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058

第58章 教学模式改革()(37)

3.教育实践

作者将上述理论应用于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教育实践。首先,根据教育体系要素模型逐一定义和明确各个要素的内容,按照宏观教育过程定义并建立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其次,分别建立和完善工作流程标准与规范,并依据过程标准实施质量监督与控制,学院成立了专职质量督导小组,并建立了初步的课程质量度量模型。4年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院已于2006年5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本科与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达100%,2006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对软件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毕业生综合能力企业满意度本科为4.11分,研究生为4.23分(采用5分制),用人单位对该院毕业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工程组织与管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理解专业方法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肯定和赞许。

五、结论

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用系统与过程的观点来看待教育,用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教育,使我们找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来进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论文所阐述的理论已成功地应用于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教育实践,并获得了有效验证。

借鉴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MMI 来研究教育能力成熟度模型,使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够基于教育组织成熟的教育能力而稳步改进与提升,这是作者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陈旭东,卢苇,赵宏,张红延,李红梅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100044)

摘要:针对质量工程的实施,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全面启动了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本文叙述了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效,同时对未来进一步进行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实施方法,期望对工程型人才培养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 软件工程 工程型人才 示范

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的要求,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全面启动了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并入选“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按照“厚基础、精方向、重实用、突特色、强外语”的理念,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用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与建设模式,目标是把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为工程型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作用的特色专业,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为目标,建立面向市场的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与建设模式;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完善的配套机制为保障,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新型多元化师资队伍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吸纳行业、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建设;构建工程型人才培养新体制,对工程型人才培养起到示范作用。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目标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软件产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国际化、工业化、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的软件工程型人才。

强调扎实掌握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兼顾一定的软件管理知识,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软件行业和企业输送从事软件开发、设计、分析和架构等方面的软件工程师。

2.课程设置

面向市场需求,以“厚基础、精方向、重应用、突特色、强外语”为原则来设置课程。

强调数学基础,数学所修课程的难度及学分大大高于一般的工科专业的数学学分设置,仅次于理学院数学专业学生对数学类课程的要求,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大平台的基础上,强调工程和软件开发、设计、分析和管理等技术来设置课程组,以实际应用为需求,依据学生特点,建立个性化培养方案。

加强外语教学改革,聘请外籍教师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建立国际化合作的渠道,探索面向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方法、内容与模式。研究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国际教育合作,引入国外优秀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模式和教材;与国外大学建立联合教育项目;积极引进国外优秀课程体系,选派师资参加国内外培训,强化双语教学的比例与教学效果。

强调实践教学,采用“课堂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3.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和国内外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与国家级软件园、着名软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优势,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实验室、多元化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专家参与示范性软件学院面向市场的开放式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课程设置,实现校企双赢,共同推动工程型软件人才的培养。

加强实践课程改革,吸纳行业内知名企业参与,建立和完善“2+1+1”(即基础课2年、企业教师讲授的专业课1年、企业实习1年)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联合企业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和完善以工程实践为核心的“边学习-边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螺旋式新型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三年课程修满合格后,到企业参加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全部在企业进行,时间为期一年。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采用企业指导老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保证学生毕业论文来源于工程实践项目,同时保障论文的质量。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建立了教师培养和聘用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共有专、兼职教师76人。其中,专职教师23人,企业兼职教师46人,境外兼职教师7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数超过50%,专职教师有工程经历的老师达80%以上。

专职教师负责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由有工程背景的校内优秀主讲教师构成。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来源于国内知名企业,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神州数码(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微软亚洲工程院、Sun 中国研究院、赛柏科技等。外籍教师进行专业课的授课和前沿讲座,包括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Roger Mayne 教授、澳大利亚狄肯大学Honghua Dai 教授、加拿大凯瑟琳公司的Marcel Ban 等。

三、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

课程体系设置将素质与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培养学生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及工程经验为教学主体,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国际化软件人才为目标。面向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与软件产业实际需要相适应的课程,增加与工程实践和前沿技术紧密结合的课程,以保证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引进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提升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积极开展专业课程的新教材建设,鼓励有经验的教师联合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高水平专业教材,目前已经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启动了软件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并已出版了专业教材4本,即将出版3本。

四、强调实践教学

大力开展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研究性和创新性实践、学科专业竞赛和专业认证,学生获得的成绩可以进行学分认定。

实践教学比例达到了30%以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学生为期一年的软件企业实习,学生毕业设计和论文全部来源于工程实践项目。

建立了32个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比较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机制,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企业实习模式、实习标准和学生管理体系。

初步建立了实训和实习案例库,确保实训和实习的效果。

五、强化管理制度的建设

建立了一套听课和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和外聘教师的定期交流制度;制定了教师考核与激励政策;制定了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及例会制度,与企业教师等共同研讨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保证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制度的顺利实施,教学工作的有效管理;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了兼职教师与企业教师的遴选标准;制定了企业实习基地选择与教学效果评价标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