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089

第89章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30)

(2)阔大货物装载加固有关作业、方案和试验的多媒体演示。

(3)阔大货物测量、超限计算、装载加固方案制定、运行条件制定等作业的现场模拟演练。

3.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实验教学

(1)参观罐车、危险货物包装模型。

(2)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及危险货物运输应急预案演练的多媒体教学演示。

(3)罐车充装、计量及危险货物托运、承运、配放、押运等作业的现场模拟演练。

4.铁路冷藏运输实验教学

(1)参观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模型。

(2)易腐货物的预冷、短途搬运、冷库存放、发送装车、途中加冰加盐或控温、到达卸车、冷库存放、短途搬运等作业的多媒体教学演示。

(3)加冰冷藏车加冰、加盐、通风作业及易腐货物装车作业的现场模拟演练。

(二)加强铁路车站货运工作实习

1.精心准备,做好实习前讲课工作

在实习前要为学生讲授铁路货运的基础知识,包括铁路货物运输条件、车站货运设备、车站货运作业流程等内容。这样,学生在实习中就能够做到书本理论与现场实践的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从而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

2.搞好实习动员,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

为了统一学生对实习的认识、端正实习态度,在每次实习前都应召开一次动员大会。在动员大会上,首先要特别强调实习的目的、意义,让学生珍惜这次难得的理论结合实际的实习机会,放下大学生的架子,虚心向师傅请教,不仅要学好业务,还要学习师傅的严谨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学习现场的严格纪律。另外还要强调实习纪律、实习安全和实习技巧等问题。

3.统筹规划,合理进行分组和排班

一般采用分组轮流循环的实习方法。该方法不仅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车站的各主要货运工种进行实习,而且每个学生在一个工种的时间不会太长,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新鲜感”,同时还能保证每个工种跟班实习的学生不会很多,从而不会影响车站的工作。另外,在分组时,每组都由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担任组长,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纪律监督作用。

4.适当布置实习作业

在指导学生实习时,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有的工种要求学生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向师傅提问,另外一些工种可发一些调查表,如货车静载重调查表、货物包装破损情况调查表、货运事故调查表、集装箱装载量调查表等,供学生在实习时填写。这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实习兴趣,也使学生充实了实习生活。有时还能引发他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5.及时进行阶段总结

不定期地利用晚上下班的时间进行总结,对实习中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对实习中的违纪现象及时进行严肃处理。另外还可让学生在总结会上交流实习中在业务知识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收获及实习中向师傅提问题的技巧等。实践表明,这对严肃实习纪律、提高实习质量都是大有益处的。

6.注意处理好学生与师傅的关系

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放下大学生的架子,虚心向师傅求教,在师傅的指导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与现场师傅组织一些活动,如研讨会、联欢会、友谊比赛等,以加深学生与师傅的感情、增进相互理解,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业务知识,并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劳动观点的教育。

7.加强实习考核工作

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实习报告,并统一组织实习答辩。评定学生实习成绩时,要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成绩、实习答辩成绩、实习作业完成情况、实习笔记情况及实习纪律情况,综合加以评定。

参考文献

[1]奚伦科.关于“铁路货物运输组织”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6(6).

[2]卢国胜,杜林.交通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23(2).

[3]余静,刘华.交通运输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煤炭高等教育,2002(3).

[4]于丽.如何培养货运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4).

[5]戴实.铁路货运组织.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双语教学的系统分析

姜秀山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100044)

摘要:在国内外双语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双语教学的目标,描述了双语教学系统的输入变量、过程变量、输出变量,力图探究和思考高校双语教学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双语教学 系统分析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中国要跻身世界经济洪流之中,就需要大量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和其他国家文化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经济市场的需求促使高校教育必须打破原来的教育模式,调整培养计划,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尽早实现与国际接轨。为此,教育部于2001年就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等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此后各个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国内学者在双语教学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双语教学仍处于起步和实验阶段,没有形成相应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运行机制,给双语教学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因此,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探究双语教学理论,为成功开展双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是值得研究的内容。

二、双语教学系统的目标

我国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是指非语言学科的主讲教师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为教学媒介进行学科教育的教学活动,使英语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对学习者而言,是通过英语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对教师而言是通过英语教授专业知识,通过双语教学使学习者能够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根据工作或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中自由切换。可见,语言目标和学科目标是双语教学的核心目标,学科目标是对知识的掌握,语言目标是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通过对语言的反复接触、应用,自然吸收而习得英语,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衡。各自的比例关系也因学习阶段的不同发生着变化,如图1所示。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由两个阶段组成,即Learn from English 和Learn with English,在第一阶段,英语是教师传递教学内容的工具。学科知识同时与母语语言形式和英语语言形式联系起来,学科的学习是重点。

第二阶段,是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用英语思维,英语成为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媒介,将英语语言形式与学科知识直接联系起来。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引领着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演化。

三、双语教学系统变量

双语教学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若干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系统的输入变量是学生和教师,而输出变量是学习效果,即专业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提高,这一系统的过程变量包括学科的选择、教材的选用、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变量。

(一)输入变量描述

在输入变量中教师是双语教学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能够流利地用英语授课,按照英语的思维习惯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地进行讲解、答疑,用英语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目前高校的师资队伍成为双语教学的瓶颈,专业课教师专业基础知识雄厚,但大多数仅限于查阅资料、阅读专业英语文献,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基础英语教师虽然英语读说听写能力俱佳,但缺少专业知识。因此,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双语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系统输入变量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围绕学生展开,学生的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一般来说,学生的英语水平越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越好,反之则差。目前,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能够较好理解学科内容,而有的完全听不懂或一知半解,影响了学科知识的学习。这种情况给双语教学带来了很大障碍,如果按照同一进度和同一水平进行授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科目标无法完成。而采取分班分层授课,教学进度和系统性教学任务均受影响。因此,授课对象的选择成为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过程变量描述

双语教学系统的过程变量主要包括学科的选择、教材的选用、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等因素。

1.学科的选择

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并非适合所有的学科。笔者认为有两类课程不适合双语教学。第一类是中国历史、文化底蕴很深的课程,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鉴赏水平,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如果用英语来讲授自己的母语,就会本末倒置,造成“邯郸学步”的恶果。第二类是学科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课程,有些课程用汉语讲授已经很难理解和接受,双语教学更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学科目标和效果难以实现。

也有两类课程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第一类是与国外学术水平差距较大的课程,如经济管理类课程。第二类是外国文化成分和影响很深的课程。这些课程的专有名词很多,翻译过来,很难完善表述原意,也不能让人有充分和透彻的理解。因此,选择适合的学科进行双语教学,是双语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

2.教材的选用

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双语课程内容建设的重要方面。目前选用的教材主要分为3类:一是原版教材,原版教材是用地道的语言编写的,做工考究,内容生动有趣,但在结构、体系、侧重点方面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参考资料引进未能跟上,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价格较高。二是国内出版教材,为了满足双语教材的需求,国内许多学者和出版社集中力量编写双语教材,使双语教材的种类和数量激增,内容趋于本土化,结构、体系符合我国的习惯,价格比较公道,但使学生失去了接触原汁原味语言的机会。三是学校自编教材,这类教材是教师根据本校教学大纲的要求,集中了多本教材的优势编写的,结构、体系符合我国的习惯,语言的编写符合本校师生的外语水平,因此使用性强。但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如何选用适合本校双语教材是重要的过程变量之一。

3.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国外典型的有3种模式:浸入型、保持型和过渡型,尽管这3种模式在国外都有许多成功之例,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选择自己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为“渗透、整合、思维”

的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双语教学。所谓“渗透、整合、思维”,就是与教学目标的演化过程相结合将双语教学从低到高分为3个阶段,渗透阶段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渐渗透英语,为学生提供接触英语的机会。整合阶段是将汉语和英语结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思维阶段是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直接用英语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达到根据内容和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中自由切换的目的。

4.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双语教学的实施环节,是双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应综合系统中的各个因素进行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案的设计、讲授方式的选择、讨论的形式和内容、视频和录像的选用及考核方式等。不同课程、不同的教师其课程的设计也不同。

(三)输出变量

输出变量是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和及时反馈是双语教学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检验教师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教学方式方法及学生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措施和方法。通过评学,可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不断获得成功与进步的体验;通过评教,使教师获取双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综合评价,可使学校及时掌握双语教学课程的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双语教学管理,促进双语课程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四)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双语教学系统的重要因素,包括国家和学校的双语教学的政策、双语教学的资源和双语教学的管理等方面。国家和学校的政策直接影响双语教学,如2001年的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成为各个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学校的资源包括物资资源(如多媒体、投影、视频、音频、网络等)、人才资源(如师资队伍等)和信息资源(如课本、中英文图书、电子阅览室等)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而学校对双语教学的科学管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推动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