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愈来愈迫切。由于受医疗卫生资源的限制,即使在大中城市也只能基本满足这一需求;对于医疗条件较差的艰苦偏远地区、高海拔和海岛地区,更是难上加难。世界着名的未来学专家阿尔文·托普勒曾在20世纪60年代就大胆设想,在未来医疗活动中,医生有可能只需面对计算机屏幕直接观看从远方传来的病人信息,借此对患者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设想已经成为现实。远程医学在日常医疗保健中,在军队战时救治中,在人类与自然灾难(地震、雪灾、洪灾、风暴、海啸)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顽强抗争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远程医学为现代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既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传统医学紧密依赖于医疗资源(医生和医疗设备),受制于时间和地点,制约了公共医疗的公平性。远程医学克服了传统医学的限制,扩展了医学服务的范围。我国医疗资源仍然紧缺,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积极开展远程医学,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合理利用,是提高健康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远程医学的春天即将来临。
该章将论述有关远程医学的概念、理论、实现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读完这章后,你应该知道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
远程医学的由来、定义、内涵、目的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远程医学基本模式、基本结构和应用层次。
远程医学技术发展历程,多媒体通信技术,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
远程医学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和家庭远程医疗保健中的应用。
远程医疗的机构管理、专家管理、会诊应用流程管理和服务机构。
远程医学的法律与伦理、隐私保护和保密观念。
远程医学的发展趋势。
11.1远程医学概述
11.1.1远程医学的由来
telemedicine 是由“tele”和“medicine”两部分组成,希腊字“tele”表示“远处”,而“medicine”来自拉丁文“mederi”意为“痊愈”。Telemedicine 被翻译为远程医学或远程医疗,即以电子通信为手段实现远程医学和医疗服务的活动。
telemedicine从广义上讲,是远程医学,即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医学活动,是电子医学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图像、声音、视像和患者记录)在异地间的传递,也是使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远程医学信息服务。远程医学包括远程医疗、远程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学学术研讨和远程医学信息服务等医学活动。
telemedicine从狭义上讲,是远程医疗,即是以现代通信、计算机和现代医学等先进技术为手段,以诊断和治疗为目的,以患者为对象的远程医疗服务。
11.1.2远程医学的定义
1992年勃兰斯敦(Preston)首先对远程医学作了如下描述:“远程医学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以双向传送数据、语音、图像的方式开展的远程医学活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远程医学学会和美国国防部卫生事务处对远程医学作了明确定义:“远程医学是以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遥感、遥测和遥控技术,全息摄影技术,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等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医院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医疗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海岛或舰船上的伤病员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或医疗咨询”。1997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瑞士日内瓦将远程健康信息系统定义为:“远程健康信息系统是通过医疗信息和通信技术从事远距离健康活动和服务的系统”。
简言之,远程医学是采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远距离医学服务活动,是信息技术和远程医学服务的有机结合。
11.1.3远程医学的内涵
自有医学以来,远程医学即作为对于不能前来就医的远地病人施行医术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存在。然而,现代远程医学涵盖了四方面的医学活动内容:
(1)医疗方面: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医疗、远程护理。
(2)保健方面:远程保健、远程健康咨询。
(3)教育方面:远程教育、远程学术交流、远程技能培训。
(4)数据共享方面:远程医学文献查询、远程医学数据共享、远程卫生信息交互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医学正以惊人的速度和影响力带动着现代医疗保健技术向超越“空间”和“时间”的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开拓了医疗服务的新模式与新境界。
远程医学可以是跨院、跨地域乃至跨国界的医疗求助或医疗协作的需求,打破了传统医疗在“环境”、“地点”、“场所”、“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远程医学使医疗保健服务更加贴近人民大众,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理想境界变为现实。
远程医学不是医学的新的学科分支,而是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与传统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并已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
11.1.4远程医学的目的
远程医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覆盖面,拓宽医疗服务的范围,减少因地区差异、医疗卫生资源差异等造成的医疗水平不平衡,使患者以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相对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分布不均。目前,在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现象仍很严重。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占人口总量80%的农村的医疗资源只占全国的20%左右;在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远程医疗为缓解边远地区病人“看病难”和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可能,是实现医疗平等的有效措施之一。
11.1.5远程医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现代远程医学萌芽于19世纪,发展于20世纪,并逐渐成为21世纪现代医学的标志之一。
1)萌芽阶段
标志:文字和语音信息(电报、电话)。
通过电报、电话传送简单的文字和语音信息是远程医疗的初级阶段。
早在1844年,就有人利用莫尔斯电码传送医学信息,为商船上的伤病员提供远程医疗咨询。在尚未发明电视机的1924年,美国Radio News 杂志便展示了通过“交互式视频系统”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可能性。
2)模拟可视阶段
标志:模拟可视(模拟信号+模拟线路+模拟数据)。
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硬件由三个最基本的环节组成:信息捕捉、信息传输和信息重现。
模拟发展阶段在这三个环节中都采用了模拟技术。
早在1911年,将来自听诊器的声音放大后经电话网传输,进行远程诊断。通过普通电话实现心电图(ECGs)和脑电图(EEGs)的传输至今也有使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和加拿大通过双向闭路电视系统传输医学数据,为异地的病员提供远距离可视化专科医疗服务,是远程医疗的一大进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尝试人类太空飞行,为监测在航天飞行器中执行任务的字航员的生命指标,NASA 就建立了一套远程监测系统,以监测失重状态下宇航员的健康及生理状况,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医学保障。20世纪80年代,卫星通信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远程医学领域,尤其是以联合国发射的4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为核心,建立了多国间远程医疗系统,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远程医学的迅速发展。
3)数字可视阶段
标志:数字可视(准数字化信号+数字化线路+准数字化数据)。
数字技术的引入,使医学信息和视音频信号可以进行数字化,并进行压缩,因而大大提高了医疗信息的传输速率。但由于网络带宽不够(窄带),其传输的信息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应用仅局限于信息量相对较少(低精度的视频和静态图像)的部分医学学科;所谓的数字图像乃是胶片经过扫描和模拟摄像机拍得的视音频信号经A/D 后生成的准数字图像,而许多医疗信息(例如病史资料等)是通过手工输入或者扫描输入的准数字资料。
数字可视阶段主要通过公共电话网(public switch telephone network,PSTN)、综合服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和卫星通信网(satellite network,SN)进行远程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远程医学处于在数字线路上传输准数字信号和数据的数字发展阶段。
4)集成多媒体阶段
标志:多媒体(数字化信号+数字化线路+数字化数据+多媒体平台+电子病历)。
集成多媒体阶段是远程医学的最新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源完全数字化,信息传输与信息共享的多系统集成,实现了跨平台的传输。普遍使用宽带,使医学影像和视频质量大幅度提高。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通信技术、信息高速公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医学进入了一个全面应用的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普及和成熟,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放射科管理系统和医学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成功整合,以及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的出现,远程医学步入了集成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除了远程医学相关应用技术得到发展外,从理论上讲,远程医学也由先前较为模糊的理念,逐步发展为具有系统概念的远程医学学科。
发展到此阶段,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三大环节已实现了全面的、直接的、彻底的数字化。
首先是数字化成像的方式,使信息直接以数字形式出现,即从数字化成像设备(如CR、DR、CT、MR和DSA 等)中直接得到数字图像。
在这一时期,有线电视网(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CATV)、无线网(Wireless Network,WN)、异步传输模式网(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数字数据网(digital data network,DDN)和Internet 等网络通信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较完整的网络系统,为远程医学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较理想的网络平台。
从最初的模拟发展阶段,进入到数字化发展阶段,直到如今的集成化发展阶段,从时间上来讲,各个阶段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不同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对远程医学的全面集成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1.2远程医学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11.2.1远程医学系统的组成
在远程医学中,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被服务对象分处两地,因此其组成基本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提供医疗服务方:即医疗服务源所在地,一般为具有丰富的医学资源和诊疗经验的大型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
(2)申请医疗服务方:可以是医疗、诊断和治疗能力较弱的小型医疗机构或诊疗经验不足的医生,也可以是病人。
(3)通信网络、多媒体视频及相关医疗设备:通信网络为普通电话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网和因特网等,通信线路为同轴电缆、网线和光纤等,相关设备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多媒体视频和诊疗仪器等。
远程医学系统应是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系统,系统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双向视听技术)、数字技术和医学技术为远方患者提供医学服务,为异地医务工作者提供医学信息交流和探讨。远程医学系统是指根据远程医学服务的具体应用要求而集成的系统设备,由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多媒体视频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远程医学系统将人们通常所能感觉到的有形或无形的医学资料与健康信息,如文字、数据、影像、图像、图形、声音等,转变成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传递到终端,并在终端重新恢复和显示出人们能够认识的信息原形。
11.2.2远程医学应用层次
按照远程医学活动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可将远程医学活动划分为三个应用层次。
(1)医院内部的医学信息交流:包括电子病历、医学影像传送和科室间会诊等。此应用层次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较好的医学信息归档、存储、传输和管理系统。系统应是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医学图像系统PACS 的综合体系,医学信息全部数字化。同时要求医院内的网络传输速度足够快,以适应在线检查与诊断的需要。此外,医院还需配置海量存储设备,用于长期保存所有的医学信息。
(2)医院间的医学信息交流:包括综合性医院与专科医院间业务协作;基层医务人员与医学专家间病情会诊;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技能培训;边远地区医院向大型医院请求技术支持等。医院间的应用建立在电子病历的基础上,此外,需要有支持双方交互的多媒体通信技术和科学的远程医疗管理办法。
(3)医院外的医学信息交流:包括家庭、社区、企业、厂矿、部队、院校、机关、监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