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9080000000094

第94章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35)

以语篇为单位开展的课堂教学是以宏观结构的分析为起点的。针对不同体裁的语篇结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提问来促进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引导学习者对英语篇章结构的特征加以分析,探索英语篇章的生成模式。以“大学英语”第六册中“Love is a Fallacy”( “爱情是谬误”)的课堂教学为例。笔者提出的语篇分析教学法通常自标题开始,标题是理解篇章的关键,延伸自标题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预测篇章的内容和体裁。接下来,笔者会引导学生运用略读(skimming)和查读(scanning)技巧确定该语篇的构成模式是小说模式。结合有关小说篇章构成模式的已有知识,笔者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性探索,通过讨论布景、氛围、视角、情节、冲突、叙事语言等小说元素来确定语篇的中心思想,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宏观性阅读目标完成后,篇章的表层结构已被认知,这时笔者会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语篇的深层结构。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参与的过程中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根据小说的图式结构解读“爱情是谬论”的语篇特征;了解各部分以何种逻辑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筑成篇章;探讨作者在遣词造句中体现出何种的语言风格。大家在热烈的讨论中温习了小说的篇章生成模式,通过对细节的研讨分析作者的言外之意和反讽手法的运用,并且最终在分析人物的过程中透视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青年的价值观,从而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契合在一起,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文化精神之旅。

对于不同体裁的英语篇章进行语篇分析的意义在于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为他们以同样模式得体地、富有表现力地建构各种体裁的语篇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成功的语篇教学又必然以帮助学生建立英语语感为目的,以英汉语组织法的对比分析为手段,更离不开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

(四)逻辑训练平衡思维差异

语篇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英语篇章的认知图式,但其母语的语法规律早已先入为主,时时对语言输入形成干扰。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总是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外语学习者会不自觉地倾向于母语的理解或表达方式来代替外语中的理解或表达方式,从而造成外语学习的有害转移。因而如何促进外语学习的有益转移,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理应考虑的问题。

连淑能指出,汉语的哲学背景是儒、道、佛的悟性,而英语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严密的形式逻辑及16-18世纪风行欧洲的理性主义。不同的哲学背景导致中西方思维的差异,进而体现为语篇构成模式的极大差异。汉语成章的规则是意合法(Parataxis),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模糊性较大,歧义现象较多,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规则决定语义,而不考究逻辑性。英语成章的规则是形合法,(hyPotaxis),重形式结构和语义逻辑,以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结构,行文主从分明,严谨规范,模糊性较小,歧义现象较多。因此,要正确理解句义和语义就必须分析词的构成、句子的构成和句群前后的逻辑关系。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这种不同于形象思维的理性思维无疑需要通过训练获得,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即逻辑训练。

在“高级阅读”课的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强调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强调理性和逻辑对英语语言的管制与约束力。例如,在篇章分析过程中,围绕其中的语义逻辑,采用启发式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对生成篇章所依据的逻辑推理过程加以抽象化概括,分析因果、归纳、演绎、比照等逻辑关系的运用特征。尤其在讲授一些由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撰写的语体正式,措辞严谨,层次分明的小品文(essay)时,逻辑分析就显得格外必要,它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语篇特征的敏感性,“促使他们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自觉克服悟性思维的影响,不用情感、意愿、个人好恶作为判断是非,辨别真伪的标准,学会运用理性来客观、冷静、准确地叙述客观事实,采取实证、调查、案例、数据等方法进行分析、推演和论证”。更重要的是,语言学习课堂上所开展的这种逻辑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弥补了中国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思辨能力的欠缺,使基于人文精神的批判性思考成为可能,也为创新能力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三、结语

正如刘润清先生所言,“在我的课堂上,不仅有语言信息,更充满了百科信息和智慧火花……教外语决不单纯是外语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与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等紧密结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教师在语言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中介者,还应该是鼓励者、启发者和帮助者,他能够通过合理的刺激和激励负责干预并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促进他们认知水平的飞跃。具体到英语专业教学,教师有责任并衷于语言教育和人文教育,使课堂教学内容具备广度和深度,重视研究方法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以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胸怀来肩负起复兴人文精神的使命。无论是对于英语专业还是英语专业毕业生而言,这都是安身立命之所在。

从历年英语四级完形填空真题抽样分析看语篇教学

都平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100044)

摘要:完形填空部分的测试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试题空缺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语篇知识,在语篇连贯、主位化及主位推进模式等理论的支持下设计填空与选项。本文利用考点效度分析方法分析历年大学英语四级完形填空试题,并反思教学;主张以语篇为基础的语言观,探讨基于语篇分析为基础的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完形填空 试题空缺设计 语篇教学 语言观 语篇分析

一、引言

完形填空一直都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的要求,完形填空部分的测试目的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谓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应该是基于对整个语篇的考查过程,是在学生对整个语篇的理解基础上选填适当词汇补充空缺,以形成语义连贯﹑语法词汇正确的完整语篇。因此,完形填空题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语篇知识,在语篇连贯﹑主位推进模式及信息结构等理论的支持下设计填空与选项。

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形成以语篇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仅仅简单地从语法﹑词汇或句子层面剖析,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解题技巧了事。而这些所谓的解题技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关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方面的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本文将在分析历年四级英语完形填空试题的基础上,反思语言教学,并试图从语言观的角度来看待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

二、语篇教学观

在语言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特别是教学法一直都受到相关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如语法翻译教学法、听说教学法及交际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都是基于相应语言教学观而形成的。而语言教育研究者McCarthy(1992)提出了以语篇为基础的语言观,主张语言即语篇,也就是说,语言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语音、词汇、句子等层次上,而应该上升到语篇的层次。他还特别强调各种语类的语篇中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令读者了解语篇背后蕴涵的宏观结构的基础。而以前传统语法教学只是观察到词汇间的区别用法或句法问题,而没有涉及语篇的层次。McCarthy 的语言观为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语言即语篇”思想的基础上,建构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模式并不是要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语篇层次的教学,而是要将语言当作语篇来进行教学。教师要帮助语言学习者认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共同组织和建构语篇的。Halliday 将语篇视为一个意义单位,并提出主位和述位的理论,区分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句项主位的概念。他认为,对语篇的主位、述位关系的分析,可以有助于语篇的连贯。

而Fries 和Danes 等人又通过观察发现,语篇的体裁会影响语篇的整个结构。并且他们在研究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主位变化的基本模式,即主位推进模式。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建立语篇语言观,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理论指导语言学习者对语篇学习的重视,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利用主位推进模式理论来分析各类语篇,以及提高对不同体裁语篇中的主位推进模式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语篇各自的特点,并最终有助于学习者独立建构自己的语篇。

下面,本文将从历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题库中抽取8份试卷进行分析、讨论,并进一步说明以语篇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

三、英语四级完形填空真题分析

历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都是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试题。本文将利用考点效度分析方法对完形填空试题空缺设计进行分析。

(一)考点效度分析理论

考点效度的概念是李筱菊教授(1997)在《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创见性概念。它是指命题者在命题时应该对所要删除的项目进行考查分析和选择取舍,以尽量提高删除项目的考点层次,充分体现和利用完形填空题的篇章特色、语境功能和综合特点,以便充分考查受试者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对完形填空题在考点删除的合理性方面提出的效度要求。在分析考点效度的同时,必然会涉及考点层次的问题。考点层次是指,在用词填空时,词的取舍决定需要受什么层次的语境的制约。李教授认为,完形填空题的考点层次主要可分为以下4类。

(1)单词层次(W)。就是在选词填空的时候,只需针对4个选项提供的词项进行对比分析,而无须考虑单词以外的上下文的制约。这是一种只有在选择式完形填空才会有的最低等的层次。

(2)词组层次(P)。在这个层次上,所需填的空缺里的词与其前后的词必然构成某种固定的搭配关系,所以答题时参考空缺周围的词便可填入正确选项。

(3)句子层次(S)。虽然对所填的词与其前后的词构不成任何联系,但在其所在的句子中可以作出决定。

(4)语篇层次(D)。在这个层次上,单单就所填的词本身,或是以其所在的句子为线索,都不能决定选项,而只能在这个句子之外,即在整个语篇之中寻找线索,才能选定答案。

(二)历年英语四级真题抽样列表

笔者从历年英语四级真题库中选取2006年12月份、2005年1月份、2004年6月份、2003年12月份、2002年1月份、2001年1月份、2001年6月份和2000年1月份的试卷进行相关分析。

(三)数据分析

经过统计,得出一系列相关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在语篇层次上,从2000年到2006年的试题在考查焦点上呈总体上升趋势。也就是说,在完形填空试题空缺的选择方面,出题人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对整个语篇的理解和把握。而在词汇语法层面上的考查,则呈现下降趋势。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考点层次提高了。

统计结果表明,完形填空的考点从词组层次逐步改变为语篇层次。2006年达到这几年中的最高值45%,相比2000年(30%),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考查层次的提高,说明考试难度增大,所要考查的信息度增强了。在周长银(1999)、聂建中等(2005)针对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的考点效度分析,以及周茜(2006)对专四完形填空题的分析,其结果都是一致的。

(2)对语篇层次的分析。

虽然考点层次提高了,但单独就语篇层次而言,在所选这几年的完形填空试题中,经过统计(见表3),针对主位化问题考查的比率较高,有5年在语篇层次上的考查,都涉及这个问题,并达到占考查语篇层次总体问题的50%左右。说明命题人的命题角度在语篇层次上也有所侧重。

在这篇短文中,有9个空缺的设计涉及语篇层次。如第72题,观察选项所在的上下文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此文第一句给读者一个背景——作为一名医生,文章作者在乘飞机的时候经常听到有关“飞机上有没有医生”的广播询问;之后,有一次,作者应召前往,却只是得知某个妇女头晕而已。此处便给读者隐含了一个问题。在72空处,所填的词是此句的主位,根据上文的意义,此处的名词应指代前面应召看女病人这件事。所以,结合72空缺处选项,可以选择出正确答案。(此处的题空设计,也可以将迷惑项选词设计出其他名词,造成令上下文不连贯的主位述位推进模式。)又如,本段第76空,也是所在句的主位位置,并且是个标记主位。结合选项与上下文,此处作者通过这个标记主位向读者传达了对前面隐含问题的解决方式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