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017

第17章 综合()(16)

对于现在的青年教师来说,大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文、理分科制度的亲历者,相比于恢复高考早期的老大学生,多数人的偏科现象比较严重,知识面相对较窄。结果造成一部分人虽然学历高,专业基础、理论基础扎实,外语、计算机水平较高,思想活跃,但文化素质不足、文学功底不好、表达能力差。反映到教学上就是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枯燥,只能局限于本学科专业知识的讲授,不能在人类文化的广阔背景下,将所授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状况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

从我自身来说,对这一问题的体会也是很深刻的。回想起初高中阶段,在本该全方位充实自己的时期,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同学受升学率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少数几门课上,造成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全面,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普遍文学功底差,人文精神欠缺。在切身感觉到以前的教育体制在全面素质教育特别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缺失的同时,我深深地为现在的大学生们高兴,同时也感觉到自身肩上能够很好地承担起素质教育任务的巨大压力。

三、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途径

当全面素质教育的迫切性与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欠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的时候,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来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素养呢?我认为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依靠对人文方面书籍资料的广泛涉猎,以及对一些经典着作的品味精读。

对于阅读学习内容的选择,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作。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典籍很多,这些典籍超越了时代的限制,许多内容至今仍极富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就个人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这句话很好地点出了体味文化经典对阅读者潜移默化的好处,品味经典,犹如沐身浴德,使我们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升华,气质得以提升。同时,由于“现代社会是多元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我们民族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体味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深刻的文化底蕴,可以使我们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并将人文知识很好地内化为崇高的人文精神。

其二是古今中外着名科学家的经典科学、科普着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人文素养,最好从自己的专业出发,读一些由着名科学家写成的人文与科学精神紧密结合的文章,作为向导,促使思考。”着名科学家在科学事业上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几乎都是作出了极大的奉献,甚至为此付出了宝贵生命,支持他们作出如此奉献的除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还有他们所具有的高尚的文化素质,同时,他们在科学领域进行的成功探索与创新方式,也是由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所支持和引导的。所以通过对经典科学着作的品读,我们除了可以领略大师们对自然奥秘深入浅出的揭示,又可以体味其中饱含的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科学、无惧无畏的精神,还可以学习其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并欣赏到科学之美,正可谓一举多得。像法布尔的《昆虫记》,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一直吸引着读者。霍金的《时间简史》,一出版就征服了读者,征服读者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作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的自身魅力,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爱因斯坦曾指出“第一流人才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来得更大”。费曼自己曾在《费曼物理学讲义》的前言中写道:“我讲授的主要目的,不是帮助你们应付考试,也不是帮你们为工业或国防服务。我最希望做到的是,让你们欣赏这奇妙的世界以及物理学观察它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技术及其普及,其实是科学发展的两个轮子。当然,转动后一个轮子的,不一定是科学家,但科学家以其学有专攻,亲手转动它恐怕更有魅力”。确实,有很多科学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能力,就是把复杂的观点用简单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对经典科学着作的学习,使我们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更快捷地探寻到自然的奥秘,同时也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

除了自修上述的经典着作以外,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有利资源,如参加文化素质教育的培训或者选学一些给学生们开设的人文选修课程等,自觉地将提高文化素养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文化素养的提高需长期修习涵养积淀而得,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把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变成自觉自主的行为,并且持之以恒。相信经过长期积累,不断完善,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松筠.反思文理分科[N].新华日报,2006-11-7.

[2]刘梦溪.读经典可以改变气质[N].京华时报,2008-4-7.

[3]张岂之.大学教师与人文素养[M].周远清,论文化素质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文志传.科学家缺席科普:谁能像霍金一样[N].中国青年报,2006-1-13.

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爱军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100044)

摘要:高校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它集信息的收集、传播和教育功能于一身,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神圣殿堂。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科学素养 创新精神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我们整个民族前进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前我国要通过高校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因此不断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具有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等功能,同时还拥有馆藏学科综合、服务教学结合等优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功能,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未来的经济开始呈现崭新的姿态,其特点就是对知识的高度依赖。能否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精神的人才。而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三大支柱之一,是推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阵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人类文化遗产,其知识门类齐全,人们可以从中了解整个人类历史、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沿革与发展轨迹。它一方面促进人类智慧和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促进了知识的创新和扩大再生产。

未来的教育是面向终身的教育。“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就是接受图书馆的教育。”在当代信息社会中,学生单靠课堂灌输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课堂教育外,图书馆是他们的第二课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注重对学生六大能力的培养,它们依次是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在六大能力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被列入了首位,这是时代特征在学校教育中最显着的反映,高校图书馆应成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最重要的场所。

基·约翰逊博士说过:“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我们知道的某主题的知识,而另一种则是我们知道什么地方能够找到知识的信息。”所以,能否自如地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丰富馆藏来满足自己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是现代大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知识,也是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高校图书馆与学校各部门之间要交流整个大学的发展信息,开展联合,共同努力来增强资源基础,根据现有情况,争取知识的优化。

二、发挥导向功能,文献信息资源是创新教育的知识源泉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要真正做到让知识为社会、为人类创造财富,必须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在不断加快。因此,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内容当然是要掌握的,但是由于教材出版周期、教师备课周期和大学四年教学周期这些客观存在的时间延搁,使课堂教学内容很可能落后于时代发展及知识发展的迅猛过程。高校图书馆要为大学生们订购、采集大量的适应时代发展、思想健康、内容丰富多彩的书籍报刊、科普读物、专业书籍和有关视听资料,采取便捷的形式提供介绍给他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任何创新都是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的新发展、新进步,必须充分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思想,经过消化、吸收后,才能有所前进、有所创新。图书馆拥有本校各学科和相关学科古今中外、不同版本、不同语种、不同载体的文献,这些知识具有非独占性,人们可以无限次开发利用,读者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博览群书,各取所需,在反复阅读、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消化、巩固、拓宽课堂所学知识,并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想像力、思维及判断能力也相应得到锻炼和提高。现在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越来越倾向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上学生们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大学生单从课堂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补充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必须学会自己学习、主动学习。

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每年坚持开展“图书文化周”及“书香杯”有奖征文活动,至今已有四届。这些活动意在弘扬先进文化,丰富校园生活,提升鉴赏品位,培养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名人传记能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在读书中得到升华;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他们与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悲喜;神秘的科幻故事能使他们对未来世界充满美好的幻想,展开想像的翅膀;而各种科普读物又能使他们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引领学生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学会并善于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我们北京交通大学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在建设和谐校园的同时,展示我们图书馆馆员的精神风貌,以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

另外,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还举办了“心灵之旅”专题图书展示,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社会心理学图书名人着作和名人着作,如《青年成功九大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等,设立专题书架,供广大读者阅览。看到这些优秀书目,可以开阔视野,积累多方面的知识经验,为创造性思维打开意想不到的前景,为人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当今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大学生要利用图书馆不断学习新观念、新知识、新成果及了解掌握本学科的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使原有知识不断更新,在此基础上才能启发个人的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素养和培养创新能力。图书馆浩瀚有序的文献资源是从事知识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三、充分发挥图书馆馆员的辅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图书馆馆员是人类知识信息的传播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和素养,要以模范的言行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气氛,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业务的辅导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计算机、网络信息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各种浓缩文献、视听文献、机读文献大量涌入图书馆,馆藏信息逐步电子化。引导学生利用电子文献,学习网络知识及现代情报检索技能成为高校教育中创新能力的需求。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取决于所能提供给他们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现在图书馆馆员的服务趋势由传统手工提供浅层次服务转向了文献的深加工领域,开展有序的、主体的、跟踪的服务,科技查新服务、二三次文献加工服务等。图书馆馆员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特点,帮助他们全面地掌握知识,广开思路,活跃思维,发展个性,拓宽视野,提高智力创新水平,促进创新思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