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阳光满园——教师心理健康与维护
19081000000011

第11章 我是谁——教师的角色适应(4)

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握角色心态呢?加拿大心理学家柏恩在《人们玩的游戏》中提出的PAC理论,可供我们借鉴(参考:教育互联)。

柏恩认为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即父母(Parent),成人(Adult)心态,儿童(Child)心态,三种心态分别取各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简写为P心态,A心态和C心态,整个理论也简称为PAC理论。

所谓P心态,是指命令对方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即以命令的心态发出信息。P心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P心态涉及的具体信息的事实是正确的,因此,当对方主要以事实部分接受信息时,P心态是可以的,当信息本身就是命令时,P心态就很自然了。如学校领导指导工作,教师批评教育学生,父母训斥子女等,发出信息者所持的角色心态多为P心态。因为P心态是命令式的,所以常常会引起对方心中不快,容易导致产生抵触情绪。最初李老师阻止捣蛋的学生时持P心态,面对着老师威严的辞言,学生并没有听取老师正确的劝告,却打破常规做出异常行为来表现自己,以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作出了有损李老师“权威”的举止。

所谓A心态,则是指以商量的方式使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心理状态,即以理智的心态发出信息。A心态以客观和理智为标志。持A心态时,传递出信息中事实部分是正确的,同时又能充分考虑到对方的情感需要,因此,能使对方在接受正确的事实信息时,也感到心情愉快。持A心态的交往相处其效果也较为理想。已与李老师发生了冲突的学生,听到教导主任持A心态说的话,接受其正确的信息内容,并接纳了A心态的情感,学生果然马上安静下来,教导主任和李老师的目的可以说是一致的,但效果截然不同,教导主任的成功在于运用A心态发现信息与学生交流之故。

所谓C心态,是指毫无道理地使对方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与对方交往相处时,不仅表现一种无理的心态,且信息中事实部分也是缺乏依据的。C心态以无知和冲动为标志。李老师发现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驾驭课堂秩序的信心发生了动摇,又缺乏教学应变能力,角色心态由P心态滑向C心态。李老师说:“你再不好好读书,你给我滚出去!”这时李老师的角色心态已属C心态。学生到学校不会不想好好读书,教师也不能随意将学生赶出课堂。教师持C心态,常会使学生忍无可忍,最终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因而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PAC理论认为,人格中三种心态,P、A、C三者可以是相互独立存在,互不干扰的。人们可以很好地根据交往相处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各种心态。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提出要求可表现为P心态;教师在同事面前,在家长面前多表现为A心态;而在某些特殊场合,与一些极为亲密的朋友取乐,或与学生逗玩,则可借助幽默,用叽喻、轻松的口吻发生信息,表现出C心态。当然,在交往相处时由于角色心态的复杂,表现出心态类型也较为复杂,还有表现为两种心态部分重叠的混合型心态,如PA重叠、AC重叠、PC重叠的。

PAC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相处中由于双方角色心态的差异,会出现复杂多变的沟通心态,如果双方都是以P心态交往,此时就是P-P型,与此同理,还可以A-A型,C-C型,P-A型,A-型等等,混合型心态出现,还会出现P-PC型,PA-A型,PA-PC型等等。

PAC理论为研究人际交往相处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我们利用其对新教师进行角色心态的训练。

指导新教师进行PAC心态训练,我们要求达到使新教师能把握自己人格中的三种心态,正确扮演好职业角色,能运用A心态与领导、同事、家长和学生进行交际的目的。

在训练中,首先要使新教师能够区别PAC三种心态,能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与别人交往相处时,处于何种心态,从而能对自我心态的准确把握。例如,李老师责备学生“你再不好好读书,你给滚我出去!”若不从心态角度去分析,李老师可能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误,因为他觉得自己懂得教书育人的大道理,懂得教师职责,认为对调皮捣蛋的学生不能听之任之,实在不听话只好请他出去。这里李老师忽视了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的全体学生的师长的角色,而当众将学生驱赶出课堂,这当然是不允许的。李老师意气用事地非要与学生争个高低不可,他的角色心态由P心态转换为C心态,其强硬的态度激起学生的强烈抵触,以致直接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李老师能注意到自己的失误是以C心态与学生交流,则及时将心态进行调整,象教导主任那样,以A心态与学生交流,就能及时消除交往相处时的障碍,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训练中,除了让新教师能区别三种心态外,还要让新教师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不但注意随时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A心态,而且要努力并使对方也调整到A心态。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分别以不同的心态与人交往相处,如果发生障碍,就需及时作出调整,将双方的沟通心态调整至最理想的A-A型。面对着影响教学秩序的学生,教师以P心态沟通失效时,切忌将P心态转换到C以态,除了及时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A心态,还应努力使学生的心态也随之调整到A心状态。有一小学生上课玩麻雀,教师持P心态以责备的口气批评该生,不料学生持抵触情绪,眼看就要影响周围的同学,这个教师马上冷静下来,顺着学生的心态幽默地说:“喳,喳,叽叽喳喳,小麻雀不高兴了,它在批评小朋友啦。”接着教师随即将角色心态转换至A心态,冷静地说:“小朋友,我们小手放放好,身体坐端正,听老师念课文第一段,再请小朋友接下去读好不好?”这时小男孩连忙把小座雀放了,他的心态也随之调整到A心态,教师念完第一段后,小男孩真的认真地接下去读课文了。于是,课堂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师生交往相处逐渐进入良性循环。

指导新教师进行PAC心态训练,我们要坚持两个原则,即内部调整和外部调整原则。所谓内部调整原则,是指交往相处时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需要,把对方的需要当作发出信息的依据,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常有一些“差生”家长会对老师诉说自己孩子的种种不是,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家长之所以当着你的面指责孩子,是出于迫切希望老师能重视他的孩子,同时也想从与你的交谈中,得到对他的孩子的一些确认和期望。教师应将家长的需要作为发出信息的依据,首先要肯定小孩在学生的长处,分析其个性特长,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两点建议,指出努力的方向,这样持A心态发出的信息,自然容易被学生家长接受。如果新教师不了解学生家长来找你的真正目的,也补充一些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或将学生说得一无是处,甚至埋怨家教不严,这样发出信息,显然与家长的需要相悖,家长下意识地滋生反感情绪,怀疑教师对他的孩子有成见。交往沟通时,如果不考虑对方的需要,不是有的放矢地发出信息,其角色心态就不会是A心态,很可能是属于C心态的了。

所谓外部调整原则,是交际相处时要注意努力将对方的心态调整到A心态,以构成AA型交往沟通,通常情况下,双方的交际相处多以A-A型最为和谐,其效果最佳。李老师在课堂以P心态教导学生,而学生则以C心态出现,李老师则转换为C心态,学生更是属C心态,这样P-C,C-C,C-C,交往沟通最终是失败的。此时,教师只有设法将自己的角色心态调整为A心态,且设法将学生的角色心态也转换为A心态,事实证明,教导主任的调整是成功的,双方交际形成A-A型,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