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哲学
19084300000010

第10章 哲学与西医学(3)

第三节 当代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思潮对西方医学的影响

一、科学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

(一)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特点

文艺复兴“人的发现”之后,科学和理性这两颗亮星升起在学术天空。科学和理性在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的战役中威力毕现之后,又在科学技术的昌明、现代工业崛起的时代潮流中出演主角。因为,探求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诉诸人的理性认知能力。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具有了历史的必然。这种必然性还表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两件意义重大的科学事件:一是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标志的理论形态的物理学革命;二是以电力的应用和内燃机的使用为标志的技术形态的动力革命。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突出。一部分西方哲学家对这一社会现象予以概括,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思潮。孔德、马赫等哲学家提出,哲学的任务是解释科学,哲学可以归结为科学的认识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被称之为“分析哲学”的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分析哲学兴起。分析哲学家罗素、维特根斯坦、石里克、卡尔那普等人将哲学的使命界定为是对科学的语言做逻辑分析。50年代以后,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以及库恩、拉卡托斯的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受到学术界的重视。80年代之后,解释学、后结构主义等思潮广为流行。

科学主义思潮流派纷呈,学说繁杂,但其基本特点是推崇自然科学,主张哲学应效仿自然科学,放弃或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的研究;以科学发展中和科学自身内的哲学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分析方法作为主要手段,致力于对具体科学知识的综合或逻辑、语言的分析,强调人的认识能力只能停留在实证的范围内。哲学由此成为对科学进行分析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或是具有科学素养的哲学家,或是具有哲学思想的科学家,如罗素、维特根斯坦、波普尔等,因而对科学界有较大的影响。

(二)科学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

由于科学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密切,因此,科学哲学的认识方法对医学的影响很大。如科学哲学中的分析哲学流派和逻辑实证主义都十分强调还原方法,要求在科研和哲学研究中把研究对象还原为最小单位并在逻辑上加以证实。20世纪以来,生物医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还原论,基本方法就是还原方法。还原论和还原方法对科学发展的作用不可一概否定,但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在医学领域中,医学技术主义的影响日见其隆。从19世纪开始,显微镜、温度计、X线、听诊器、心电图仪、CT、核磁共振等医学仪器成为医学的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其显着效绩有目共睹。医学技术的冷峻和客观渐渐替代了原本与医学融为一体的亲情和仁爱。医学向医学技术主义迈出了危险的半步。这种倾向一开始就引起了警觉。19世纪的欧洲,兴起过“视病人为人”的运动。维也纳医学教授诺瑟格尔认为:医学治疗的是有病的人而不是病。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教授鲁宾森在其着作中告诫医学界不能以“科学的满足”取代“人类的满足”,要求医生“把病人作一个整体来治疗”。乔治亚医学教授休斯顿认为是否尊重患者心理感受,是“医生区别于兽医之所在”。2O世纪,医学技术在医学中的作用继续强化,医学技术主义倾向发展的势头有增无减。学术界批评蜂起,但收效甚微。

二、人本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

(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和特点

黑格尔之后,一部分哲学家力图突破传统的存在、理性、逻辑的框架,把对万物之存在的研究转变为对人之存在问题的探求。同时,两次世界大战血腥与残酷的现实、高科技含量的核武器和疯狂军备竞赛可能带来的灾难,引起了人们对科学主义危险性的警惕,深深地激起了一些哲学家们的反思。我国思想界把这一脉思想归约为人本主义。2O世纪5O年代之前,由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尼采的强权意志论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所形成的人文主义思潮,以振聋发聩的气势有力地冲击着思想界。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等的存在主义哲学,更是将人文主义的影响推向高潮。

人本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并不否认科学及其方法的真理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对于我来说是很明确的,科学方法(从广义上说的)是使我们能够确实掌握着真理的唯一终极的方法。”人本主义哲学家批评的是科学主义的哲学方法。马斯洛的论述代表了当时文化界相当一部分人士的意见:“科学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而且科学(在一些形式中)可以看成一种对人类的威胁和危险,至少是对于人类最高的和极好的品质和抱负来说是如此。许多敏感的人们,尤其是艺术家,都担心科学的践踏和压抑。”不仅如此,科学主义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的弊端也受到人们的批评:“科学在撕裂事物而不是在整合它们,从而,科学是在绞死而不是在创造事物”。人本主义思潮以人和社会问题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关注人的生存、人的自由、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等问题,关注生存环境、社会环境、社会危机等社会问题。

(二)人本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

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学术界,它的冲击波及全社会的整个文化层。

医学作为研究人的科学,必然受到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冲击。人文主义思潮关注人的基本生活,正如马斯洛所说:“它帮助人形成生活方式,这不仅仅是人自身内部隐秘的精神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他作为社会存在、社会一员的生活方式”。

2O世纪以来,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医学人文精神不断升温,医学观念、医学理论、医学教育乃至应用医学都折射出人本主义思潮的基本理念。医学观念方面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和广泛地被接受,安乐死、临终关怀、医学目的等医学人文观念的广泛传播;医学理论方面如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形成、生命伦理学的崛起、人文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教育方面如人文医学在师资科研队伍、教材体系等方面均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应用医学方面如以病人为中心、病人选择医生的广泛实施、知情同意等病人权利在法律上的明确定位、整体护理的发展等,都有人本主义哲学影响的文化背景。

三、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认识方法的整合

(一)两种认识方法从分野到整合

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构成20世纪哲学发展最重要的两大流派。由于科学和人类的不可分割的关联,尽管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两军对垒,旗帜鲜明,但两种哲学方法内在的相容性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露出来。科学主义思潮高举科学的旗帜,推崇经验实证,排斥人的主观因素,远离形而上学。

但科学这一人类文化奇葩,无法离开人类精神世界的温床。人的认识和主观因素,一直和科学哲学的理论形影不离。在波普的证伪理论、拉卡脱斯的研究纲领、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尤其是库恩的范式以及全部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中,这一倾向表现得很充分。库恩之后,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研究中关于人自身以及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群体意识等学术意蕴,尽染了科学哲学的字词篇章,其人文因素日益浓郁,成为科学主义思潮文献中的一道亮丽的色彩。发展到后现代的科学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势越发明朗。

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们,突出人的主体存在,探讨人的生存意义,揭示人的主体价值,大写的人始终是其哲学活动的主旋律。但科学在改变着世界的同时也影响着人的生活。2O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各种文献中,叠印着科学技术重塑人类生活方式、思想行为的印痕。人文主义哲学家的思想观念中深深蕴涵着科学主义思潮哲学影响,其中又以后存在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学和解释学最为明显。

近年来,科技、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各个学派内部、学派之间相互接近,理论上进行交流、对话,出现了渗透、分化和融合的趋势。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分野对立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两种认识方法逐渐从分野到整合,是一个内在的必然的过程,是由科学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人的主体价值充分张扬的历史现实决定的。科学-人文这种新的认识方法正在全球知识界、文化界萌生。

(二)科学-人文方法对医学的影响

西方科学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日渐渗透融合,呈现出从科学和人的“二元对峙”向科学、人、语言、社会、文化等多元交织转化的局面,科学-人文的哲学思维方式影响着医学,人们对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系认识加深了。人们认识到,虽然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相对独立,各具特点,但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又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单独完成现代医学的完整建构,只有实现两种精神的理想整合,才能促进现代医学的健康发展。医学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医学人文精神交织着医学科学精神的维度,医学科学精神蕴涵着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二者形成张力,弥合分歧,互补共进,在“观念层次上相互启发,方法层次上相互借用,学科层次上共同整合,精神层次上相互交融”。

人们开始对医学科学技术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对峙进行反思,医学仅仅关注生物人的局面正在为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整体关怀所替代。医学的发展,在当代哲学的影响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