对所有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比管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扩大其可用资金规模。建立覆盖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放宽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限制,使产品与服务定价能够真实反映农村金融供求关系和风险水平。

3.制定富有弹性的监管政策

在沿黄城市带适度放宽涉农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制定农村金融服务的激励机制,允许更多的民间资金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从事“三农”金融服务,引导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制定尽职免责条款,确定合理的风险容忍区间。

4.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环境

加强征信体系建设,营造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快沿黄城市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户电子信用档案,探索建立农村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提高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在农村地区的服务水平,树立农村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推动信用村镇、信用社区等信用环境建设。政府要从自身做起,塑造诚信政府形象,为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做好表率。同时,加大力度宣传货币信贷政策、金融法律知识等。最后,逐步培养农村诚信环境,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诚信氛围。

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中介。建立沿黄城市带农村金融中介服务市场,引进农地、房产、农业生产资料的评估机构,引进涉农技术、法律、金融咨询等机构,降低登记、公证、评估等中介费用,发展社会信用中介服务。健全农业发展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农村资金价格形成与发现机制,使金融服务定价在考虑服务对象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覆盖各类成本与风险,保证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健全了上述农村金融体系后,就基本消除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为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创造了良好的体制及运行机制条件。接下来就应合理安排金融支持沿黄城市带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积极支持沿黄城市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规划先行

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统筹沿黄城市带城乡空间布局,加快城乡总体规划以及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的编制,明确城市功能地位、区域职能、规模等级和产业分工,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沿黄城市城镇体系。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

探索金融支持沿黄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模式,重点支持城乡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电网改造工程、农村文化教育设施以及村落建设等。全面实施水路电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将农村集中式供水及配套排水、通乡通村道路、农村电网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农作物秸秆气化炉等项目整合为一个大项目进行融资,成立专门的融资平台,将各种支农资金集中起来使用,按时序解决大问题、突出问题。

(二)积极支持沿黄城市带农村产业发展

1.积极支持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重点支持粮食生产和购销、设施农业、特色养殖种植业,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重点扶持“公司+农户”、产权明晰的经济联合体,支持一批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和富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基地,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以宁夏为例,加大支持沿黄城市带的中宁枸杞、中卫硒砂瓜、贺兰山东麓葡萄、灵武长枣等“原产地品牌”,支持清真牛羊肉、奶业、马铃薯、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清真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等高端品牌,支持农业精品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水平。发挥在推广优良品种、应用高新技术、开拓高端市场、提升农业效益上的金融支持作用。

2.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沿黄城市带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探索“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信贷资金规模优化配置成长型企业,做好系统内资金调度,满足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更新改造和生产环节的资金需求。同时,注重将信贷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与农户经营效益的同步提高。

3.建立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机制

充分发挥沿黄中心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城乡三次产业互补互动的发展机制。调整城乡产业布局,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使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相统一,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政策。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度,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积极支持沿黄城市带城乡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解决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沿黄城市带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力度。信贷支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建立“绿色通道”网络。以促进疏通农村商品供需渠道为重点,积极支持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产、供、销的有效衔接。创新农民消费信贷品种,探索农机具抵押、门店抵押和商家协会联保等消费贷款业务,为农产品流通创造消费条件。

(四)积极支持沿黄城市带小城镇建设

金融支持沿黄城市小城镇、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向重点乡镇、中心村延伸,支持农村中小学、村镇医院、农村文体项目建设。发挥小城镇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吸纳农村人口的重要作用,重点支持中小城市、工业集中区、重点城镇、中心村供排水、供暖、供气、道路等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力。重点支持小城镇和中心村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处理及管网建设。以沿黄城市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交通节点型、旅游度假型、加工制造型、资源开发型、商贸流通型等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互动并进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信贷支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信贷投入,支持水利开发、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水源涵养和保护项目,支持农业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