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174

第174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39)

2.保险学教学中身心素质教育的体现

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基础,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内化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主观条件,认知心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内化的方式、过程及效果;情感、兴趣等非认知心理品质则往往成为内化过程中的动力因素。当代高校学生多是在家长的百般呵护和学校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奋进的激情和挫折的考验,心理比较脆弱。每一届学生中,都会有极少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专业课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面对学习的压力选择了否定自己、逃避现实等消极态度,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严重者甚至沉湎于其中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学业损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向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它能改变学生消极或负面的自我概念,相应地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再消极地否定自己。因此,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失败,形成积极的、正确的自我意向。在教学中借助激励、鞭策、奖励、赞美等途径,诱发学习主体的内部情感需要,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更有效地获得专业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身心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更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为此,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保险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正确的自我意向,增强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改善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模拟的方法讲解风险管理决策,让学生模拟风险管理的决策过程,真实感受决策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启发学生正确看待风险的客观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自己的潜力;在讲解保险的功能和理赔等内容时,通过案例引申,使学生了解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有助于损失发生后的恢复工作,冷静、顽强的性格是最终战胜困难的决定性因素。总之,在保险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学生积极进取和坚忍不拔的性格,有益于学生迎接日后学习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并为战胜困难奠定基础。

3.保险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体现

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学生成为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保险学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应注意发掘课程本身所蕴涵的思想和精神,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加强道德修养,树立为民族崛起和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的信念。例如,在讲解保险基础理论时,可启发学生理解保险损失共担的思想并领会人类社会互助共生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团结互助的精神;在讲解保险法时,引导学生理解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等。作为一门与实践有着密切联系的基础课程,在保险学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将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也要将思想道德教育同专业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输送真正合格的人才。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保险学课程设计既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要注意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保险学课程的特点,寻找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首先,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与风险管理学关系密切。风险管理与保险之间无论在理论渊源方面,还是各自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或经济制度,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世界上风险管理学的普遍广泛发展,保险学也被逐渐纳入风险管理学的范畴加以发展。风险是风险管理存在的前提,也是保险存在的前提,风险管理与保险都以概率论和大数法则作为其分析基础,而保险是风险管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应加大风险管理内容的比重,将风险管理学教学和保险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令风险管理技术贯穿于保险学教学内容的始终,使两者真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次,保险学是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的发展必须植根于金融学的基础之上。

如果保险学不以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为基础,必然走向单纯保险技术发展的狭窄之路。因此,保险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过分强调应用知识而轻视理论基础。不应把庞杂而琐碎的专业知识“塞给”学生,使他们纠缠于“鸡毛蒜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必须根据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变化,有选择、有重点地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让学生系统掌握保险市场、保险机构管理、保险风险管理、保险经营管理、人身财产保险、保险营销、保险精算和保险法学等必要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本领。

最后,教学方法并无定数,既是教学安排中是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难控制的因素。鉴于保险学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传统的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保险学课程教学的全部要求,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化地加以滥用,都必然会带来诸多负效用,课程设计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对象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不能排斥和否定其他教学方法,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得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而在理论知识普及和更新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但在讲授中要注意理论部分力求少而精,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能力。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出现失控,导致课堂混乱。此外,案例教学要有时间保证,要求学生课前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为参与案例教学提供保证,还应保证课堂上要有足够时间开展案例讨论,避免草草收场,达不到预期效果。

总之,教师进行的一切教学研究活动都应该在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以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活动。保险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与高校教学改革总体目标相一致,力求科学、合理、结构严谨,体现“厚、宽、新、精、实”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险学教学的人才培养功能。在10年的保险学教学中,笔者深深感受到寓素质教育于保险学教学之中的重要性,只有用素质教育的观点指导教学,将素质教育的目标贯穿于保险学教学之中,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慧侠,李文斌.保险学的人才培养方向及教学方法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3(1).

[2]陈啸.WTO 与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的转变[J].中国大学教育,2002(10).

[3]黄祝华.论“对比教学法”在保险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1999(8).

[4]叶晓凌,黄卫华.论我国高校保险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6).

[5]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李丹.高等院校保险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4).

[7]徐敏.对金融类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3).

[8]李珂.案例教学中的四个分析[J].教育艺术,2001,(11).

[9]李时椿.经济管理案例教学中的障碍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4).

[10]张巍.MBA 案例教学初探[J].南开管理评论,1999,(1).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汪晓霞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100044)

摘要:由于国内电子商务理论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物流管理的实践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就。如何结合电子商务大环境,进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以培养合格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定位及授课内容安排,在教学方法上将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结合,将案例与理论充分结合,借助各种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国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企业,还是电子商务企业、政府部门和银行保险等服务行业,都面临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的问题。自我国2001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了13所高校设立电子商务专业,2002年发展到96所,到2004年,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就达到近200所。迅速增加的态势一方面说明了国内教育界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与热情,另一方面,在增长的背后也暴露出国内对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式与人才定位缺乏冷静思考的问题。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首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上确定的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议题。国内目前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文献大都集中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实验室的建设,很少有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某一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的研究。

由于国内电子商务理论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物流管理的实践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就。如何结合电子商务大环境,进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以培养合格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一门面向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构成、模式、管理的内涵,电子商务物流的信息化、配送等关键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内容。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物流知识,进行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拓展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物流方面的知识面。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围绕电子商务物流的管理主线展开,包括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电子商务物流战略决策、过程管理、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及配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规划及设计、电子商务物流客户关系管理及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绩效管理等内容。

重点内容包括:①电子商务物流过程管理,它围绕物流核心功能,着重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采购、物流运输、物流储存、包装与流通加工及装卸与搬运的实现方式和手段。②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以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信息系统为切入点,重点介绍电子商务环境下各种物流信息技术。③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鉴于有相关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主干课程,所以授课重点可以放在系统集成与评价。

本课程特色包括:①以系统观点看待电子商务物流,重点介绍各种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模式;②重点介绍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及配送管理,其中重点和难点是配送方案设计。

本课程涵盖了管理学要求的有关内容,如①电子商务物流战略决策;②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管理;③电子商务物流客户关系管理;④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绩效管理。

2.学时计划安排

对应学时的具体安排如下:32教学学时,共8周,课程划分为以下3个时间段。

(1)第一阶段,13周。第一次课明确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本阶段重点是“电子商务物流过程管理”的讲授;本阶段的互动环节着重完成学生基础及课程需求摸底调查和中期总结及过程控制调查。

(2)第二阶段,46周。重点完成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及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讲授。难点是涉及具体模型和算法的“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及配送管理”。本阶段的互动环节是第4周学生汇报前半学期的小组开放式作业,学生提问,教师点评。对“课程设计案例调查报告”的汇报质量进行过程控制。

(3)第三阶段,78周。主要内容是学生进行学习汇报和总结。重点完成“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的分小组汇报、学生提问和教师点评工作、第二阶段的开放式作业的点评工作,并进行课程总结深化,明确各章节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互动环节完成授课效果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