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沿黄城市带发展的金融理论与实践
19079800000042

第42章 金融促进沿黄城市带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4)

二是沿黄省区主导产业经济效益差别较大,主导产业的成长缓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经济效益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表现,是一个地区产业资本、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和金融业收入的重要来源。沿黄四省区工业的经济效益差别非常明显,宁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仅为4.2%,山西、内蒙古及山东则分别为5.2%、11.5%和11.4%。从主导行业的经济效益来看,宁夏8个主导行业中只有3个行业资产利润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山西7个主导行业中有1个行业的资产利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内蒙古9个主导行业中有5个行业的资产利润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山东12个主导行业中有6个行业的资产利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个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加权平均资产利润率为9.9%,宁夏回族自治区高于平均水平的行业只有3个,山西省更少,只有1个,而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则分别达到了15个和16个,显示沿黄四省区工业经济效益差别非常显着。

一个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行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即资产利润率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的行业,其增加值在本地区的占比应该得到提高。沿黄四省区中,宁夏2010年资产利润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有10个行业,在这10个行业中有60%(6个)的行业,其增加值占比在2001年至2010年得到了提升;内蒙古2010年资产利润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有13个行业,其中有54%(7个)的行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行业规模相对扩大;山西和山东省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9%和36%。

三是沿黄各省区的劳动生产率也存在一定差别。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沿黄四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各省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对比内蒙古和山东两个工业强省的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利润率,可以发现,其重点发展的行业,即工业增加值占比高的行业,要么是资产利润率比较高,要么是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这反映工业强省各行业的发展遵循了客观规律,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宁夏和山西的工业发展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但不如内蒙古和山东体现得明显,宁夏和山西的工业发展更多的体现了地区能源优势。

(三)服务业结构变动趋势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普遍高于第一、二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经济和提高竞争力将会更加倚重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沿黄四省区服务业构成来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交通、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和“商业、餐饮业”等一些传统服务业发展时间比较长,仍是第三产业的主体。2010年,沿黄四省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三大传统行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宁夏最低,为37.8%,内蒙古最高,为53.7%,山西和山东分别为52.7%和48.1%。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第四节 金融促进沿黄城市带产业结构升级

一、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金融动员储蓄、转化投资作用的发挥

动员储蓄是金融体系发挥作用的前提,有效的金融体系可以促进国民储蓄和大规模的资金积累。动员储蓄就是金融体系为了满足投资的资本需求将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用于投资的一种经济行为。从根本上说,动员储蓄是基于资金持有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因为经济社会中资金持有者手中的富余资金处于分散并闲置状态,而资金需求者又存在大量投资需求资金,金融体系自然就成了连接资金持有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的纽带。

通常用银行体系存款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银行体系动员储蓄的效率。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和全国银行体系存款余额和GDP的比率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宁夏和全国银行体系动员储蓄的能力保持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也存在阶段性特征,1978年至1992年的曲线斜率要低于1992年至2002年的,这意味着后一个阶段银行体系动员储蓄的能力明显提升,2003年至2007年全国的曲线斜率趋近水平,但宁夏的曲线出现了下降态势,反映银行体系的储蓄动员能力上升到一定水平后保持稳定,2008年以来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宁夏金融系统存款占GDP的比重1978年至2005年高于全国,但2005年以来低于全国。

投资转化功能同样是银行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就是产业资本形成功能,即银行将动员的居民、政府、企业储蓄通过信贷的方式投入到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资本。银行体系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可以用来衡量银行体系投资转化功能发挥的水平。

宁夏银行体系的投资转化效率曲线虽然与储蓄动员的效率曲线同样保持上升态势,但投资转化效率曲线相对要平缓一些,1978年至1992年投资转化效率曲线出现了大幅上升,但自1992年以来,基本处于水平波动状态。1978年至1983年,宁夏银行体系投资转化效率曲线低于全国水平,但1984年以来,该曲线一直高于全国。

银行体系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从宏观上反映银行体系储蓄转化的效率,银行体系贷款余额占存款余额的比例同样可以反映银行体系的投资转化效率。

1984年以来全国金融体系的存贷比从超过120%的高水平开始下降,1991年降至120%以下,1994年降到了100%以下,2000年降到了75%以下,2005年以来处在67%上下波动。与全国不同,宁夏存贷比1984年至1988年出现了较大幅度升高,1992年以来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000年才降至100%以下,2005年最低降至84.6%,2006年以来出现了上升趋势,2010年上升到了93.2%,比全国水平高26.5个百分点,是全国唯一一个银行体系存贷比超过90%的省区。这反映出宁夏银行体系投资转化能力处于较强的水平。

(二)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

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三次产业及各行业信贷结构与其产值结构之差)是测度信贷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某一行业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越高,则反映其信贷产出效率越低,但同时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也能反映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发展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偏离度越高,则反映其发展需要投入的信贷资金越多。

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偏离度为正,反映相对于产出结构而言其信贷投入偏高,但第二产业的偏离度为负,反应其信贷投入相对偏低。从2005年至2007年,三次产业信贷与产出偏离度明显缩小,但2007年以来偏离度出现扩大趋势。

从20个大行业来看,2010年信贷结构与产出结构偏离度较大的行业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0),农林牧渔业(1.5),制造业(-2.3),采矿业(-3.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5),金融业(-5.7),建筑业(-9.6)。从偏离度可以看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消耗较大,而建筑业、金融业、公共管理及社会组织业、采矿业、制造业发展对信贷资金消耗较小。

(三)金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互促进。一方面,金融体系通过提高资金动员能力和投资转化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发生变动并趋向优化。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也处在动态变化中,新兴行业会产生大量的信贷需求,而落后行业的金融需求将逐渐减弱,信贷结构升级调整中对金融需求的变化将促使金融结构的变化。本书以宁夏为例对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为了解释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部门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本书选用金融发展水平(用JRFZ表示)作为解释变量,其中JRFZ=〔(金融体系存款余额+贷款余额)/2〕/实际GDP来表示金融发展的水平。

另外,对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衡量,一般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标准结构法。该方法是将一国的产业结构与世界其他国家产业结构的平均高度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程度。第二种是相似系数法。这是以某一参照国的产业结构为标准,通过计算相似系数来对本国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国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第三种方法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法。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年代高新技术产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升级程度。国内学者杨琳、李建伟(2002)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提升的方式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特别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不断提高。因此,他们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与当年GDP的比值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变化。

本书选用第三种方法,即用当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与当年实际GDP的比值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用CYJG表示,通常被称为产业结构优化率,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之间的相互联系。由此建立模型:

CYJGt=α0+α1JRFZt-ut(1)

左轴代表产业结构优化率,右轴代表金融发展水平。观察图形可以发现,1982年至2002年期间,宁夏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率保持了同步提高的趋势,但2002年至2007年期间,宁夏金融发展水平出现了下降趋势,但同期产业结构优化率继续保持上升,二者走势出现了不一致,但2008年以来,二者继续保持同步上升趋势。

利用Eviews(7.0)验证了宁夏金融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优化率的关系,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1980~2010年:CYJG=0.2JRFZ+56.13(2)

(11.50)(26.55)

R-squared=0.8202,Adjusted R-squared=0.8140F=132.26

1980~1992年:CYJG=0.1JRFZ+63.97(3)

(3.98)(30.16)

R-squared=0.5904,Adjusted R-squared=0.5531F=15.85

1992~2010年:CYJG=0.25JRFZ+51.15(4)

(4.97)(7.57)

R-squared=0.5918,Adjusted R-squared=0.5679F=24.65

方程(2)、(3)和(4)表明,宁夏金融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估计的系数都大于0,说明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动确实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在经验上很好地验证了本书的假设。另外,1980年至1992年的回归系数0.1,小于1992年至2006年的回归系数0.25,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加显着。

为了避免传统回归分析中由于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可能造成的“伪回归问题”,本书对各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即单位根检验。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CYJG和JRFZ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所得到的检验结果。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率和金融发展水平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是一阶单整,说明二者之间长期可能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即产业结构优化率与金融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