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伊斯兰经济思想
19083300000027

第27章 现代伊斯兰经济思想(2)

他已具有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同经典的命诫式、片言碎语式、谈话式、无逻辑推理性的非理性方法不同。但从总体上说他还不具有严密、科学、系统、推理的特点,而且他反对单一的、科学的、专业术语式的推理学说。同60~70年代以后的着作相比,反映出他具有深厚的伊斯兰文化背景,并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掌握了一些西方的学术、文化知识,从而对现实社会经济问题作出既深刻又浅显的结论。所谓深刻性,即他提出的一些问题、指出的伊斯兰经济的方向,有一针见血、触及到本质的感觉。

但他未能就此展开深入的学术性理论探讨。从毛杜迪的这本着作结构来看,先提出方法论的问题,即指出了现代西方科学在方法论上的片面性,强调应用整体的综合性方法来观察、认识、分析客观事物和社会经济问题,接着又逐一地分析了现代学科的片面性来作上述观点的具体论据。还分析了现实社会经济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一步介绍并分析了现代世界所提出的两种解决方法(共产主义的解决方法和法西斯主义的解决方法),指出了这两种方法的弊端,最后全面地概述了伊斯兰的解决方法。从这部着作的结构和论述层层深入的方法来看,毛杜迪已经初步掌握了现代科学理性的逻辑推理方法却又全盘否定了社会主义。

毛杜迪观察经济是从文明进步、社会、阶级的角度来进行的,视野开阔,政治、伦理色彩浓厚。后来的现代伊斯兰经济思想始终保持了这些基本特点,比如他专题探讨“经济体系中的邪恶根源”,站在伦理道德的立场、视角上来分析经济问题。他认为“人们真正的经济问题不在于找出如何去阻止社会生活文明化的发展方法,或者抵触它的自然发展进程和消除它的必要性方面。真正的经济问题是如何保持社会整体力量的自然进步,如何阻止社会暴政和不公平,如何满足每一个人本能的自然需要,使他们获得应得的命运,如何搬掉那些障碍——仅仅因为缺乏必要的手段、方法而导致大多数人的权利与才能受到损害和浪费的因素”。很明显,社会的公平、平等、共同的富裕和进步是他经济观的出发点。从结构上来看,毛杜迪注重经济领域中的分配问题和消费问题,这一点是整个伊斯兰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即伦理色彩浓厚。他从伊斯兰教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命诫原则出发来审视今天的经济问题,从而在经济平等、公平、道德等方面的探讨较多。分配有公平与不公平之分,同扶贫、济贫、缩小贫富差异有关,而这些问题在伊斯兰经典中就有大量的命诫。金融问题遵从《古兰经》禁重利的命诫,也主要是政治、伦理问题。在现代伊斯兰经济学中很少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展开讨论,所以严格地讲,伊斯兰经济学属伊斯兰教的政治经济学或伦理经济学这个特点在毛杜迪的着作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后来的伊斯兰经济学着作也是如此。

毛杜迪作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重要代表者、伊斯兰教的着名学者(毛拉),具有坚定的伊斯兰教信仰。所以,他的经济主张的根基是伊斯兰教,此书是他站在伊斯兰教的立场上对现实经济现象的分析和批判。他的许多观点、思想都能从《古兰经》和《圣训经》中找到根由。虽然他在书中没有大量地引用《古兰经》、《圣训经》、“沙里亚”中的命诫和律条,但他的论述表明了他的思想同伊斯兰传统经济思想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伊斯兰的解决方法”部分中,他概论了伊斯兰有关财富、消费、税收、遗产等问题的原则,并指出只有遵循这些原则与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

由于知识范围、时代和个人学识的局限,毛杜迪虽然敏锐、深刻地批判了现代西方经济体制和学术,但他缺乏富有创见性的建构。这一点后来的经济学家如曼南、乔德霍瑞等有大的进步。很显然,毛杜迪不具备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素养,对科学社会主义怀有深刻偏见,因此他所提出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基本囿于传统伊斯兰经济思想体系、方法、措施之内。这是毛杜迪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除了这部经济专着之外,毛杜迪在一些早期着作中对伊斯兰经典经济命诫、规定、教法作了新的阐释。如在《伊斯兰的基础》一书中他专题论述了天课问题。《伊斯兰的基础》一书是他于1938年在印度旁遮普省帕山柯特(Pathankote)城附近名叫甲马铺(Ja malpur)的一个小村庄清真寺29次宣讲“呼图白”后,以演讲集为基础编撰而成的。由于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雄辩有力,广受喜爱。书中第五篇“天课”共设5讲,分别概述了天课的重要性、天课的真正价值、天课在集体生活中的地位、关于“为主道而奉献”的一般命诫、天课的特殊命诫等。他在论述天课的意义时讲到,天课是对智慧与谨慎、道德能力、服从与负责、牺牲金钱的考验,天课对穆斯林品格的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它要求穆斯林必须具有气量宽宏、仁慈、心地纯洁、慷慨大方、施舍贫民等品格。

他激烈地批评了自私自利的富人,认为自私是导致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有私心的富人,正好像坐在自己财宝上的一条蛇,假如他要花费钱,一定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才花,假如无利可图,而要他周济一个穷人,他是一毛不拔,万一给了穷人,他一定千方百计从这个穷人身上榨取比自己付出更多的金钱。假如他周济了一个贫困之人,他一定到处宣扬给了他千恩万典,使这贫困之人蒙羞,完全失去自尊。假如他参加一件公众之事,他一定要先晓得自己可以从中获利多少。假如无利可图,他是绝不参加的。”“这种心态的人后果如何?不仅集体要遭受重大损伤,而且最后自己也要遭殃。一个社会中有了这种人,财富就会慢慢集中到少数人手里,造成无数人衣食无着,富人的钱愈滚愈多,穷人生活就一天不如一天。一个贫穷的社会乃是罪恶的温床,大家体力自然衰退、疾病丛生、工作能力及财富生产力为之大减。愚昧无知于是滋生,道德败坏,穷人乃铤而走险,终于暴力愈演愈烈,富人遭谋杀,家人被劫焚,终于一个富人也不剩。”毛杜迪将个人财富的积累和贫富两极分化完全归于私心的观点不是一种全面的经济理论产物。

个人财富的积累同个人的智力、能力、勤奋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些科技精英仅靠数千元钱开发电子软件便能富起来,这同工业革命时代残酷的资本家发财之路已大相径庭。另外在物质财富相对缺乏、人们的道德水平还不是全体性高尚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差异,人与人之间合理合法的竞赛富裕、追求财富,有利于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可见,毛杜迪主要是从伦理的角度来考虑经济问题的。毛杜迪极为重视集体福利,他深刻地阐述了集体福利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他认为集体福利能够创造个人福利,“个人的福利完全溶于群体的福利,你用自己财富帮助自己兄弟,这种财富流通的结果,使你也可亲蒙其利。假如你自私,只为自己才肯花钱,则财产只能愈来愈少。

举一个例,假如你扶养一个孤儿,给他受教育,成为社会上一个可以自食其力之人,这就表示,你对整个社会的财富已有贡献。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你自然也分享到社会之益,尽管你自己觉察不到那个你所扶养的孤儿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假如一个人无私地用钱于地方公益,此一社会不断发展繁荣的结果,可以使他获益远超过他所付出的。而自私的人对地方公益一毛不拔,却用高利贷来增加自己的财富。事实上,他的财富是因自己的愚昧而减少了,而且他亲身助长了毁灭”。这种将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相关联的深入阐述,是毛杜迪对传统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二)早期伊斯兰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在“近代伊斯兰经济思想”一章中,我们已介绍了阿富汗尼的伊斯兰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他是最早提出伊斯兰社会主义概念并对伊斯兰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初步探讨的人。

十月革命后,一些思想家开始把社会主义合理分配财富的思想与伊斯兰教的相对均平思想、措施、制度联系并等同起来。有的思想家受福利社会主义的影响颇深。伊斯兰社会主义早期代表人物乌巴德拉·辛迪认为,“穆斯林为实现经济的公正原则,必须发展自己的宗教基础”。他主张以“各取所需”的原则分配财富,遵循“西方福利国家的路线”,政党可以通过非暴力争取独立,提高农民和手工匠的生活水平。这体现出他一方面强调传统宗教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民主社会主义倾向。

也体现出伊斯兰社会主义具有多元的思想文化渊源。另一位早期理论家希赫兹·拉赫曼·西赫瓦维认为,《古兰经》一方面承认经济不平等,另一方面反对少数人垄断财富。他主张进行伦理说教,使富者和贫者认识到财富、天赋、贫穷等等都是安拉的考验,应使他们或是甘心情愿施舍、纳税,或是勤奋忘我地劳动,人们应“攀登社会的阶梯”,“弥合阶级差别的鸿沟”,以达到经济上的公正与平等。他建议试行合作制度替代资本主义的银行业以禁止高利贷,还主张规定私人财产的限额和范围,矿产、交通运输等公共事业应由国家控制,工业允许个人占有,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应由国家牢固地控制以消灭一切可能的剥削并保证劳动福利。

西赫瓦维初步勾勒出了伊斯兰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框架和结构,体现出了这一理论的整体特征:第一,强调遵循《古兰经》的命诫、原则、精神;第二,强调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掌握和控制;第三,反对贫富两极分化,强调对私人资本的制约、限制,但不主张剥夺受到限制的私人财产的所有权,主张维护有限定的私有制;第四,反对剥削,反对劳资对立,反对阶级斗争,主张劳资合作。这些特征在后来的伊斯兰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

(三)“伊斯兰经济学”的阐述

1947年,在印度出版了沙依克·马哈穆德·阿哈麻德(Shaikh Mahmud Ahmad)的《伊斯兰经济学——一个比较性的研究》一书,对伊斯兰经济学进行了阐述。全书共7章,介绍了资本主义的Delli.本部分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均译自该书。基本体系,论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主张,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介绍了《古兰经》关于利息的命诫,界定了利息的含义与范畴,论述了利息对经济秩序的危害,分析了利息与危机、利息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成就与价值,但同时站在伊斯兰的立场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所谓的批判;论述了天课的含义、目的、重要性和天课的贡献以及天课的现实意义;概述了法西斯主义的纲领与政策,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法西斯主义的看法,对马克思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伊斯兰和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伊斯兰继承法的含义与意义;构拟了伊斯兰银行的框架。

此书欲图清晰地陈述伊斯兰在经济领域的原则。这些原则源自《古兰经》,被穆斯林们所接受,虽然他们并不都能理解这些原则的含义。该书论述了一个经济结构,认为它同世界上现存的经济体系基本不同,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科学地论述这个问题的书籍。一般来说,他们在内容上总是要为他们的原则援引神圣的指令。他们忘记了如果伊斯兰经济秩序是能够并应该被穆斯林所实践,他们应该将它推荐给非穆斯林,因为在今天的世界,任何其他的宗教组织在经济领域所面对的问题与穆斯林是同样的。但是他们(穆斯林)完全回避了那些问题,更不用说试图去解决它们。甚至在非常有限的伊斯兰经济范围之内,他们也不能阐释如何计划去克服实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一旦拒绝目前所通行的银行体系,他们如何为多种多样的当代社会经济需求设计、创造可靠的信用贷款资金来源呢?在缺乏利息引诱的状况中,一个伊斯兰国家从哪里获得资金以发展它的资本,扩张它的资本呢?从哪儿为商业和工业筹集资金呢?伊斯兰用什么来代替交流的货币?谁将会为村庄的工业和农业投资呢?”这本书欲图回答这些问题。对于广泛、重要的社会问题,该书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如何能够避免危机?如何能够医治失业的锢疾?如何克服“资本主义的破坏性行为”和倾销?如何克服财产过于集中的问题?最后,如何建立一种比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更好的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