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130

第130章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71)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

宁涛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100044)

摘要:素质教育作为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成为共识。

以“考理解、考应用、考发挥”为目标构建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既能反映出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授课水平,又能实现对学生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是教学改革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键词:评价体系 考核形式 考核内容 素质教育

一、引言

完整的课程教学应包括课堂讲授、课后讨论、课后作业和课程考核等几个环节。随着我校非电类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课程体系的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立体化精品教材的建设、推行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努力,使教学在完成知识传授功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课程考核的形式和内容不仅能反映出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授课水平。同时通过不同方式的考核,实现对学生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

二、传统评价体系的形式与作用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通常以对学生的考核为主,侧重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检测。另一方面,传统的对学生的考核方案,考试形式过于单一,考核内容缺少对实验环节的考核,无法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一)闭卷考试

闭卷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以往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可能导致的评价体系中分数与能力的反差、“应试教育”等问题,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其原因在于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概念的熟练程度及解题的技巧,过分重视运算与推导等抽象思维能力的考核,考试的题型相对比较固定,不能使学生全面而综合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因而学生有可能通过考前短暂时间的突击准备而应付考试。

(二)阶段考试

在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内容兴趣不大、对所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前提下,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学习、被动地记忆,失去学习的动力。为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避免期末突击,应付考试,加强平时阶段性的考核测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让期末轻松、平时紧张,提高平时的学习效率,及时消化解决所学知识和问题,逐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阶段性考试的出发点。

阶段性考试应该与期末的综合考核有效结合,以避免学生忽视章节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而重视局部的知识点。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是一种以知识考核为目的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对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教育考核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为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赋予新的内涵。

(一)明确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的目标

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课程设计,是实践性较强的非电类专业的电类技术基础课。这种基础课的性质,决定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是学生的学习重点,也理所当然地是考核的基本部分。由于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以考核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素质教育,在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了“考理解、考应用、考发挥”的目标,并把“考理解、考应用、考发挥”作为考试的宗旨。

1.考理解

考理解,就是检验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的检测,是考试内容的基本部分。

2.考应用

考应用,就是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最本质的东西,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善于从理论上分析和解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3.考发挥

考发挥,就是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承认,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不是很多,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学生更少。“考发挥”是难度系数最大的考试内容,是针对优秀学生命题的。

因此,这部分的比例不宜过大。

“考理解、考应用、考发挥”三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后两者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理解。

(二)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的构成

在学生的评价体系中,我们把学生的课程成绩称为综合成绩,它包括几个部分:期末成绩占60% 70%、平时成绩占30% 40%。由重视最后一次考试成绩过渡到注重平时的学习、讨论、测验、写论文、实验、设计和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

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在培养非电各专业的“三基”,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针对形式单一的统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根据新时期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率先进行了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改革。不仅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三基”,而且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更新课程的考核形式与方法

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实行考教分离,及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的重要途径。

研究考试形式和方法的改革,加强对课程的全面掌握程度的考核,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确定灵活的考试方法和考试形式,注重能力的考核,如采用开卷、闭卷、开卷闭卷相结合、笔试加口试、讨论式、答辩式、写论文、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等形式,提倡由闭卷到开卷、由重视考试成绩到注重平时学习和实践等。

考核中的闭卷部分,一是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记忆、理解、掌握程度;二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考核学生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的掌握情况。闭卷部分以客观题为重,该部分出题的原则是:题量大,覆盖面广(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能够促使学生扎实、系统、全面复习所学内容,准确、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扎实的学风。题型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图解题、分析题、设计题等。

考核中的开卷部分考试其目的在于从总体上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应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部分出题的原则是:题目要有相当的难度,适当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实际技能,且为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真正体现出课程的应用性、灵活性与综合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题型有分析论述题、综合设计题等。

考核时闭卷和开卷两部分试题应协调、互补,相辅相成。其题型、题目的多少,分值分配,考试时间等可根据课时多少、课程进度灵活掌握。

2.丰富课程的考核内容

由于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以考核内容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实验的考核,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重书本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笔试、轻操作的考核方式,在考试中增加能力考核的比例。考核的内容要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继承和创新并举,强调基础、拓宽领域,重在应用、贵在创新,突出重点、详略有别。

以往电工电子课程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被动式”,将学生“抱着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综合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加强了预习环节的考核,包括现场和仿真预习。主要是考查学生围绕实验任务,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操作方法等情况。预习不合格者,不允许正式操作实验。

(2)增加了自选设计性实验项目。即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列出一些可供学生选择的实验项目(由学生自己定实验方案),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实验室资源(各种设备和元器件)做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实验,使学生真正经历一次设计性实验的全过程。

对于课堂上要求规定时间完成的统考等,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考试纪律。但对于小论文、课程报告、计算机作业、自选设计性实验等的考核,除了给定足够的弹性时间外,教师不能总是以考官的身份出现,应当仍然是答疑解惑者,甚至是同学者。

非电类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单纯用闭卷或开卷考核都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合理的评价方案,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注重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在开卷部分增加能力考核的比例,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能够客观、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同。

四、结束语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成功的考核应该是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好坏的真实反应;对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起到引导作用;对教师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推进考试改革,使考试真正测量出教与学的真实水平,起到指导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从而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为培育创新人才、推动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周伟国.高校考试改革:致力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高等农业教育,2003(3).

[2]卢容德,熊俊俏,张明波.模拟电子技术考试命题改革实践.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23(5).

[3]肖瑛.考试改革是高校构筑新型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工程.教育与现代化,2003(2).

[4]张岂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几个认识问题.中国高等教育,2003(13-14).

电气工程专业“工程电磁场”课程教改浅谈

张秀敏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100044)

摘要:作为电气信息大类及相关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工程电磁场”课程一直是电气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作者多年从事“工程电磁场”课程的教学实际经验并结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类似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包括完善教学内容和重视实验教学与电磁场仿真两个方面,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电磁场 MIT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仿真

一、借鉴MIT,适应科学发展,完善教学内容

今年年初,来自MIT的孔金瓯教授受我院邀请给我院本科生做了32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电磁波的极化与传播。同学们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受益匪浅。这其中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大师渊博的知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我想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的教学内容与我院“工程电磁场”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

目前我院“工程电磁场”课程为32学时,重点讲授静态场和时变电磁场基础。讲课思路与大学物理中的电磁学相似,但更侧重于用场的观点分析电气工程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觉与大学物理相重复,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当涉及场的散度和旋度时就会感到很茫然,进而严重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劲头。

笔者认为该课程传统的教学结构目前已难以适应电气学院专业的发展。电气学院目前的专业方向主要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同专业间的相互交叉,电气各专业涉及的电磁场问题越来越多。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表明,电磁理论是一些交叉学科新的生长点和新兴边缘学科发展的基础。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电磁理论知识,电磁波是工程电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原来的教学内容还停留在静态电磁场的阶段,因此其内容设置需要进行扩大和改革。

例如,铁路机车车辆上应用了普通晶闸管、GTO、IGBT 电力电子器件,在交流传动机车上GTO、大功率IGBT 逆变器和IGBT 的辅助逆变器的开关频率分别为300Hz、500Hz 和750Hz,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今后可能会达到3kHz 甚至更高,开关频率的提高增加了di/dt 和du/dt 带来的噪声。为了可靠工作,这就要求它们与外部设备实现电磁兼容。干扰源、敏感源和耦合路径为电磁兼容的三要素。在电磁干扰的耦合路径中,其中一大部分就是电磁辐射耦合。如果不了解电磁辐射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就很难深入了解电磁辐射耦合的原理与解决途径,在实践工作中也很难实现电力电子器件的电磁兼容。

再如,在诸如现代大型自动控制系统、无线传输与控制技术等工程问题中均会广泛地接触到电磁波的发射、接收等问题。而目前我院在“工程电磁场”课程设置中对电磁波的教学比重是很低的,不到2学时。相比之下,国外对于电磁波的教学是十分重视的。例如,在MIT,电磁波的理论知识是电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而且花的学时是我们的数倍。可见,国外对电磁波理论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