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肝饮食指南
19081500000021

第21章 养肝益肝食物选介(6)

【现代研究】含有人参皂苷、糖类、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其中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药理研究表明,西洋参具有耐缺氧和抗疲劳作用,具有抗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改善梗死时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并可降低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还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尤其以舒张压为明显。西洋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因此在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以及纠正获得性免疫缺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人参皂苷Rh对各种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西洋参总皂苷还可以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总数减少,可明显抑制淤血大鼠的血栓形成,降低红细胞比容,明显降低血浆黏度,增加血瘀动物红细胞膜的流动性。西洋参总皂苷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ALT)的活性,保护肝脏GSH-PX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生成,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3.黄芪为豆科植物内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性味】甘,微温。入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临床应用】黄芪为补气之要品,是肝病的常用药物。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黄芪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耆(芪)也。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以理气之品,服之复杯即见效验。黄芪不但能补气,用之得当,又能滋阴。黄芪之性,又善利小便。黄芪入汤剂,生用即是熟用,不必先以蜜炙。若丸散剂中宜熟用,蜜炙可也。”本品用于治疗肝病,主要取其益气扶正与益气以活血的作用。肝病日久,往往虚实夹杂、气虚血瘀,免疫功能低下,此时于辨证之中加黄芪最宜。曾有实验表明,丹参的活血化瘀作用加入黄芪后成倍增加。

【用量用法】一般用10~30克,必要时可用6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黄芪经动物实验证明,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但热邪实证,阴虚火旺者均应忌用。凡气滞湿阻,食滞胸闷胃胀者慎用。临床报道,黄芪过量,引起头晕、胸闷、失眠等症,或引起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如病情需要,较长时期服用本品时,可与白术、生地黄、沙参、知母等同用。

【现代研究】黄芪主要含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代谢、利尿、保肝、改善循环及血液系统、抗菌等作用。黄芪对家兔、小白鼠由四氯化碳或硫代乙酰胺所致的实验性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黄芪总提取物可直接改善由CCl4和H2O2分别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使升高的ALT、AST水平明显降低,以及明显改善受抑制的肝细胞增殖和减少肝细胞坏死。黄芪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丹参同用可进一步提高其疗效。黄芪的粗提物对鸭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可调节肝病患者免疫功能,有降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滴度或使之转阴的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慢性肝炎,可增强细胞免疫,改善肝脏功能;有诱导增强干扰素的作用;对阻塞性黄疸患者紊乱的细胞免疫功能也有调整作用。

4.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

【性能】甘、苦、温。入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固表止汗,燥湿利水,安胎。

【临床应用】本品既可健脾胃,助消化吸收,又可燥湿利水,为补脾益气之要药。

适用于脾虚及脾胃虚寒诸证,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理中汤等。

肝病中凡见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证,均可配伍使用,常用于慢性肝病的脾胃虚弱型。

临床有报道,重用白术,配伍茯苓、泽泻等药,健脾益气,消臌利水,治肝硬化腹水,如白术消臌汤。(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2):6)还有人报道:用白术30~60克,治疗肝硬化腹水;重用至60~100克,治原发性肝癌,均收到良好效果。

【用量用法】10~15克,大剂量可用至30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而燥,肝肾阴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和苍术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等。具有免疫调节、护肝、抗肿瘤、利尿、降血糖、镇静、抗菌等作用。

白术对动物由四氯化碳所引起的实验性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糖原减少,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恢复,使异常升高的转氨酶下降,防止肝糖原的减少,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恢复,并具有增加白蛋白、纠正白蛋白倒置的作用。

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呈活化作用,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及其溶酶体消化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在白细胞减少症时,白术有升白作用。白术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明显增高IgG。研究证明,免疫抑制动物的免疫功能可明显低于正常小鼠;白术能使Th细胞数明显增加,提高Th/Ts比值,纠正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状态,使低下的IL-2水平提高,并能增加T淋巴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

5.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性能】甘、淡、平。入心、肺、脾、胃、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临床应用】本品淡而平,甘能补气,淡可渗湿,既可健脾补中以扶正,又可利水渗湿以祛邪,补而不峻,利而不猛。在肝病治疗中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见脾虚湿盛或水湿停滞者,近年来因发现茯苓多糖对免疫功能有较强的调节作用,故脾虚而湿不盛者亦可用之,广泛用于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治疗。

【用量用法】10~15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虚寒滑脱及小便过多者忌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茯苓酸、β-茯苓聚糖、麦角甾醇、胆碱、组氨酸、蛋白质、脂肪、葡萄糖及无机盐类等。具有利尿、免疫调节、护肝、抗肿瘤、抗菌、强心、降低血糖、镇静等作用。

茯苓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显着降低谷丙转氨酶的活性,防止肝细胞坏死。采用四氯化碳、高脂低蛋白膳食、饮酒等复合病因刺激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在肝硬化形成后,经茯苓醇治疗3周,结果表明对照组动物仍有肝硬化,而给药组动物肝硬化明显减轻,肝内胶原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而尿羟脯氨酸排出量高于对照组,表明药物可促进实验性肝硬化动物肝脏胶原蛋白降解,使肝内纤维组织重吸收。

茯苓对黄曲霉毒素B1致肝癌的抑制率为28.07%。茯苓多糖有明显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羧甲基茯苓多糖能显着提高小鼠腹膜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并具有抗胸腺萎缩及拮抗脾脏增大的作用。

茯苓经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均证明有利尿作用,可促进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量,可能与抑制肾小管重吸收有关。

6.山药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古称“薯蓣”,又名怀山药,是着名的“四大怀药”之一。

【性能】性味甘、平,入脾、肺、肾三经。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主治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消渴、小便频数、乳癖结核等。

【临床应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山药“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的记述,且列为“上品”。《本草正》中说:“山药,能健脾补虚,滋肾固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可见怀山药是物美价廉的补品。凡临床对身体消瘦、乏力、潮热汗出、或五心烦热、食欲不振者,皆可用此方加味。用怀山药滋补真阴,又健脾胃固本,脾胃功能正常,能消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滋养五脏六腑,则一切赢弱虚损之证可愈。

【用量用法】30~60克,水煎服。

【现代研究】山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含量较多的有淀粉、蛋白质、多糖、尿囊素及氨基酸、胆甾醇、麦角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盐酸多巴胺、四氢异喹啉、微量元素、皂苷、黏液质、胆碱、山药碱等。由于山药内含蛋白质、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这是山药作为益寿补虚佳品的物质基础。

山药富含多糖,可刺激或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国外文献报道,山药水煎液给小鼠灌胃可增加前列腺、精囊腺的重量,增强雄激素样作用。山药多糖可明显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促进其溶血素和溶血空斑的形成以及淋巴细胞转化,并明显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率。

山药能抑制正常大鼠胃排空运动和肠推进作用,也能明显对抗苦寒泻下药引起的大鼠胃肠运动亢进,还能增强小肠吸收功能,抑制血清淀粉酶的分泌。体外实验证明,山药可作为抗癌作用的扶正药,这可能与其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功能有关。山药还具有抗衰老、降血脂等药理作用。

7.绞股蓝为双子叶纲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的茎叶。又名七叶胆。

【性能】味苦、性寒、无毒。

【功效】消炎解毒、止咳祛痰、健胃祛湿。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保护肝脏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临床应用】绞股蓝其名始于1525年明嘉靖四年朱棣着《救荒本草》一书,中国药典亦叫绞股蓝。

绞股蓝长期以来默默无闻地“藏在深山人未识”,山里的老百姓,把它采来当饲料喂猪。民间多用于消炎解毒、止咳祛痰,产区群众在夏季采其茎叶煎水作清凉饮料。

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研究者发现它极具保健价值,长期饮用无毒性作用,被誉为“南方人参”、“抗癌新秀”,在日本被誉为“福音草”、“神仙草”。

国内外研究证明,绞股蓝含多种皂苷和黄酮。研究表明,绞股蓝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保护肝脏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对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患、糖尿病、肝病、肿瘤等病征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临床上可用于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胆囊癌、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和子宫癌等20多种癌症,还能防治心血管疾病,改善肥胖症,防治乙型肝炎、肝硬化、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偏头痛、白发、失眠症等。

由于绞股蓝有广泛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能力,可抑制排斥反应。现有人用于肝移植后抗排斥反应的饮食治疗。

【用量用法】10~15克,水煎服。

【现代研究】绞股蓝含三大类物质,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经结构测定,绞股蓝有83种皂苷含量,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含铁、锌、硒及维生素等多种人体必需的有益成分,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既等同于人参,又优于人参。中外学术界誉其为“绿色的金子”,“第二人参”、“人参宝草”。

实验表明,七叶胆皂苷对肝癌、肺癌、子宫癌、皮肤癌等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日本药理试验和临床应用证实,绞股蓝不仅对人体有滋补、镇静、催眠、抗紧张、促食欲、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转氨酶、延缓衰老等作用,还能防止正常细胞癌化,并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对实验动物的异体移植反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8.薏苡仁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

【性能】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健脾补肺,清热利湿,除痹,排脓。生用善于清热利水、渗湿除痹;炒用有较强的健脾止泻作用。

【临床应用】薏苡仁淡渗利湿,兼能健脾,功似茯苓,凡水湿滞留,尤以肝病脾虚湿胜者为适用。脾虚湿胜之食少泄泻、水肿腹胀、脚癣水肿,皆可用本品配伍利湿健脾的药物。湿热黄疸亦可配伍本品。薏苡仁还是一种重要的食疗物品,可煮饭、熬粥、磨面,可以酿酒,也是菜肴之一。古方有薏苡仁饭、薏苡仁粥、薏苡仁茶等。薏苡仁饭:取薏苡仁50克,土炒白术25克,炒枳壳15克,米饭适量。先将荷叶铺在笼屉上,将白术、薏苡仁、炒枳壳等药放于荷叶上,米饭铺盖在药上,用旺火蒸30分钟,饭蒸熟后拣去白术、枳壳,食用米饭和薏米。有化痰散积,健脾化湿,开胃消食功效。适用于由脾胃气虚所致的食后腹胀,腹泻,胃脘胀满,食少便溏,四肢无力者食用。

【用量用法】15~30克,水煎服。

【现代研究】薏苡仁,营养非常丰富。每100克中含蛋白质17.6克,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5.8克,糖类79克,这3项指标均居谷类之首位。其他还有钙、磷、镁、锌、锰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含有丰富的精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等多种人体必需且体内又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等。

薏苡仁具有降血糖、抗痉挛、镇静、解热等作用。尤其是其抗癌作用,为现代所重视。研究发现薏苡仁对S180肉瘤及肝癌有明显的抑瘤效应并呈量效关系,抑瘤率稳定在40%~45%之间,且对癌症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与顺铂、丝裂霉素合用,发现其能显着提高化疗药物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及肝癌H22的抑制活性,对化疗药物所致免疫器官萎缩,NK细胞活性下降,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及白细胞减少等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化疗药物增效剂,其安全无毒,特别适用于体弱不能耐受化疗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