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哲学
19084300000020

第20章 医学的本体(7)

(2)“社会→人”的运动。任何个人的行为过程无不受到社会的影响、制约、控制。人类社会是由人们种种的社会关系构成的。这些社会关系对人的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产关系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因而对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人际关系的融洽性和协调性如何,对健康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同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生活在不同的群体和社会组织中,受到各种社会规范、准则、道德、法律的约束。这些社会关系塑造着人、改造着人,制约着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状况。

(3)“人→社会”的偏离。在一定社会里,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并不是完全配合默契、非常协调的,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并不是总能够正常地发挥其职能的,这就是人与社会的偏离现象。人偏离社会的行为规范,一般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违反特定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二是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非难、反对和不赞成的行为,是一种与公认的行为标准相偏离或冲突的行为。这些行为对人的健康都有严重的影响。社会偏离的范围很广,包括:违法犯罪——这是一种特殊的、最严重的社会偏离行为,如贩毒、卖淫、谋杀、性犯罪等等;违法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这是轻度的犯罪行为,如盗窃但数额不多,虐待家庭成员但情节轻微,伤害或侮辱他人但不严重等等,都属于此类;违警行为——这是一种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则、规定、条例的行为;违反一般社会规范的行为——这是数量多、涉及面广的一类越轨行为。

(4)“社会→人”的偏离。社会对人的偏离,就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社会扼杀人的个性,限制了人的个性的正常、健康的发展,并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明显影响。这种情况与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等等因素有关。

2.社会环境是制约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社会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当代科学已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科学研究的大量材料表明,人作为社会成员同时又是一种高等动物。因而,人类的疾病一方面与动物有许多共同点;另一方面人的疾病与动物相比存在着极大的甚至是本质的差异。在人来说,疾病这种自然的生物学过程在许多方面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

甚至应当这样来认识问题,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过程,乃是受社会因素制约的生物学过程。

首先,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证明,从客观方面而言,如果只考虑到自然因素、生物学因素,而不对社会因素加以考察,那么就不可能解决保健治病以及预防疾病等许多问题。例如,不消灭因为贫困和饥馑状况与营养不良,就难以预防结核病的蔓延或佝偻病、软骨病等等的发生;不解决供水的纯化和消毒,就难以避免许多传染病的流行;不根除酗酒、吸毒等等恶习,就不可能消灭由此引起的许多疾患。在医学科学与环境科学以及生态学相互交融的现代,社会因素以及社会制度的问题,已经为病因学和治疗学所高度重视。这是医学科学在发展进程中向辩证思维逐步接近的重要标志。

其次,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即使并不直接与社会制度相联系,但确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水平(或文明程度)等密切相关,有些则与社会生活习惯或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库鲁病的发病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再例如,文化背景不同,精神病的发病率与临床表现形式都有显着差异。麻痹性痴呆在某些地区是常见的,而在某些地区极为罕见;躁郁性精神病在发展中国家要比发达国家少见,而抑郁症在发达国家中是常见病。

另外,还必须看到,生活因素不仅可以直接致病,而且,许多自然因素对人体的致病作用往往要以社会因素为中介。

(二)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在疾病的侵害面前只能靠机体自身的抵抗力,严重制约健康水平和人类寿命。有学者对我国若干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公元前一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出土的人的骨骼做过一次年龄统计,共统计了六个遗址中的66人。从所得结果看,其中的大多数人(64%)只活到30~40岁,寿命在60岁者只占全体的6.6%。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人的寿命只有现代人的1/2左右。

社会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的营养状况、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因而对人体健康产生相应的影响。追求高额利润的大工业生产,使工人的工作应激严重,工伤事故增多;劳动保护条件差,职业病增多。经济落后、生活贫困、营养不良可导致结核病的蔓延;长期居住在拥挤潮湿的房屋里,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当今世界营养失调性疾病日益增多,营养过多(肥胖症)和营养缺乏(营养不良症)并存。营养缺乏症大多发生在非洲及一些不发达的国家。该症与人群所处的经济恶劣状况呈正相关。同时,经济条件制约健康还表现在,世界各国的国民一般预期寿命与该国人均产值成正相关。

2.政治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社会政治制度是制约健康的重要因素。社会制度不合理,使得生存竞争十分激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种族歧视压迫等,导致人与人之间互相仇视,犯罪率增高;人的精神紧张,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及心理变态的环境中,吸毒、酗酒、靠药物作用维持神经精神的稳定性的人数大为增加。而社会制度优越、社会风气良好的地区和国家,这种情况将会减少到有限的范围之内。

社会变革、政治动乱使人们焦虑紧张,精神创伤超过了人的正常情感的承受限度,可导致精神神经疾病。社会制度不完善,个性与社会的冲突,人际关系紧张,使人心理变态而致病。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不满足或不和睦往往是导致情感性精神病的原因之一。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社会风气的败坏是健康的消极因素。如性关系紊乱导致的性病,精神空虚寻求解脱以至吸毒、酗酒、药瘾、自杀等等。

3.战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战争的阴影一直在笼罩着人类;战争的危害一直在影响着人类健康;在战争状态下,健康的最大敌人就是战争!战争对健康的影响一方面是对人的生命直接的杀伤,另一方面是战争造成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破坏。

战争直接导致巨大的人口死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战争史,人的生存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长达5164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其间只有329年是和平年代。战争总共造成36.4亿余人的死亡。战争灾难可以增加心血管等疾病的死亡率。有学者于1971年研究孟加拉国战争与健康的关系,对40000名工人进行调查,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增加了54%。

战争对人类生存与健康长期的、间接的影响不容忽视。战争消耗大量资源,将原本可以用于人类健康事业的费用移用于战争,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在经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上,公共卫生、房屋、食品供应和医疗系统都被破坏,战争造成大量的劳动力的损失。战争造成的环境污染,战争导致饥荒和传染病的流行等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的影响难以估计。

战争与动乱对健康的影响,还通过人们在非正常时期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表现出来。这些心理压力和精神创伤不仅会影响当事人终身,往往还会造成严重的躯体方面的损伤。

4.生活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生存负荷过大,严重危害健康。由于生存负荷加大,人们的效率意识空前增长;竞争的加剧,使人们的生活注入了盲动性。沉重的工作负担,紧张的精神状态,波动不定的情绪,疲惫不堪的心灵,使人们远离了健康,也远离了生活的本来目的。

如人的心率大致是恒定的,但长期紧张的生活节奏会促使心率加快导致寿命的缩短和疾病的发生。

饮食习惯如何,直接制约健康。民以食为天,饮食习惯与健康密切相关。现代科学对烟酒茶(包括咖啡)和健康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明确的结论。1976年美国的死亡原因分析表明,死于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多食、药瘾)的为5O%,死于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各占20%,只有10%是由于保健工作不当而死亡。我国的有关统计数字与美国相近。

生活方式改变,逐渐侵害健康。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那么不管是药物、烧灼、念咒、驱邪符都不能帮助人。有迹象显示现代人的体质、体能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与前人相比有所退化,主要原因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青年人的食物咀嚼量仅为古人的1/6。以车代步的生活方式,不仅使交通事故成为名列前茅的健康杀手,而且使现代人的步行能力明显减退。四季如春的住宅,在给人舒适的同时也使人付出了缺乏抵抗力的代价。不加节制的夜生活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大特色,这种偏离太阳升落的作息习惯对健康有害无益。

家庭关系失调,日益损害健康。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关系的变化,往往成为许多疾病的诱因。丧偶、离婚、分居、性生活问题、儿童受虐待或溺爱、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子女犯罪等等都是家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

5.文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文化的概念有广义的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文化即大文化概念,是指人类文明的一切现象,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道德关系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想意识、观念形态、艺术、社会道德、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法律、习俗、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等。这里讨论的是狭义的文化及其诸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思想意识的核心是世界观,包括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不良的人生观、社会道德观念给人们带来许多社会病态现象和健康问题。如自杀、吸毒、吸烟、酗酒、离婚、性乱等。教育是人们社会化的过程和手段。通过教育,按社会的需要传授知识,形成对人的智能规范;通过教育,传播社会准则,形成对人的行为规范。教育对健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据美国调查研究表明,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但是,恶劣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往往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杀手。

6.人口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人口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使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得不到保证,生活资料不能正常供给,因饥饿、营养不良而直接导致患病、死亡;或因生活困难、失业等因素间接损害健康。人口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其次表现为人口老化,使人类年龄结构呈偏态分布,部分人群健康水平下降。老年期各种生理机能衰退、老化,社会行为退缩,心理问题增多,各种躯体疾病罹患率偏高。人口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最重要的表现是人口健康素质方面。评价人口健康素质指标有: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智能发育不全和伤残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等。优生优育,提高人口文化、智力和技术水平,提高社会与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道德水平等,是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方法。

三、人与宗教

人的健康存在,不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的入世生活不可分离,还与意识世界、宗教信仰、人的出世精神息息相关。人的生命是医学和宗教关爱的交集。医学和宗教对人的关爱同道相益,琴瑟相和,奏响的是人世间气势恢弘的交响乐——拯救肉体和拯救灵魂的二重奏。

(一)医学与宗教在人的生命文化中的汇通

1.关爱人的生命是宗教和医学共同的本质特征

宗教早与医学、与生命问题联在一起,不可分割,爱的黄金律将医学与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命使我们的思考有了痛苦:生命来自于物理定律的偶然现象还是来自于一种有神秘原因的东西?托尔斯泰给了一个回答,他注重理性生命的作用,认为爱是这个生命的真正价值;用《约翰福音》解读人的生命的存在,成为生命神学的基本思想。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死亡等生命文化重大问题,是宗教和医学共同的话语。关爱人的生命是宗教和医学共同的特质、特征。爱是基督教和所有宗教的最高境界和追求;关爱、宽容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爱的黄金律是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最根本的法则,爱又是医学的本质与大道;医学、生命科学、伦理学与基督宗教神学由爱来沟通和化合。博爱与神爱,是超出母爱、性爱、自爱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