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学哲学
19084300000086

第86章 医学的本质(1)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及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又是医护人员治病救人、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社会进步的实践活动。由于医学研究、服务的对象是处于现实社会中的人,基于社会人文环境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后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医学目标的社会性愈发明显,医学的社会性措施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广义的医学已成为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医学本质的社会人文性正日益凸显出来。

第一节 医学对象——人的社会性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出发点

一、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

医学研究、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人是生物进化的最高环节和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人在一定自然、社会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生存与发展,从而决定了人属性的多元性。

(一)医学对象是生物心理社会三因素综合体的人

1.人的生物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即人通过生物遗传方式所获得的有生命的肉体组织及其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人在生物学和生理学方面的属性。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就其物质构成而言,是与它所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上的元素构成相一致的。从生物学意义上看,人起源于动物,由古猿进化而来,隶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因此,人与其他生命有机体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营养、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等等。人作为一个有机存在系统,天生注定其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界,必须不断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充实和更新自身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要素,保持其内环境的稳态。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但是,人的自然属性不能与其他动物的自然属性混为一谈。人的自然属性不是纯粹的自然要求,而是具有社会内容的生理需要。

2.人的心理属性

人类的心理、意识活动建立在其生理活动的基础上,是人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表现,也是人体复杂的生命功能之一,它由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整体大脑功能三大层次所组成。

第一层次,心理过程。反映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与普遍性的心理过程,涉及:认知系统,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想像、注意、记忆;情感系统,包括情感、情绪、心境;意志系统,包括意志、行为等。

第二层次,心理特征(心理个性或心理差异性)。对第一层次起指导作用和赋予个体化的心理特色,包括两大系统:一是心理动力系统,主要是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个性特征系统,主要是性格、气质、能力等。

第三层次,整体大脑功能。处于心理功能的最高层次,对前两层次起主导性影响,包括智能系统:观察、记忆、思维、想像、实际操作、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等能力;意识系统: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等;心理主观能动系统(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等,其中,自我意识起统帅作用。意识和思维总称为理性,指受人的意识所支配的一切精神活动,对人生活的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帮助人们不断地调整自我,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自尊、自信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在适应社会中获得领悟他人的能力,使自我实现的心理潜能得以发挥。反之,则为非理性,包括:无意识、直觉、情感、情绪、意志、欲望、信仰等等。

3.人的社会属性

人类与动物的生存方式不同,不是简单地从外部自然界摄取现成的物质能量,而是通过劳动改变外界物质的自然形态,创造自己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正是群体的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社会,成为从猿到人、从自然向社会转化的决定性因素,使得人的活动一开始就具有了社会性。

个人与社会总处于互动之中。一方面,人是组成社会的元素,一切社会活动都由人及人与人之间的群体活动构成,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质是人的活动规律,通过人的社会活动才能体现,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另一方面,人都处于社会群体之中,人的动机、愿望与需求,无一不受周围一定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人的各种认知、情绪、需要、兴趣、信念、价值观、性格等,都打着社会的烙印;人的动机冲突、意识矛盾以及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的冲突,无一不在社会中找到端倪;人的生命、长寿、健康、疾病也无不与复杂多变的社会息息相关;外部社会附加于个体无法耐受的生活事件与个人内部生理、心理和性格缺陷等方面的易患素质,成为病因学意义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不断适应社会是人们面临的巨大任务,也是人的社会化的具体表现;而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又是反映人健康的重要方面。

(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虽然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统一体,但诸因素对人机体的影响又有主有次。其中,决定人本质的是社会属性。

社会性之所以是人的本质,就在于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人的本质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由社会活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决定。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着经济、政治、思想等各种关系,以及由此又演化出阶级、民族、家庭、亲情、朋友、业缘等更为复杂的关系。它们对人的本性内容具有决定性影响,人一出生就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人生命的各种生理、心理机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到社会关系的辐射。人类饮食、男女的生物属性,在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条件下,其饮食质量、习惯及择偶标准等,有明显的不同;至于社会因素对人的意识、心理、情绪、情感、动机、需求的决定性影响,更是随处可见。

二、人身心的社会需求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出发点

(一)身心的社会需求是人的本性

驱动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始动力和目的是人的各种社会需求。对人来说,需求是一种不足之感、求足之愿,临危之感、解危之愿,病痛之感、解痛之愿。人行为追求的就是自身需求的被满足。

人的需求表现为身与心、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既有共性之点,也有因性别、年龄、性格、职业、时代、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修养、民族、宗教信仰、机体状况等因素不同而产生的个性差异。就人的共性需求而言,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依照需求重要性,排列为一个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形的五级需求等级。其中的生理、安全需要,更多成分上表现为物质需要;而情感、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则主要属于心理精神上的需求。

(二)满足人康寿的身心社会需求奠定了医学社会人文性的基础

医学的对象,不论是病人还是健康者,也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是完整的人、完整的生命。而人的血肉丰盈之生命是万物中最神奇、最复杂、最秀美和深邃无比的,生命对人的一次性,使其显得珍贵。医学的精髓是对人的生命本体的同情、尊重、仁爱与体恤,是对人的生命健康的维护,是对人各种社会需求的满足。它服务于人的躯体和心理,服务于人从出生到临终的生命全过程,甚至服务于人从生前到身后的“超生命全程”。它把人的价值、尊严放在第一位,其核心目的是满足人们对康寿的身心社会需求,它不仅关注人寿命的延长,更关注人生命和生活的质量,提高人生命的价值,使人达到优生、优活、优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服务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正逐步走向社会化,为全社会的人服务,但医学服务的对象大多还是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或群体,尤其是那些在身心痛苦中挣扎、情绪焦虑的病人及其家属。关照这些弱势人群、病痛个体,满足其身心的需求,成为医学的出发之点,并为其社会人文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对生命充满虔敬、爱与关怀,对人性灵魂持有出色的亲和、体贴力,在对方生命中透视自己的生命,于对方痛苦中感悟自己痛苦的人,才能在实施医学服务时感觉敏锐而丰富、细腻,才能对模糊的、不确定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使医疗技术在人体上激起神奇的回应,最大限度地解除病人之痛苦。

正是从满足人身心需求这一基点出发,古今中外的医学家都把医学看作是人学,即爱人之学、人道之学。医学的服务对象——社会性的人,使医学在本质上是一门涵盖自然、伦理、哲学、审美、道义、法律等诸文明因子在内的社会人文性学科,医学如果离开了以人为对象,以满足人的社会需求为目的,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学。

第二节 致病因素的社会性是医学社会人文性的根本依据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环境、卫生保健以及社会竞争、紧张、快节奏等社会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各种公害病、文明病、心因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人数日益上升,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新“瘟疫”。另外,各种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也有社会原因。正如德国医学家魏尔啸所指出的:“流行病的发生既有生物学因素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有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原因。疾病流行从本质上将是社会和文化在某段时间内失调的现象。”

一、人类健康的头号社会杀手: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部长卡里凡诺曾经讲过:“是我们养成的不良习惯杀害了我们自己。”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统计,当今美国前10位疾病的死亡原因中,不良生活方式占一半以上,它是多种慢性病和死亡的首因。

(一)吸烟、酗酒的嗜好

提及不良生活习惯,视点聚焦于两个永恒的研究变量——吸烟和酗酒。各种调查相关分析表明:人机体功能的失调和器质性病变,如气管炎、冠心病、癌症、胎儿酒精综合症等,均与抽烟、喝酒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二)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看起来是个人生活习惯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带有明显社会性的不良饮食习惯诸如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进食过快、喜食过热、过硬、过酸、高温加热、烟熏火烤的食物、偏食、挑食等等。不科学的饮食文化和习惯,使人的机体经常处于摄入大于消耗的状态。各种调查研究发现:心脏病、癌症、中风、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位居前10位疾病的死亡原因,都与饮食有关。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造成新传染病流行的因素之一。1988年,上海市发生的甲型肝炎暴发流行事件,最严重时日发病量高达2万例,经卫生防疫部门调查,是因食用携带甲型肝炎病毒的毛蚶所致。

(三)不良生活行为方式

不少人物质上的富足并未填补其精神的空虚,甚至不惜以疾病和生命为代价。

吸毒、不洁性生活、夜生活不节制等许多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正在吞噬着健康的躯体和营造锈蚀的灵魂。体力活动不足也是现代人的通病:看电视玩电脑的休闲方式,以车代步的出行方式,空调恒温的温控方式,及高强度负荷的脑力劳动、极低负荷的体力活动,都是有害于健康的因素。

二、各种绝症、超级病毒的社会之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不断介入,导致了工业化、城市化、居住和交通的现代化等,为人类带来物质生活繁荣、富足的同时,也导致了威胁人类健康的负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