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087

第87章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28)

此外,为适应宽口径人才培养计划,为交通运输专业开设的“铁路站场设计”(32学时)课程需要与其前修课程“交通港站及枢纽”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很好衔接。而为铁路运输专业开设的“铁路站场及枢纽”(96学时)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上结合铁路运输的发展进行拓展和完善。

“铁路旅客运输”课程建设研究探讨

贾俊芳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100044)

摘要:本文从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铁路旅客运输”课在铁路运输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和“铁路旅客运输”课程建设规划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铁路旅客运输”课程特点,从树立创新性课程建设理念、加快教材及教学文件建设、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5个角度深入研究了“铁路旅客运输”课程建设规划的设想和建设内容,对铁路运输特色专业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铁路运输 特色专业

一、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

(一)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以及毕业生在择业与未来发展中的竞争能力等。在高校开展特色专业建设,运用学校长期积淀的软件、硬件和人才的优势资源,建成办学水平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竞争能力较强、深受社会欢迎的特色专业。以特色显示活力,以特色标志水平,以特色证明质量,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拳头产品”,提升学校在国内外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特色”的基本含义:一是“人无我有”,即独特性或个性;二是“人有我优”,即杰出性或优质性;三是“人优我新”,即开拓性或创新性。可见,特色专业应当是指其专业办学条件、建设水平、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国内外达到一流水平或者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和知名度的专业,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等特征。高校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办学特色的竞争。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必然是特色鲜明的大学,没有特色的学校必然是缺乏竞争力的学校。只有走特色强校、特色发展之路,高校才能出奇制胜。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特色专业作为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品牌专业,一般应具备几个基本条件:一是该专业社会需求稳定,发展前景广阔;二是该专业师资、教学设施等基本教学条件齐全,有较为成熟的办学经验积累,专业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容易较快形成竞争优势;三是该专业建设思想先进,开放度高,学、产、研结合紧密,有活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新颖独到之处。高校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l)明确优势,扶强带弱的原则。在经费、人才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专业发展战略,坚持明确优势,扶强带弱的原则,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并将保持特色、强化特色、创新特色作为学校专业建设工作的突破口。

(2)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特色专业要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重视加强专业的基地建设,为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即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教学和科研基地。在合作的过程中,给师生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实际,锻炼、提高师生的能力。一方面使教学改革能更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并能及时地将科技成果充实到专业建设中去,满足特色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高水平重大科学研究的需要,产一流的标志性成果,促进专业的发展,创造出专业品牌。

(3)超前创新的原则。建设特色专业时,应科学规划专业,客观地分析专业现状、市场前景、教学现状,从课程设置、专业方向、教材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专业教师素质等6个方面的创新来创建特色专业。从实际出发,充分汲取和利用国内外着名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为企业、为社会所接纳的并具备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的产业者、创业者,使“特色专业”既有规模,又有质量,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能成为他校的楷模,为他校学习和仿效。

(4)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与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来促进特色专业的发展。在确定师资结构和师资队伍建设时,特别要考虑教师的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的更新,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研究和管理风格,开辟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优势研究领域和优势学科,提高特色专业的办学水平。

(5)立项管理,定期评估的原则。特色专业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专业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就业形势等进行调研论证,明确重点,突出特色,制订科学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立项管理特色专业。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特色专业建设评估验收制度,加强对专业的评估。并从经费、招生、分配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坚持正确的专业建设原则和方针,加强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并以特色专业带动和辐射其他专业整体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使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铁路旅客运输”课在铁路运输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地位

(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铁路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

铁路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低成本、大运量等特点,必将在我国内陆型、幅员广阔、人均资源较匮乏的条件下,成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骨干。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成为铁路行业新的发展热点,而且国内外运营经验表明,与公路、航空相比,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旅行时间短;列车密度高,运量大;高速列车乘坐舒适性好;土地占用面积小;能耗低;环境污染小;外部运输成本低;列车运行准点;安全可靠;不受气候影响,全天候运行;社会经济效益好等技术经济优势。由此得到业内外人士的重视,并成为国家未来一定时期内交通运输行业最具活力的发展领域。

2004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明确了全国铁路客运专线网的宏伟蓝图,到2020年将建成1.2万公里的客运专线、4000公里的城际客运线路,联结三十多个大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18个省会城市和8个沿海城市)的客运专线网。届时将建立“四横四纵”的客运专线和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的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我国客运专线的线网规模庞大。各条客运专线的规划定位不同,速度目标值、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存在差异,在路网中发挥的功能不同,运输组织与调度模式不同。我国地域辽阔,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基本平行,而且与发达国家高速铁路相比相互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客运专线运营初期存在着高中速混跑甚至部分存在客货混跑的特点,组织的难度和协调的联动性较大,这些问题也是国外高速铁路运营中所遇到的难题。另外,3个城际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输组织模式将不同于客运专线网,基本采用系统内部封闭运营的模式,不存在与客运专线和既有线的跨线运输,调度指挥独立性较强。

客运专线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实施方式,整个网络的形成将经历较长的过渡期,其间需要因地制宜建立起过渡期的运输组织和调度方案。由于国内对于高速客运专线的建设和运营缺乏经验,大量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我们必须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自主研发的任务巨大。

由此可见,我国客运专线的大规模、快速发展及涉及地域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使我国客运专线的建设和运营条件十分复杂,尤其是铁路运营方面经验的缺乏和无法引进,造成具有高速铁路运营组织、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除了加快既有铁路员工的培训以外,从长远发展、服务社会、突出优势的角度,加强铁路运输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十分及时和必需的。

铁路运输专业是北京交通大学最为古老、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专业,专业建设的历史即是学校发展的历史。高速铁路的发展将古老而传统的铁路带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铁路旅客运输经营、市场管理、运输组织等必将是未来铁路发展和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由此,尽快和办好铁路运输特色专业是历史赋予北京交通大学的历史责任,也是北京交通大学的最大发展机遇。它不仅肩负着为铁路培养管理型人才的重任,继续发挥北京交通大学在铁路运输经营、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而且也必将不断扩大北京交通大学在铁路行业的影响和知名度,给学校的发展带来更大、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二)“铁路旅客运输”课在铁路运输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地位

客运专线的建设与运营将铁路带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给铁路在旅客运输方面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也是铁路最活跃的发展领域。高速铁路是高新技术的系统集成。从铁路基础设施到牵引供电系统,从高速动车组技术到铁路通信信号系统,从铁路运营调度到旅客服务系统等都需要更多的运营管理和创新型人才,也就是需要铁路员工具备更多的铁路旅客运输,尤其是高速铁路运营组织及管理方面的知识与专业素养。“铁路旅客运输”作为铁路运输特色专业中的支柱专业课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在铁路旅客运输方面的系统知识和能力,在其课程建设方面既要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紧密配合客运专线的发展,又要追求课程体系的传承性和系统性,因为我国铁路是客运专线与既有线的结合。因此,从课程规划建设、实施过程、师资队伍培养及教学方法研讨和实践性教学等方面,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创新研究,将课程建设成为客观反映铁路运输实际、适应社会对铁路运输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专业课。

三、“铁路旅客运输”课程建设规划

“铁路旅客运输”课的授课对象是铁路运输专业的本科生,属专业必修课,是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与素养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应了解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作用;掌握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铁路既有线和客运专线旅客运输组织、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铁路客运的现代化管理及发展方向,为今后从事铁路旅客运输的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着建设铁路运输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的目标,“铁路旅客运输”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制订科学、可行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向着打造精品课程的目标迈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树立创新性课程建设理念

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技术装备、经营理念、运输组织模式和手段等方面都与既有线路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铁路旅客运输”在内容选取、学时分配、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都要树立创新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反映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原则,既重视知识的系统性,更重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室演练、现场参观实习和课程设计等相结合的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效果。

2.加快教材及教学文件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专业特色必定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教材必须和特色相适应。由于特色专业建设一般具有独特性,可能缺乏现成的、公开出版的、合适的、针对特色培养的教材。由于大规模客运专线的建设、运营及我国客运专线运营环境、建设技术标准和运营模式的不同,使“铁路旅客运输”课程的内容与以往相关课程有很大的跨越;所以首先需要的是编写《铁路旅客运输》教材,其次是结合教学各项活动制定各相关教学文件,包括课程设计大纲、课程设计任务书、客运站实习大纲、客运段实习大纲等。

另外,我们课程组认为,今后的教材应是参考教材或基本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教材。《铁路旅客运输》更是这样,由于目前客运专线许多问题的不确定性和教材编写出版周期相对较长,当教材出版后有些知识已经落后是常有的事。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阅历、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掌握科技前沿情报的程度等,编写本门课程的补充教材,并且这种补充教材应常讲常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